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了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對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為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來推動企業發展提供了一定見解。
關鍵詞: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企業發展;推動作用
一、引言
經濟技術創新是推動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的重要手段。而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是發揮國有企業職工聰明才智的廣闊舞臺,是依靠職工辦企業的重要體現,也是一項具有戰略性、廣泛性、系統性的宏大工程。國有企業要在黨的領導下,充分把握市場脈搏,積極參與市場競爭,要引領職工以自身核心業務為中心,深入開展經濟技術創新工程,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夯實基礎。
二、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對企業發展推動作用的分析與認識
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調動企業職工積極因素的有效方法,是工會履行建設職能的具體體現。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在企業的實際地位和生命力有待于我們正確的認識,認真的思考,科學的操作,從而使這項工作在推動企業進步發展中真正起到活性劑作用。
1、對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認識。
(1)全方位的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教育宣傳是基礎
在企業中,面對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目的和意義以及與企業發展的關系等問題,一部分干部職工仍然缺乏應有的認識,如何使廣大職工能廣泛認識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使更多的人參與到活動中來呢?
①宣傳發動,營造職工踴躍參與的良好氛圍
為使廣大職工深刻認識和理解活動在生產中起到的實際作用,我們采取了“三教”法,使職工自然溶入到了活動中來。
一是說教:以工會小組學習及日常生產分析會為載體,定期點評每月活動中的成績與不足,激發職工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是幫教:以“導師帶徒”、“手拉手共創先爭優”活動為內容,定期簽訂師徒合同,激勵幫助新工在競賽中盡早升級達標,增強每個生產班組成員的責任心和集體觀念,達到個人與個人、小組與小組競賽的目的。
三是帶教:每年舉辦各工種操作技術觀摩活動,組織技術尖子進行現場操作表演,使廣大職工能在技術操作上受到啟發和教育,從而帶動更多的青工在競賽活動中進步。
②定期培訓,引導職工積極投入到生產競賽活動中
開展“創建學習型企業,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堅持每年不定期組織職工輪訓,采取培訓、實踐、考評同步走的形式,有效地促進了職工在文化知識、職業道德、生產理論、業務技術水平等方面的不斷提高。
(2)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科學組織是保證
只有把提高產品質量,強化操作技能,開發新產品,節能降耗不斷提高勞動生產作為重點才能實現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其真正的意義。這就需要:
①競賽活動全員化
圍繞企業生產經營指標,堅持一個主題,貫穿一條主線,唱響勞動競賽主旋律,以形成各工序縱向與橫向的競賽網絡,從而帶動優化上下工序間的競賽指標,調動職工立足本崗學技術、練操作、嚴把關、比成績的勞動熱情。
②質量攻關重點化
以質量上水平、創佳績為內容,以企業創名牌為目標,在重點品種、重點指標、關鍵問題上開展活動,以引導廣大職工立足本崗,銳意進取,切實做到“心中裝用戶,手中出質量”。
③合理化建議群眾化
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工會開展了“我為產品質量獻一計”等一系列群眾性合理化建議活動。有效的解決了基層工會產品質量、設備維修、節能降耗等生產經營中的實際難題。激發了職工技術革新、小改小革的熱情,為企業的發展出力獻策。
(3)創新發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拓變是必然
在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中我們注重三個轉變:
一是由單純完成產值競賽向提高經濟效益和實現綜合目標轉變。不單純以產值多少論英雄,而是采取以產值、質量、安全、效益、現場管理等綜合目標評價比高低,以此促進活動全面上水平。
二是由只抓生產過程,向產品開發設計、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的全過程轉變,使競賽活動滲透到企業的各個層次。應當陸續把競賽范圍由生產領域拓寬到服務領域,向管理領域拓展,以真正做到全員參與。
3由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向精神物質獎勵并重轉變。
實踐證明,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在市場經濟新形勢下,要緊緊貼近企業產品、質量、經營、發展,不斷促進經濟效益,使之緊緊圍繞企業的中心工作,創新形式和內容,才能將職工最大限度地吸引到活動中來。
2、在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群眾性的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在企業蓬勃開展,這對于激發員工的創新精神,提高行業創新意識,推動企業經濟技術進步,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從活動實際效果看,也面臨著新的情況、新的問題。
(1)員工參與不廣泛。
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本質應是一項群眾性的活動。全員參與是經濟技術創新的活力所在。但在實踐中,往往把經濟技術創新看成“精英”活動,而不是“群眾”活動。
(2)激勵機制不健全。
一是對群眾性的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獎勵偏低。員工創造發明的價值與獎勵價值相差甚遠。二是分配機制不靈活。難以體現“能者多勞、多勞多得”的原則。第三,缺少成果推廣機制。成果出來后,推廣應用環節不暢通,創新成果的價值不能得到真正體現,挫傷了職工創新的積極性。
(3)活動開展不經常。
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本應是一種經常性、群眾廣泛參與的活動。有的單位實施起來卻是時斷時續,難以持之以恒。只見“活動”,不管成效,即沒有制度保證,沒有健全機制。
(4)成果評價不規范。
目前,對員工合理化建議、小改小革、技術革新等成果的評價,沒有建立客觀的、科學的、可操作性強的評價標準。對成果評價人為的“主觀”因素較多,往往使參與者覺得評價有失“公正”。諸如合理化建議評比,多是由各方面專業人員組成一個評價小組,共同為所有合理化建議打分。由于評價小組成員專業不一,極易造成評價不準確。
三、采取相應對策以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推動企業發展
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推動企業經濟發展、提高效益和促進改革深化的動力和源泉。動員和組織廣大職工開展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把職工的智慧、積極性和創造力引導到企業的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上來,是企業工會組織履行維護職責,開拓新渠道、新領域的重要舉措,是新時期工會群眾經濟工作的創新與發展。
1、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自身發展
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是探索新形勢下工會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規律,確立正確的指導思想、理論方法和運行機制的理性化思維變革過程。
