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理念的進步與發展,我們對于教育教學本質有了更深地認識,教育最大的目的就是全面促進學生發展,幫助學生實現個人最大價值。由于社會發展層面的差異性,教育均衡化發展的意義十分突出,不斷地分析教育落后地區的教育開展現狀,提升意識,針對性地進行策略應用,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與必要性。沂蒙山區是一個人文地理概念,指的是以蒙山、沂水為地域標志的革命老區,探究沂蒙山區兒童的教育現狀,發現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能夠使得今后沂蒙山區基礎教育的開展更加具有側重性。本文結合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千村行動”活動開展調研,主要從家庭教育觀念滯后,留守兒童情感缺失,學生偏科情況嚴重的層面開展分析,為今后該地區的教育開展做出依據。
關鍵詞:教育現狀;沂蒙山區;兒童;意義
引言
全面促進教育開展,有效地降低教育地域化差異,是當今社會的共識,因此不斷地基于社會實踐,深入基層進行教育現狀層面的分析探究,是教育理念發展層面的要求,必要性體現十分顯著。沂蒙山區由于社會經濟發展因素的影響,教育發展相對緩慢,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發展[1],不斷地解決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關鍵的,因此從實踐中分析存在的問題,才能夠提升我們對于沂蒙山區教育層面的重視,針對地,有效地解決重點限制教育發展的因素,同樣有著很強的必要性體現。總的來說,不論是基于理念發展,還是教育開展實踐,開展兒童教育現狀的分析,積極意義均是十分深遠的。
一、家庭教育觀念滯后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筆者發現該地區兒童教育現狀中最為主要的問題體現,就是家庭教育觀念滯后。首先,教育觀念體現了我們對于教育的認識,家庭教育觀念滯后,主要有著以下層面的體現。其一,家庭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即家長沒有深度地認識到教育對于兒童發展的意義,沒有認識到教育能夠全面地促進兒童實現價值。其二。教育觀念滯后,還體現了家庭層面教育的投入是不足的。例如,家長認為兒童在學校接受教育就可以,沒有意識到教育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沒有對于兒童的素養意識開展家庭層面的培養,使得兒童在家庭教育的層面嚴重缺失,對于兒童的長遠發展十分不利。其次,家庭教育觀念滯后,在實踐的層面制約了兒童教育的開展,兒童沒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氛圍熏陶,難以有效地投入學習,甚至部分兒童還存在“讀書無用論”的思想。此外,通過對于村鎮兒童教育進行走訪,家庭教育觀念滯后,還存在一個重要的原因,即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許多家庭都有兩三個孩子,家長難以有效地開展家庭教育,對于兒童的發展同樣產生了較大的限制。家庭教育觀念缺失,是在很長的時間內集聚而形成的,是教育中一個十分嚴重的社會問題,觀念滯后,就很難在實際行動中促進教育開展,制約了兒童的發展,就難以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不僅僅對于教育發展的制約性十分顯著,甚至影響了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發展。因此高度重視家庭教育觀念滯后的問題,是當前沂蒙山區教育發展的要務。例如,通過家校結合開展教育,促進家長教育觀念轉變[2]。再例如,在社會層面進行氛圍的影響,也能夠進行促進家庭教育觀念的發展。總的來說,正確認識家庭教育觀念滯后的現實問題,著力進行新思路,新方法引入,解決問題是今后該地區教育發展的關鍵所在。
二、留守兒童情感缺失
沂蒙山區兒童教育開展,還存在一個較為嚴重的現象,就是有著大量地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現象的存在,使得留守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情感層面缺失,家長的教育缺失,對于教育發展有十分嚴重的制約,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首先,基于實踐活動開展調查,發現村中青壯年大都外出務農,孩子由爺爺奶奶照看。正如上文所提及的一樣,教育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家長對于孩子在情感層面的教育十分重要。能夠使得兒童在情感,素養,意識等多方面成長,這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體現層面。留守兒童在情感層面缺失,對于其心理,意識成長十分不利,不僅僅家庭教育缺失,而且也難以有效地投入到學校教育中。其次,留守兒童的父母大多進城務工,兒童由祖輩家長管理,而祖輩家長年齡較大,理念層面相對滯后,很難有效開展家庭教育,難以發現兒童在情感,心理,意識層面的問題,對于兒童的成長十分不利[3]。值得注意的是,留守兒童是一個廣泛地社會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多元的,短期內進行解決是不現實的。因此不斷地發揮學校的作用,對于兒童開展心理,情感層面的教育,充分發揮祖輩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同樣是沂蒙山區今后教育開展的趨勢所在。
三、學生偏科情況嚴重
在此次實踐活動中,開展1-9年級學生的課程輔導,發現了該地區兒童教育中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即學生偏科情況嚴重,主要有著以下層面的體現。首先,偏科情況嚴重,大部分兒童部門科目的課程知識掌握水平較低,比較于其他科目的學習嚴重不足,對于兒童整體水平的提升是不利的。其次,偏科情況主要體現在英語科目,大部分學生的英語知識有著很大的欠缺,數學也是偏科科目中重點出現的。值得注意的是,偏科情況嚴重,直接地制約了學生整體的知識水平發展,對于其學習信心也有著較大的影響。學生偏科情況出現的原因也是多元的,其一,鄉村學校師資力量較弱,教學設施水平較低,難以全面地開展教育教學,這就使得兒童出現較為嚴重的偏科現象[4]。其二,家庭教育不足,例如,英語這種需要基礎與環境熏陶的課程,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家庭教育。總的來說,通過對于該地區兒童的教育現狀進行分析探究,偏科情況嚴重影響較大,學校層面應當重視此問題,不斷地加強學生普遍薄弱科目的師資力量,有效地進行新型教學資源引入,促進學生知識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結語
本文探究沂蒙山區兒童的教育現狀,主要通過社會實踐調查進行總結分析,闡述了上述三個方面的問題。家庭教育層面的缺失與不足,不僅僅是教育的問題,更是社會層面的問題,有力地提升基礎教育質量水平也是關鍵的。因此,基于教育現狀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性地,系統性地進行思考,提出相應的策略,引入新理念,不斷地開展創新探索,是促進沂蒙山區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袁罡,周旭.淺析邊遠山區“教育公平”現狀[C]// 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4卷.2010.
[2]劉亞萍,何怡.淺析中國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現狀[J].科技視界,2014(1):159-160.
[3]艾湘,冀晨.沂蒙山區留守兒童調查報告[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11X):117-117.
[4]盛寶芳.沂蒙山區農村民辦幼兒園游戲現狀個案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鄭曉龍(1990.08-)男,漢族,山東壽光市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共青團事務管理,學生管理,就業指導
張志剛(1995.09-)男,漢族,山東省棗莊市,職稱無,專科,研究方向:團隊管理
(作者單位:山東海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