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歷史文化豐富而悠久,藝術歌曲是我國的文化珍品,從古至今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高等院校的聲樂教學工作具備著重要的價值,尤其是在隨著時代變革背景下所呈現出的多元化教學要求下,高校的聲樂教學工作更是面臨著挑戰。中國藝術歌曲是我國的獨特符號,是文化的象征與傳承,這筆寶貴的藝術財富更是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效用。本篇文章立足于我國國內的高校聲樂教學現狀,分析了中國藝術歌曲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并具體闡釋了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意義以及作用發揮。希望本篇文章可以帶給藝術教育工作者一些工作的借鑒和啟發,促進中國藝術歌曲更好地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中國藝術歌曲;高校;聲樂教學;作用;意義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4-0037-02
[收稿日期]2017-12-24
[作者簡介]宋曉晨(1988— ),男,山東威海人,碩士,玉溪師范學院教師。(玉溪 653100) 藝術歌曲是我國的文化瑰寶,不僅能夠演繹生動的文化,更能抒發人的真情實感。無論哪一首歌曲,都存在著不一樣的表現形式,有的委婉有的直接,有的借物抒情,有的借事抒情,各具特色的歌曲有著各自的核心內涵,給我們以不一樣的藝術體驗和情感體會。高等院校作為文化元素聚集的載體,更是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必須要承擔起歷史的擔當,提升對中國藝術歌曲的重視,更好地將中國藝術歌曲融入到教學活動中,讓高校學生能夠在體味學習經典的同時更是讓中國藝術歌曲源遠流長。在當前信息網絡時代大背景之下,高校的聲樂教學活動會受到一定的沖擊。但是高校必須要意識到中國藝術歌曲在教學活動中存在的現實價值,需要在日常的聲樂教學活動中增加優秀的藝術曲目的教學比重,讓學生也能夠意識到中國藝術歌曲的魅力以及價值,能夠為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特別是在全球化發展背景下,更是要穩固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地位,最大限度地降低來自于其他國家地區音樂文化帶來的沖擊影響,更好地迎接全球文化帶來的挑戰,傳承的過程中能夠融入創新的元素,讓中國藝術歌曲能夠在我國的高校聲樂教學活動中有所成果,凸顯藝術價值。
一、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現狀
當前,網絡時代成為主旋律要素,高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網絡。網絡世界充斥著大量的文化元素,青春時期的學生更是對新鮮的文化符號充滿著好奇。在高校的教學活動中,聲樂教學遭受了冷門,受到了強烈的文化沖擊。很多高校學生呈現出對中國藝術歌曲并不感興趣的狀態,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歌曲演唱方式的改變,在傳統的民俗以及美聲的唱法之外,原生態唱法甚至通俗的唱法演化為當前國內音樂賽事里的主流,可以更好地體現出歌唱者的水平,并且展現出獨特的個性。一些有名氣的歌唱家創新演唱方式,給傳統化的聲樂演唱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除此之外,網絡上的熱門網絡歌曲更是吸引著高校學生的注意力,這一系列的影響因素都需要有更加正確的心態去應對。網絡時代下,高校教學課本中的聲樂珍品遭到冷遇,卻讓一些沒有營養的流行歌曲占據巔峰,這也跟當前高校教學過程中缺乏對中國藝術歌曲聲樂教學的宣傳有一定關系,甚至一些高校的聲樂教師沒有理解歌曲的精神內涵,只是為了唱所唱,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更是不利于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存在與發展。
二、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作用和意義
中國藝術歌曲是我國音樂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更是在高等院校的聲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把中國藝術歌曲作為一大研究課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中國藝術歌曲蘊含著珍貴的價值,中國藝術歌曲開啟了我國音樂前進的新序幕,明確了我國藝術歌曲的形式,對于我國音樂發展過程中“樂”以及“詩”的關聯進行了滲透和融合,奠定了藝術歌曲的發展根基,更是為聲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比如趙元仁、青竹等著名的作曲家都是滿含著對自己國家的熱愛以及對人民的熱情進行著藝術歌曲的創作,在作曲的過程中更是廣泛地吸取外國先進元素,將先進的因素融入到藝術歌曲的創作中,讓國家傳統的音調以及民族和聲都能夠應用得相對自如,與此同時更是吸取了歐洲音樂文化的亮點,呈現出豐富的優秀作品,給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打下了堅固的基礎。比如《大江東去》《春思曲》等藝術歌曲的結構都相對簡短,音域比較適中,適合不同聲部演唱,有助于訓練高校學生的吐字發聲的準確性,能夠更加自如地進行呼吸。另一方面,藝術歌曲是音樂與詩歌的結合體,憑借著獨特的精神內涵與藝術價值成為歌曲中的明珠,內斂而婉約的歌曲韻味有助于提升演唱者的藝術修養水平,尤其是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的音樂文化與世界各地的音樂文化進行著密切的溝通與交流,藝術歌曲越來越受到重視以及關注,成為高校聲樂教學的必修課,凸顯了重要的藝術價值。下面我們將從三個不同的層面具體闡釋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