(1)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自身發展的先決條件。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從工會的性質、職能、特點、優勢出發,在活動提法上創新,活動形式上創新,更要在活動內容、方法和途徑上創新,使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具有適應新時期企業經濟發展需求的保障機制。使工會干部開闊視野,博采眾長,樹立開放性的思維理念和經濟全球化、市場化的超前意識,站在更新、更高的角度來審視、研究、設計和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作;正確把握和引導創新活動按照經濟規律實現制度化、規范化運行,取得實效;使工會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作在企業經濟全局中成為黨政不可或缺的依靠力量。這是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自身創新的出發點和著力點。
(2)不斷擴大和豐富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的內涵,才能使創新活動具有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經濟技術創新是一項系統性工作。不僅包括企業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工藝和生產方式創新、經營管理方式創新、材料創新、開拓市場和營銷方式創新,還應包括制度創新、機制創新等。企業發展進步需要科技創新的推動力,更加需要職工群眾技術創新創造力的支持。只有不斷擴大和豐富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內涵,創新各種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內容,才能推動工會經濟技術工作向企業多層次多領域發展。擴大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的內涵,須從企業的技術發展特點和生產實際出發,確定創新活動的重點和創新活動的方式,使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更具可操作性。在新的經濟形勢下,要賦予工會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發明創造等日常群眾經濟工作以新的內涵,使以往工會群眾性無序或有序的小改小革等簡單層面創新逐步向企業管理機制、經營決策、市場營銷戰略等高層次創新轉移,提出新的新的目標和更高的要求,以推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領域不斷向廣度拓展,向深度推進。使工會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在發展生產力、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經濟效益增長點方面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3)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時代的要求。
帶領職工群眾投身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完成技術攻堅任務,推動生產力發展,是時代賦予工會的神圣使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2、建設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人才隊伍
技術創新是職工掌握科學技術的智力資源充分釋放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載體,是新技術、新產品、新生產管理方法等成果在生產等領域的成功轉化和商業化應用過程。這個過程離不開職工群眾創造性的勞動。造就一支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高素質職工隊伍,是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基礎和保證。
(1)開展技能培訓和技術練兵活動。
要充分利用工會陣地開展多層次,多門類,引導職工樹立市場觀念,創新理念和終身學習意識,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職工的職業技能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質;總結先進操作法,挖掘和推廣職工在生產實踐中創造、總結的成功技術經驗和練就的“絕招” “絕活” “絕技”,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精干高效的核心人才隊伍,以提高企業的市場、產品、人才方面的競爭能力。
(2)發揮各類人才優勢,形成創新合力。
企業每一名職工都有施展才能、實現社會價值和自身價值的欲望。好的欲望是無窮的動力,加以正確引導和發揮,將會產生巨大的精神和物質財富。因此,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必須保護好、調動好、發揮好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是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優勢,在應用新技術、開展科技創新上下工夫;二是發揮管理人員崗位管理優勢,指定課題和任務,在綜合管理創新上有新突破;三是堅持兩個“三結合”,即生產技術工人、管理人員,科技人員的三結合及企業、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的三結合,集中人才優勢,進行優化組合,實施技術創新的重大項目。把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卓有成效地抓出成效。
(3)發揮勞動模范、先進人物、技術能手、能工巧匠的專業技能優勢,開展崗位協作攻關活動。
以典型引路,要積極組織勞動模范、先進人物、技術能手、能工巧匠等針對企業生產中的產品、成本、效益、流程等技術難題進行鉆研探索,實施企業內部跨行業、跨單位、跨工種的技術協作、技術攻關、技術嫁接活動,擴大技術創新的成果。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和適應現代科技發展要求的知識型工人隊伍。
3、建立完善管理激勵機制
(1)完善工作機制,切實加強對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管理。
一要統籌規劃活動平臺,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制度、目標、措施,形成有效地管理機制,做到組織、目標、措施三落實;二要建立項目統計、成果認證轉化、專利申請和成果發布推廣體系,保護和尊重創新者的創造熱情;三要注重推廣先進經驗,加強分類指導,為基層(廠、車間、班組)提供技術服務,使成熟的創新成果及時得到轉化應用;四要加強活動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提升職工活動的參與率,提高創新項目的技術含量。
(2)完善激勵機制,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技術創新是最富有成果的創造性勞動。要通過有效的精神(榮譽)和物質的獎勵,甚至通過重獎、晉級、職稱和榮譽稱號等獎項,激發職工的智慧和創造力,鼓勵職工在經濟技術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人生價值。實現創新發展進一步融合,以保證工會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健康有序地發展。
四、結論
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是企業進步的不竭動力,也是企業工會組織保持活力和生機的源泉。在企業改革發展過程中,必將圍繞企業中心工作,充分挖掘和發揮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作用,凝聚團隊創造力,創新活動方式和活動載體,在推動企業科學發展、促進和諧穩定、服務職工群眾、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中發揮出更加積極的作用,為企業的持續快速科學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和行動保證。
作者簡介
李莉(1977-),女,政工師,主要從事鋁及鋁合金加工產業的工會管理工作。
(作者單位:包頭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