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學是一門極為重要的基礎學科,主要研究對象是教育及其發展規律。教育學通過對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的研究和分析,揭示出一般規律,從而有效解決實際的教育和教學中產生的問題。可以說教育學對于我國教育事業的開展以及未來教育走向的把控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在通過對教育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幾點創新發展的對策和建議,以達到不斷優化教育學教學效率及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教育學發展;繼承;創新
引言
近些年,由于國家對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了目前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思想及跟不上時代的教育理念的存在,我們國家教育學發展的進程一直受到阻礙。教育學是一門極為重要的基礎學科,主要研究對象是教育及其發展規律。教育學通過對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的研究和分析,揭示出一般規律,從而有效解決實際的教育和教學中產生的問題。可以說教育學對于我國教育事業的開展以及未來教育走向的把控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將研究分析教育學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創新發展教育學的對策和建議。
一、教育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者教學理念的落后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的素質教育已經成了目前教學工作當中的重點。雖然國家大力普及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也越來越受社會的關注,學生家長們也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育學也深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導致教育者教學理念和觀念都十分落后以及缺乏對基礎教育實際的了解。教育者在日常教學中所研究的課題以高等教育理論為主,對于基礎教學的實際情況的了解相對較少,教育者的教學實踐活動較為單一,實踐機會較少。由于缺乏教學實踐,使得一些教師只能按照書本所設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創新及實踐與理論不能很好的結合。更重要的是學校和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教育學創新的重要性,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難以適應當下學生的心理需求,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成才。
(二)教育者教學方法和教育模式的傳統和陳舊
隨著經濟社會以及人類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更新,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模式已很難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新形勢。而教育者還在沿用傳統陳舊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模式進行教學,過分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也忽視了案例教學的有效應用。這不僅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比較差,也沒有起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邏輯能力的作用;學生既無法學會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當中,也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水平的提高。
(三)現代教育體制中缺乏行之有效的評價機制
雖然現代教育提倡綜合教育、素質教育,但都逃不過最終又變成應試教育的結果,歸根到底是因為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時,總是將學生的卷面成績作為唯一考核的標準,然而這種評價方式和考核標準不僅不能真實、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客觀具體情況,還有可能打擊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樹立。以成績作為學生唯一的評價考核標準,與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最終難以達到提高青少年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從而嚴重影響教學效果的發揮。
二、創新教育學教學的主要對策和建議
(一)更新改變舊的教育理念
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傳統的教育學理論與方法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不斷地應用,在促進整個教學水平提升當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應用多媒體教學是為了有效促進教育學的發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要想創新教育學教學,首先要從根本上轉變學校和教師的教學理念,讓學校領導和教師正確認識到教育學創新對于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作用,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教育學教書育人的職能作用,培養更多教育學研究人才,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政府要加大對學校資金的投入,為學校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同時鼓勵教師對教育學教學教育理念和觀念進行創新和改革,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創新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是學生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接受知識、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媒介,學校教育的發展能有效地促進教育學的發展和創新。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思想方式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學校在對教學體系進行構建時,要保持教育學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活力和創造力,與此同時,教育者必須要認識到其在整個教學工作當中的重要作用,通過現代教育學理論與方法的應用,更好地促進學生技能的培養,也要促進學生思想文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這就要求教育者要重新定位自己與學生在教學中的關系,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擔任教學的引導者,積極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把科學氣息和時代氣息融入教學理論中,準確把握教育學理論的精髓,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實際的教學中加入案例,讓學生根據案例提出問題,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們一起討論和交流,最后老師再進行歸納總結。這種教育模式,既能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雙方面的增長,又能從教育學理論和教學實際出發,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逐步應用理論解決問題,最終達到教與學共贏的狀態。
(三)創新和改革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學校和教師要正視主要問題,積極改進教學的評價方式,應該把學生平時的表現納入考核的范圍,教師要觀察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及作業的完成情況,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同時,要把學生的實踐活動納入考核項目,掌握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最后再進行綜合測評。通過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不僅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結論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教育學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教育學的繼承和創新方面依舊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之處。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快速發展,未來教育學的發展勢必將以追求實踐發展與科學發展為目標,即以追求教育理論與社會實踐的共同發展為目標,促使我國教育學通過不斷地繼承和創新走向新的發展道路,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丹丹.教育學發展中的繼承與研究創新[J].漢字文化,2018,(2):85-86.
[2]王周紅.教育學原理學科的發展需求及改革途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6,(07):66.
(作者單位:安徽省長豐縣下塘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