[摘 要]給幼兒進行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幼兒本身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學習鋼琴的效果。本文結合了音樂學習和教育的特點,利用心理學以及腦科學等相關理論成果,探究幼兒鋼琴教學模式。提出一些措施,幫組教師在鋼琴教學中更好地調節幼兒的情緒,同時,當幼兒在學鋼琴出現負面情緒時,也通過家長對幼兒的情緒進行干預等途徑,以期促進四到六歲的兒童可以將自身的負面情緒轉向積極情緒,從而可以更好地學習鋼琴,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幼兒;鋼琴教學;負面情緒;積極情緒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4-0018-02
[收稿日期]2017-12-16
[作者簡介]沈 璐(1985— ),男,江蘇溧陽人,博士,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講師。(廣州 510000) 在2014年,我國已經出臺了《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已經明確指出“藝術教育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觀點,同時也提出了“遵循藝術教育特點和規律”以及“要探索藝術教育和其他相關學科相結合的途徑和方式”。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本文通過研究腦科學的相關理論,分析四到六歲兒童學習鋼琴時的情緒變化,提出一些措施,以期幫助教師和家長來更好地促使幼兒將負面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
一、幼兒學習鋼琴時的情緒變化
在不同的學科中,對情緒也有著不同的定義,在本文中所提到的情緒,主要是指在大腦邊緣層上,由腦干發生的感性直覺所誘發的喜、怒、哀、樂的情緒[1]。當感知到情緒以后,大腦才開始對感性的直覺進行理性的處理,通常處理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激發感性,另一種是抑制感性。例如,幼兒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當他聽到某一首鋼琴曲時,可能會引起他的注意,讓他感覺到“好聽”,這就是在沒有任何誘導的情況下,在腦干處所發生的源自本能的生理性反應,進而可以在大腦的邊緣層體現出喜、樂的情緒。當出現喜、樂的情緒后,大腦會進一步作用,激發幼兒的興趣。在此時,如果教師可以對幼兒進行適當的引導,那么幼兒腦干處的感性快感就會轉變成一種美感,并且將記憶留在了大腦出 ,逐漸就會成為幼兒在今后的學習中用來選擇以及判斷音樂的一種標準,換句話說,就是大腦具備了理性。當幼兒再一次聽到類似的音樂時,大腦就會很快進入到理性狀態,欣賞音樂的美[2]。
幼兒在學習鋼琴時,先要學習簡單的,進而慢慢增加難度,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通常會產生兩種情緒。其一就是當幼兒在學習和自身水平相當的樂曲時,其二就是當幼兒學習比自身水平要高一些的樂曲時。當幼兒面對第一種情況時,幼兒普遍會認為歌曲“好聽”或者是“不太好聽”,對于“好聽”的歌曲,幼兒學習起來興趣就比較濃厚,對于“不太好聽” 的歌曲,幼兒學習起來就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進而影響到鋼琴的學習。但是,即便是面對幼兒覺得“不太好聽” 的歌曲,如果老師可以給予適當的引導,可以幫助幼兒將負面情緒轉化為積極的情緒,也可以促使幼兒學習這段曲子。當面對第二種情況時,因為樂曲的難度已經超過了幼兒本身的水平,所以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更容易引起幼兒的負面情緒。這時就需要教師更加耐心地進行處理。面對難度較高的樂曲,幼兒容易產生出“哀”的情緒,此時,大腦就會感知到,進而會發展成為畏難狀態。此時,靠幼兒本身已經很難轉換情緒了,十分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教師可以給樂曲做出一些有意思的分析,或者是用一些小故事來吸引幼兒的注意,逐漸化解幼兒的負面情緒。在教師的幫助下,幼兒可以更加容易地客服困難,進而感受到學習彈奏時的喜悅之情,哀的情緒也會轉化為樂。當負面情緒開始產生的初期,通過引導很容易轉化為積極的情緒。同時,在幼兒學習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會鍛煉自己的能力,并且逐漸上升成為一種智慧,這段記憶也會留在大腦之中,成為今后選擇以及判斷行為的標準。
二、鋼琴教學中,促使幼兒負面情緒向
積極情緒轉化的措施
1教師對幼兒情緒的調節作用
