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標課程教育的深入發展,對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育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技術能力,并在這樣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信息科技技術視野,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筆者就當前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情況,結合新課標下的要求與原則,論述新時期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與學的發展。
關鍵詞:新課標;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
一、引言
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最本質要求是交流,隨著信息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到教育、經濟和政治等領域,席卷全球的信息文化業已形成,并推動著全社會的“文化重塑”,推動著社會的發展。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根本目的。信息技術課程不僅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技能,形成個性化發展,還要使學生學會運用信息技術促進交流與合作,拓展視野,勇于創新,提高思考與決策水平,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信息技術是21世紀科技革命的基礎,針對高中生開展信息技術課程的教育,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在實際的教與學過程中,傳統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新課標下信息技術教與學的發展要求。傳統的信息課程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缺乏良好的學習興趣,片面的認為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副課程”,不應該花精力和時間。此外,教師的教學過程常常是照本宣科的教條主義,缺乏對課程教學的有效拓展和模式轉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課程的教學與評價相對單一,往往通過簡單的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效,忽視了對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的考察。
三、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課程教與學的思考
1.轉變學生認識,積極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開展一項課程教學的基礎,更是課程教與學成效的保障。很多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來說,往往相對“被動”,面對高考這個現實的“壓力”,很多學生往往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興趣不足、自信缺乏,而致使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成效不足。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的轉變學生的學習認識,切實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開展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之前,可以與學生組織一場“課程學習推薦會”,幫助學生了解到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對于自身未來更高層次學習的重要性。此外,在與學生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就整個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向學生做好教學介紹,讓學生在開始學習之前做好心理準備。
2.實行“生本原則”,明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新課標實行以來,以學生為本的課程教學模式,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認可。過去的課程教學模式,過多的依賴教師的主體教學,忽視了學生在整個課程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常常表現為教師在講臺上“揮汗如雨”、學生在講臺下“吶喊助威”,很顯然這樣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當前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發展。因此,教師在開展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應該充分的認識到“雙主原則”的重要性,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與課后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
3.以微課、新媒體等,打造趣味課堂
微課和新媒體等新一代教學工具,是信息技術時代下的“產物”,對于教師的教學與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輔助意義。新媒體、微課等新型的教學模式,進一步轉變了傳統信息技術課程教與學發展的模式,通過視頻、圖片等教學輔助內容等,把課本上枯燥的文字、理論等轉化成為學生感興趣的視頻、圖片內容,其在教學的過程中生動形象,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和感悟知識和內容,對于課程教與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比如,在講解到因特網的發展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把整個因特網的發展通過視頻展示給學生,在視頻導學中通過詳細的向學生介紹因特網的起源等,讓學生對本節課所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簡單的認識,并且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趣味性;又比如,教師在文字編輯和文件夾的管理這一節的課程教學中,通過微課的模式進行轉變學生的學習習慣與認知,并且讓學生進行自我對照和反思,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4.科學的對學生進行考核和評價
科學的考核與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至關重要。過去,我們在針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其考核標準和體系相對單一和粗獷,以相關考試成績作為其唯一評價的標準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在針對學生學后考核與評價的過程中,可以參照信息技術系統的框架要求,從橫向和縱向、客觀和主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考核與評價,比如可以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學習習慣、課外活動表現、教師印象、學生互評等與相關的硬性考試成績等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科學的考核與生態評價圈,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系統的考核,并且把這樣的考核與評價結果與學生的個人榮譽、集體榮譽等掛鉤,激勵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中去。
結語
總之,全面提高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育成效至關重要。當前,隨著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對學生全面發展、系統發展、多元化發展的理念已經得到了全面的認可。積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有利于幫助學生拓展學習視野,進一步通過信息技術系統的思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并進行問題反思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蘇州地區化學教師對實施探究實驗憂慮的調查分析[J].沈理明,劉麗麗,韓杰,楊東移,盛永娟.化學教育.2010(11)
[2]新一輪義務教育課程教材改革:18條建議[J].任長松.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10)
[3]關于改進“新課改”運行模式的若干思考[J].王晨光,謝利民.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
[4]如何提高職中計算機課堂教學實效的幾點思考——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優質課評選交流活動的啟發[J].馮銘雅.大眾文藝.2011(03)
(作者單位:銅陵市樅陽縣會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