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唱指揮教學具有極強的實踐性,要求廣大教師必須要轉變過去的教學思想,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堅持理論和實踐的融合,讓音樂專業學生在合唱指揮課上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和提升。然而現階段高校合唱指揮教學依舊還存在一些問題,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一些教師更加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忽略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慢慢地成為“節拍器”,和音樂專業人才需求相差甚遠。應當怎樣處理好這些問題,真正開展好合唱指揮教學呢?本文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對此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4-0049-03
[收稿日期]2017-12-20
[作者簡介]易 蓉(1976— ),女,湖南石門人,碩士,湖南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教師、國家二級演員。(長沙 410012) 合唱指揮屬于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課程,同時也是具有較強專業性,集理論、技能、審美以及實踐于一體的綜合性課程。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現代人對合唱藝術的了解和認識不斷加深,社會對這類人才的需求量也持續增多。但是從當前國內很多高校音樂專業的合唱指揮教學實際而言,依舊還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此,廣大教師應當深入反思,正視存在的問題,通過科學的教學手段,為國家輸送更多的優秀音樂人才。
一、合唱指揮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首先,是流暢易懂的基本原則。在開展合唱指揮教學時,教師必須遵循這一原則來實施教學活動。合唱指揮的流暢性是對受眾來說的,其目的在于給受眾帶來更加高質量的視覺享受;而易懂性是對合唱團隊而言的,只有合唱團隊真正清楚地了解指揮者的意圖,才能夠更好地演唱與發音。
其次,是果斷性的培養原則。在高校合唱指揮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嚴格遵循果斷性原則。對于合唱表演的指揮,指揮者具有一定的果斷性能夠帶來更加干凈利落的表演效果,還可以對合唱團隊的演唱氣勢起到一種增強的作用,從而讓合唱效果更好。
再次,是跳連結合的基本原則。對于高校合唱指揮教學而言,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其節奏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唯有堅持科學的跳連結合,才可以真正體現出合唱的節奏感[1]。而這一基本原則要求學生在熟悉基本指揮技能的前提下才能夠發揮出其作用。在合唱指揮教學中堅持這一原則,產生效果感染最深的便是廣大受眾,比如說當我們看到一名合唱指揮動作悠揚,聽到的合唱歌聲平靜,則它屬于連的部分;而看到一名合唱指揮動作幅度較大,同時音節及聲調具有較快的變化,則它屬于跳的部分。
最后,要堅持剛柔并濟的基本原則。高校合唱指揮教學中應用這一原則,從本質上來說與跳連結合的原則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高校合唱指揮教學現狀分析
高校合唱指揮課程屬于集專業理論和實踐活動于一體的重要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也表現出較為突出的群體性特征,要求教師以一對多,合理選擇教學策略。但目前來說依舊有部分教師盲目地應用傳統教學方法,單純地講解合唱指揮的理論知識內容,讓學生根據教材來死記硬背,并未重視合唱指揮和合唱者之間的溝通和互動,不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2]。詳細來說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首先,是沒有認識到合唱指揮教學的重要性。合唱和指揮是緊密聯系的,它們之間屬于相互關聯的整體。合唱方面的知識和指揮方面的知識也是相互融合滲透的,但是依舊有一些教師和學生對合唱指揮課程的認識與理解不夠深入,并未真正意識到合唱指揮教學對音樂專業學生的重要性,所以并未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把合唱和指揮結合起來,僅僅單純地講解如何指揮,過于突出指揮的獨立性,常常忽略了站在合唱角度來分析研究合唱指揮教學,其必然會影響到實際教學效果。
其次,是所選擇的教學方法不具備合理性。在高校合唱指揮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積極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確保教學質量的提升,真正實現教學目標。廣大音樂專業教師應當努力創新,不斷豐富教學方法,結合大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促進合唱指揮教學效率的提升。然而現階段很多教師都停滯不前,依舊采取過去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整個課堂的教學氛圍也顯得較為枯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難以提升其學習效果。
最后,是高校合唱指揮教學理論和實踐脫節。合唱指揮要求教師必須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不單單要讓學生熟練地掌握理論基礎知識,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將這些理論知識靈活地應用到實踐指揮過程中來,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創造力。但當前很多學生的實際指揮能力都無法達到要求,其中的原因通常是學校對于專業課程的設置、教學方法上的不合理,特別是部分教師僅僅重視理論教學而忽略了實踐能力培養,極大地降低了學生參與指揮活動的積極性,對學生指揮技巧的提升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很多學生甚至連一些基礎的指揮也不夠熟悉。
三、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一)充分重視對學生樂感的培養
著名美學學者布洛在探討音樂學習的正確順序時曾經這樣說過,學習者應當從節奏的掌控上著手。本文認為,這一觀點不單單適用普通的音樂學習者,也非常適用于高校合唱指揮課程的學習。所以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奧爾夫節奏訓練法來培養學生們的音樂節奏感,在練習過程中讓學生借助于肢體協調運動來對音樂節奏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這樣就可以讓他們盡快熟悉和掌握節拍和節奏,保證合唱的流暢性。