在教授幼兒鋼琴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作用,調節幼兒的情緒。有關心理學的研究已經表明:將近九成的調節行為會影響到幼兒的情緒變化[3]。所以,教師應當并且十分有必要對幼兒的情緒進行調節。幼兒年齡較小,所以對于直接感性的認識接受起來比較容易,而對于一些間接的理性認識,接受起來就比較被動,而且幼兒因為心智不夠成熟,同時面對問題時,還缺乏思考能力。當這些心理活動表現在鋼琴學習中時,主要體現在對標題性音樂的欣賞、喜歡進行游戲以及喜歡聽音樂故事等等。但是面對鋼琴和樂曲的理論知識,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存在逃避心理,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所以,進行鋼琴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一對一或者一對二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可以更加及時地發現幼兒的情緒變化,然后通過適當的引導,以及采用一些小游戲來給幼兒進行節奏訓練,逐漸讓幼兒在枯燥的理論中發現一些有趣的事物,進而促使幼兒的負面情緒向積極情緒轉化。將樂曲故事化,然后再進行講解和介紹,當幼兒學習一些難度較大的曲子時,就可以產生一些積極的情緒,激發幼兒的興趣。在鋼琴教學中,教師越早地對幼兒的負面情緒進行調節,就可以更早地轉化為積極情緒。
2家長對幼兒情緒的調節作用
現如今,很多幼兒學習鋼琴并不是他們本身自愿的,很多都是家長想讓幼兒學習的。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掌握一門技術或者專業,對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再加上對鋼琴學習并不是很了解,看到孩子學習困難,常常是一味的責怪孩子不認真學習。事實上,雖然學習鋼琴本身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幼兒本身的情緒變化也會對學習鋼琴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學習過程中,人們普遍會關注情緒對行為的影響,因為這是最直接的。不同的幼兒在學習鋼琴時,也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所以,并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和方法。根據有關的情緒測驗和研究表明,很多幼兒的情緒容易受到遺傳的影響。也就是說,家長的情緒特征會影響到幼兒學習鋼琴時產生的情緒。如果家長可以了解到幼兒的情緒特征和遺傳是有一定關系時,就可以主動幫助幼兒調整其情緒變化,促使幼兒產生積極情緒。面對幼兒產生的負面情緒,千萬不要進行一味地責怪,這樣只會使得負面情緒得到積累,而應該是和教師配合起來,通過適當的干預,調節幼兒的情緒。有一些幼兒的情緒波動較為厲害,面對這類幼兒,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可以鍛煉他們調節自身情緒的能力。
三、鋼琴教學模式設計有利于激發幼兒的感性認識
和其他的學科教學不同,音樂教學比較注重感性,可以說,感性是音樂的源泉。事實上,幼兒本身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樣的音樂。所以,在設計教學模式時,應該著重為幼兒創造一種可以享受音樂、發現音樂中的美的環境,構建可以激發幼兒感性的空間。目前我國的幼兒鋼琴教學普遍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方式,少數有一對二等形式,通常是在幼兒家里或者是其他較為封閉的環境中進行學習,這種封閉的環境不容易激發幼兒的感性。反觀一些歐美國家,他們普遍采用一些幼兒鋼琴小班的形式,這樣有利于幫助幼兒激發感性和交融。
首先是激發幼兒的感性。設置鋼琴小班,一班成員四到五名,每堂課由一名主講教師以及兩到三名輔導員組成,和傳統的一對一教學方式相比,鋼琴小班可以更好地給幼兒提供音樂空間。對于剛剛學習鋼琴的幼兒來說,這種方式以教師彈琴、唱歌為基礎,幫助幼兒培養審美興趣。
其次,促使幼兒的感性交融。小班給幼兒提供學習環境,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兩名幼兒合作彈一首曲子,雖然每一個孩子可能只會彈幾個音符,但是兩個人合作可能就會彈出更美妙的音樂旋律。通過調查研究顯示,幼兒普遍喜歡鋼琴合奏的形式,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促使幼兒喜歡上練琴。同時,鋼琴合奏還可以使幼兒之間增加互動,促進交往,成為朋友,而朋友之間共同彈奏一首曲子,又會進一步促使幼兒產生積極情緒。
結 語
本文對幼兒學琴時產生的情緒變化進行了探討,分析了幼兒產生情緒的各種原因,并且通過教師和家長兩方的共同努力,幫組幼兒調節情緒,將負面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不僅有利于幼兒保持興趣、激發其積極性,更好地學習鋼琴,還可以培養幼兒調節自身情緒的能力,促使幼兒更加健康地成長。
[參 考 文 獻]
[1]馮夢蝶.《生氣湯》——借助情緒繪本提升中班幼兒應對負面情緒的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7):40,35.
[2]盧 琪.關注幼兒負面情緒實現幼兒情緒健康發展[J].課外閱讀(中旬),2013(03):395.
[3]項小琴.家庭情緒表露和幼兒焦慮的關系:情緒調節策略理解的作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4.
(責任編輯:郝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