(一)藝術歌曲有助于提升高校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
從古至今,著名的歌唱家都具備著較高的音樂文化素養,這也是對歌曲精神內涵進行理解感悟的前提。音樂文化素養不僅僅涉及音樂方面,更是涉及文化方面。藝術歌曲是文化的綜合,讓文學詩歌與音樂實現美好的融合,尤其是放眼我國的近代藝術歌曲,歌曲的內容主要是源自于我國著名詩人的優秀作品,不僅僅有唐詩、宋詞,還是存在著民謠,凸顯出了較高的文學價值,將其運用到當今高校的音樂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對音樂文化的品位。高校學生自主創作歌曲時,自身具備的文化素養能夠最為直接地傳達到對作品內容的理解表達上,這就需要學生文學知識面廣泛而深厚,有助于理解分析藝術作品的藝術手法、作曲背景、音樂手法等,再次創作能夠順應作品作者的意思,通過實踐來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與此同時,學生演唱好作品更是需要良好的音樂素養,不僅僅涉及對藝術歌曲作品的節奏、調性、調式以及音高的理解,對作品的曲式以及結構進行分析,準確把握作品的演唱特征,比如《大江東去》這一作品的再次創作之前,就需要從歷史以及文學的角度去理解歌曲歌詞內容,了解歌曲的來源,源于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因為古詩詞中存在著一些生僻字詞,這就需要演唱前對讀音進行考證,避免出現錯誤。良好的音樂文化素養是獲得良好演唱效果的重點,僅僅有一個好嗓音卻沒有音樂素養是很難將作品演唱得生動傳神的,更無法傳達給觀眾歌曲的精髓,難以撼動觀眾的內心深處,中國藝術歌曲為當今聲樂教學工作的實行提供了專業的舞臺,為高校學生在聲樂方面更好地創作注入了巨大的能量。
(二)藝術歌曲有助于強化高校學生的歷史積淀與愛國情感
無論哪一首藝術歌曲,都散發著時代性,能夠展現時代的變化、歷史的風貌以及特定的社會現象。演唱者若想演唱好一首歌曲,就要對歌曲進行充分的了解,其中一個主要的部分就是作品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國藝術歌曲是歷史長河流淌的產物,無論是歌詞還是題材都標記著歷史的痕跡,高校的聲樂教學中應用藝術歌曲不僅僅提升學生的音樂技巧水平,更能夠讓學生透過中國藝術歌曲去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20世紀初期,我國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思想都有著較大的改變,在這一階段的中國經歷著戰亂紛爭以及社會變革,中國的五四愛國運動更是讓西方元素進入中國社會,我國的作曲家也存在著一些留洋學者,西方的藝術文化形式被引入到了中國,但是中國的作曲家并沒有被完全西化,而是借助音樂形式來引起大眾對社會的關注,展現出真實的社會生活現實。比如《大江東去》就既有對祖國美好山河的贊美,又有對英雄的懷念,傳達出政治感悟以及個人情感,作曲家就是在特定的歷史氛圍下完成作品創作的,因此,想要唱好歌,首先要了解歌曲背景,才能夠體味歌曲感情,詮釋歌曲的韻味,在聲樂教學中不斷地進行歌曲分析,不僅僅是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水平,更是讓學生了解歷史,強化愛國情感。
(三)藝術歌曲有助于增強高校學生的演唱自信與學習熱情
自信心是歌曲演唱的保障,更是歌曲演唱的前提。中國藝術歌曲應用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能夠有效建立學生的演唱自信心,讓學生能夠發揮演唱的主觀能動性。聲樂作品是教學訓練的首要載體,無論是優秀的歌唱技巧還是良好的歌唱效果都需要借助聲樂作品進行體現,一些難度大的作品會導致學生唱不好而自信全無,甚至還會給學生的聲帶造成損壞,形成不良的心理障礙。中國藝術歌曲曲調優美而簡潔,淳樸而深情,歌曲的調式變化比較小,曲式的結構相對簡單,學生更加容易把控,藝術歌曲的融入,能夠讓高校聲樂教師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能力進行曲目的靈活選擇,題材豐富并且內容多樣的藝術歌曲讓學生在聲樂練習中不斷地積累與成長,增強學生的歌唱自信心,更是激發了學生無限的歌唱熱情。
總 結
對于高校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中國藝術歌曲是音樂學習的殿堂,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融入有助于提升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水平,鞏固了教學成果,激發了學生無窮的音樂潛力,為學生能夠在聲樂方面獲得更優異的成績提供了無限的便利,促進學生未來更好地發展。
[參 考 文 獻]
[1]鄭 健,張 森.中國早期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探析[J].藝術教育,2017(13).
[2]高冠男,梁彩云.中國藝術歌曲中古詩詞藝術歌曲和現代創作藝術歌曲演唱[D].中國音樂學院,2016.
[3]于 洋.論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2).
[4]趙春美.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作用及意義[J].中國西部科技,2016(08).
[5]何 婷.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以20世紀上半葉中國藝術歌曲為例[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05).
[6]趙春美.論黃自《思鄉》《春思曲》《玫瑰三愿》三首藝術歌曲的教學特點[D].東北師范大學,2016.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