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國建筑行業不斷取得進步,建筑技能也在不斷提高。隨著基礎設施和基礎技能的發展完善,人們對于節能建筑工程也給予更多的重視。現階段,人們對住房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在采暖通風方面,因其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們的住房質量,同時也影響著承建企業在行業內的發展。因此,本文從采暖通風在節能工程建筑中的運用現狀出發,分析其工程技術措施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節能工程;采暖;通風;現狀;技術
節能工程建筑的重點是堅持以最經濟和最環保的投入來獲取最滿意的工程效果,不管是在公共商場還是私人辦公室或者住宅,只有通風狀態良好、采暖技術到位,才能滿足顧客的需求。同時,在節能建筑工程中完善采暖通風的設計,也迎合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決策和發展大局,是如今建筑業的潮流,也是今后的發展方向。
一、節能工程建筑中采暖通風的現狀
由于過分追求經濟的發展,忽視建設過程中的能耗控制,我國建筑業成為能源消耗最多的產業之一。現階段的房屋建筑在采暖通風技術設計上也存在著很多的不足,面對現代人價值觀和需求的變化,分析我國節能工程建筑中采暖通風設計的現狀并找出其不足,是提高建筑水平的必要舉措。
從現階段的采暖設備上看,主要有空調、電暖器、集中供暖設備或者是家庭熱水器供暖設備等,由于各個設備采暖特點及涵蓋面積不同,其能耗自然也不盡相同。相比家庭單獨采暖設備而言,集中供暖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能耗,而空調、電暖氣的能耗則比較大。因此,在節能工程的設計與建筑中,必須充分考慮集中供暖條件和設備。對于炎熱干燥的地區來講,良好的通風設計可以有效減緩疲勞和壓力,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但通風設備目前最常用的僅有空調和風扇,并且在使用時間和效能上都有一定的限制。
綜合來看,當前的采暖通風技術的不足就可見一斑。首先,過分追求利益而忽視了能耗,對建筑耗能認識淺薄,又鑒于政府并沒有出臺建筑節能方面的良好政策,導致建筑耗能的惡性循環,從而不但造成資源和能源的浪費,也不能較好的滿足顧客的需求。第二,我國在研究建筑新型材料方面不夠重視,承建商為了自己的利益考慮而選擇傳統的建筑材料,忽視了對新型材料的開發和利用。建筑材料落后,也阻礙了節能工程建筑的發展,在技術設計上自然也落于人后。第三,在工程建筑中忽略了地區差異,在采暖通風設計上忽略了因地制宜,而造成能源資源分配不均。特別是集中供暖設備在設計上不能預先評估房屋密度,而造成暖氣設備在傳輸過程中就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再加上建筑技術不過關,房屋的門窗封閉性較差,導致熱效率利用率不高。
所以,完善建筑工程中的能源消耗與利用率,提高房屋在采暖通風方面的技術,是未來節能工程建筑的重點方向。
二、采暖通風工程技術措施
(一)加強政府監管力度,整體掌控大局走向 v
政府要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制定詳細的法律法規監管節能建筑標準。根據我國各個地區的實際冷暖和通風狀況,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以不一樣的標準對不同地區進行監管,同時在大局上必須整體掌控,堅持節能、節源的方向,并最大限度的滿足群眾的需要。另外,政府監理部門要加大對房屋的檢測力度,從密封性、抗風性、保暖性及墻體熱工性等方面嚴格檢查,對于不合格者責令整改。同時,政府還要鼓勵開發新型節能建材,并充分應用可再生資源如太陽能、地熱能等,并促進資源的回收利用。
(二)提高房屋采暖性能技術措施
加強房屋采暖性能的措施很多,首先從結構上講,要加強門窗的封閉性,開發使用新型門窗材料,減少熱量散失,提高熱能利用率。另外,要利用新型材料對墻體加固或者改裝,或者在墻體外側覆蓋吸熱性物質,加強墻體保溫效果,減弱墻體的散熱性。同時,還有充分并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安裝太陽能熱水器進行吸熱,并在墻體內填充可以充分吸收太陽能的物質等,還可以利用地熱資源對房屋供暖。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資源的有效利用,是開發利用新能源的需要,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三)提高房屋通風性能的措施
首先還是充分利用天然資源,最大限度地保證自然通風。相對于通風輔助設備來說,自然通風更有利于人體健康,并且可以有效節約資源。尤其在風力資源充足的地區,采取門窗相對照的設計,能夠加大自然通風的效果,使空氣能夠在房屋內自然流動。另外,在房屋建筑設計中要根據物理定律調控自然風,并利用科技增大自然風。因熱空氣的質量低于冷空氣,因此要合理設計能夠利用溫度差及時將房屋內的熱空氣排出,從而保證室內適宜的溫度和良好的通風效果。
三、結語
加強節能工程建筑中采暖通風的改革,是世界能源危機狀態下的必然要求,同時也可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采暖通風在節能工程建筑中的改善和發展是一個長期共同努力的過程,未來依然會面臨新的形勢和新的問題,國內承建企業要善于并不斷學習和吸收各國先進技術和經驗,并對于現狀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總結經驗,加強研發,采取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在各部門通力合作下,我國節能工程建筑中的采暖通風技能必將取得長足的發展。
(作者身份證號碼:1306301990042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