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動式課堂教學是新課改的產物,它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它可以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操作能力。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初中數(shù)學應該注重開展互動式教學,這樣才能夠不斷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從而有效提高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就此探討了初中數(shù)學互動式教學。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互動教學
前言
初中數(shù)學教學不單單是教師向學生進行知識傳遞,還是一個思想碰撞的過程,同時,數(shù)學是一門在現(xiàn)實生活中被靈活運用的學科,其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在教學中引入互動式教學可以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交流,不僅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還能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促進師生關系的良性發(fā)展,這也正是互動式教學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到實際教學中的原因。
1 數(shù)學課堂教學互動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等理念的不斷深入,研討式、案例式等互動式教學方法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逐步得到推廣運用,但由于受傳統(tǒng)數(shù)學教學思想的慣性影響,部分教學互動形式化,互動效果差,對課堂教學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單一型互動。主要表現(xiàn)為老師是互動中心,是互動的啟動者和主宰者,學生處于消極被動地位。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占絕大多數(sh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只占很少一部分,課堂教學主體在互動形式上是單一性的。二是點綴型互動。主要表現(xiàn)為互動的目的是為了錦上添花,沒有互動實質。多數(shù)停留在“是否”型的簡單問答上或是對數(shù)量概念、定義、定理、公式的記憶背誦。三是模糊型互動。主要表現(xiàn)為互動沒有明確的目標,是為聽課而設計的,是為課程改革而安排的,完全不考慮數(shù)學特點、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時間和教學效果等教學因素。
2 互動課堂的原則
2.1一自主式課堂原則
自主式課堂原則的根本在于,將課堂交給學生,教師承擔引導者的義務而非講解人。構建式課堂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相互交流,在探討中深入理解知識的機會。學生的學習理念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探索,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2.2交流式學習原則
由于知識水平和經驗的限制,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有時會陷入誤區(qū),這時候就需要教師以討論者的身份加入其中,將研究性學習引向正確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互動課堂之上,老師不是知識的權威和宣講人,而是課堂的參與者和引導者,重在交流而不是單方面講授。交流式學習可以使老師更容易看到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能讓學生主動尋求問題的解決方式。
2.3情境式教學原則
情境式教學將枯燥的知識放進生活之中,使課本內容生動起來,更易于學生應用。它不僅僅能驗證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掌握,還能拓展思維,使學生在思考問題時邏輯更加嚴謹。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引導學生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3 初中數(shù)學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方法
3.1在課堂上設置合理的懸念
初中階段,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如果能夠對他們的好奇心進行正確的引導,他們就能夠對數(shù)學知識產生探究與學習的欲望,繼而更好的掌握數(shù)學知識。因此在互動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合理的懸念,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然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數(shù)學興趣將極大的得到提升,懸念將成為驅動學生學習的動力。
3.2轉變師生角色,變“教”為“導”,變“接受”為“自學”
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間共同協(xié)作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也是師生互動的直接體現(xiàn)。這要求教師要從已經習慣了的傳統(tǒng)角色中走出來,從傳統(tǒng)教學中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現(xiàn)代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jù)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同時,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論及自己的思想,與同學進行充分的交流,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并作出適當?shù)脑u價,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反省。在數(shù)學素質教育中,教師的角色就不應被看成“知識的授予者”,而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啟發(fā)者、質疑者和示范者。所以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合作主要體現(xiàn)在如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導學”和學生的“自學”上。
3.3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于使學生切身感受學習的過程,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提供一些真實的具體的情景或者模擬情景,可以使教學內容變得生動鮮明。比如在講解概率時,由于比較抽象,教師可以先設置這樣一個情景,將白球和紅球帶到課堂上,放入箱子中,讓學生親自去實踐,然后感悟到概率的真實意義,而不是存在于腦海中的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在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提出問題后,教師再引入課程,講解理論和科學意義,這樣會使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興趣是人們獲得知識的催化劑,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時,也可以通過設置情景來調動學生的動力。比如對于“n張桌子可以坐多少個人”這一問題,可以先從一張桌子可坐人數(shù)開始問起,進而是兩張、三張,最后提出問題,得出規(guī)律。
3.4科學評價標準,引導學生發(fā)展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所取得的教學成果一定需要教學評價來總結。因此,在數(shù)學課堂的互動教學中也應該注意到這一點。科學的評價標準對于教學與學生的發(fā)展是非常有利的,它能夠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引導學生把握前進的方向,讓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更好地明白需要努力的方向,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使自身的數(shù)學水平不斷提升,最終能夠真正地學習到知識。
結語
總而言之,互動式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為目的,對于提高學生參與數(shù)學學習的積極性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楊仲東.初中數(shù)學和諧高效五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學周刊,2016(14).
[2]楊長亮.淺談初中數(shù)學互動教學[J].科學咨詢,2015(4).
[3]蘇滿紅.談如何實現(xiàn)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48-50.
[4]岳艷萍.試析新課改下的初中數(shù)學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3(46):84-85.
(作者單位:河北省淶源縣北石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