合唱指揮自身需要擁有較高的音樂鑒賞能力,這是由于指揮在某方面來說即是對合唱團演唱的音樂的再次創作,只有合唱指揮可以依靠自身較強的音樂鑒賞能力來對音樂作品的基本內涵有充分把握,從而保證合唱效果具備更強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必須要強調對音樂專業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例如說可采取對經典合唱曲目進行賞析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賞析水平。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搜集整理各種音樂素材,自己體會和感受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我們還要求學生能夠跳出音樂專業,站在美學或者哲學的層面來對音樂進行分析和感知,從而促進其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
(二)增強合唱指揮教學的科學性
一方面,應當引導學生按照發聲原理來合理確定合唱音響。我們縱觀合唱的發展歷史,其主要包含了兩個流派:東羅馬與西羅馬流派,因為此二者在合唱音響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指揮動作也各不相同。所以我們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必須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發聲原理,要求他們認識不同的合唱音響,隨后讓他們結合音樂作品的基本特征來確定合唱團的發聲方法,對自身的指揮動作予以微調,從而確保合唱音色更加統一。
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合理劃分聲部。合唱指揮面對的是唱歌的學生,他的主要任務是將合唱隊伍的聲音分為各個聲部,隨后將這些聲部有機地統一起來。但每一名學生都屬于獨立的發聲個體,因為發聲器官存在差異而造成音色和發聲狀態的不同,因此我們在教學時需要讓學生了解到,人們在歌唱的過程中其身體自身即是一種樂器,必須要按照合唱隊員的發聲特征來劃分聲部,讓學生結合聲樂要求來合理選擇聲部數量,再按照合唱隊員的實際情況分為高中低聲部,要求合唱團隊員能夠有秩序配合,從而更好地表達出一首音樂作品的情感與意境。
(三)“合唱”與“指揮”聯合教學
現階段高校合唱和指揮之間相互獨立的教學模式需要盡快改革,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兩門課程之間沒有得以有效銜接,同時也影響到對學生合唱指揮能力的培養。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能夠依靠創設學科互動場景的方式,要求學生感受合唱隊員到合唱指揮之間的角色互換,如我們在教學合唱指揮的任務時,教學開始時開展角色互檢的活動:先要求一些學生來扮演合唱隊員,其他學生按順序指揮各個樂章,合唱結束后,雙方角色互換。
當他們都表演結束后我們再對其實施評價,隨后對學生提問:大家認為合唱與指揮之間有什么差異?學生通過感受兩個不同的角色變化,也能夠分別站在兩個角度來思考這一問題,探討怎樣實現合唱和指揮之間的有效配合,從而通過實踐活動來回答這一問題[3]。采取這樣的聯合教學方法來讓學生們了解如何有效控制音準以及節拍的規律,同時認識到怎樣配合合唱部分的節奏。我們在聯合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分別站在合唱和指揮的角度去探討學習。與此同時,我們在進行排練與分析時也能夠選擇這樣的聯合教學方法,來促進合唱和指揮之間的相互融合與聯系,讓學生在兩種角色的互換過程中體會與認識合唱指揮的重要性,同時也能夠促進其專業技能的提升。
(四)心理效應與律動教學的方法
由于大學生心理發展特征的影響,其通常都存在情緒起伏較大、行為多變等特點,但處于大學階段的學生其理性思維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時由于大學生自身擁有相對較高的智力水平,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也較為有利。我們在實施合唱指揮教學時應當因勢利導,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采取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能夠真正主動地參與其中[4]。比如說可以借助于心理效應和律動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心理發展變化情況和情緒特點有充分的了解,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計劃。如組織開展合唱指揮訓練之前,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在學習情緒較低,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打瞌睡。因此我們特別開展了一次戶外活動,讓學生到公園中感受大自然,在自然環境下盡情歌唱,釋放自己的內心。而活動中我們也積極參與到學生中來,與學生玩耍,一起表演。休息時我們與學生圍在一起坐在草地上相互溝通交流,此時詢問學生在合唱指揮的學習中存在哪些問題,學生們的心理有了很大程度的放松,也主動說出自己的問題,我們根據得到的反饋制訂了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幫助學生們解決困難,促進其專業技能的提升。
四、結 語
總而言之,對于現階段專業合唱指揮人才日益缺乏的現狀,廣大教師在開展合唱指揮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要不斷改革與創新,優化課程設置,豐富教學內容。教師要在沿用好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主動探索和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從而適應新時期音樂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促進合唱指揮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 考 文 獻]
[1]杜玉平.加強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合唱指揮訓練的重要性[J].當代音樂,2016(24):19—21.
[2] 王 亮.高校合唱教學現狀與創新發展[J].音樂創作,2016(11):168—170.
[3]雷 英.高校合唱與合唱指揮課程探討[J].當代音樂,2016(11):16—17.
[4] 吳 磊.高校合唱教學改革方向探索[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03):191—193.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