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力求在課堂教學中設計新穎、有趣并符合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本文就在課堂情境教學中問題情境的激趣設計、童話情境的激趣設計、故事情境的激趣設計、生活情境的激趣設計四個方面,闡述怎樣讓學生在40分鐘的課堂上興趣盎然地去學、去用,從而達到思維的創新和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
關鍵詞:創設;情境;激趣;建構;探究
一、創設問題情境,以疑激趣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認知心理學關于學習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學習主動性的本質是認識主體的主動建構。只有當認識主體意識到是其自身在影響和決定學習成敗的時候,生動建構才有可能實現。因此,教師必須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升華為興趣,以興趣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教師應就教學內容設計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適應性和開放性的情境性問題,并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通過精心設置支架,巧妙的將學習目標任務置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產生認知困惑,引其反思,形成必要的認知沖突,從而促成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因此,在創造性的數學教學中,師生雙方都應成為教學的主體。如果在一節數學課的開始,教師若能善于結合實際出發,巧妙的設置懸念性問題,將學生置身于“問題解決”中去,就可以使學生產生好奇性,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有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動機。
例如我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一改以往的做法,提出與學生來一個別開生面的師生競賽,看誰算得快且準,學生都很高興,躍躍欲試。然而競賽開始后,當學生才計算出一道題時,我已經計算完畢。學生驚訝之余產生了疑問:為什么老師這樣神速?這里面一定有奧秘。此時,我抓住時機讓學生求一下每個數各數位上數字之和并觀察一下規律,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研究中來,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
二、創設童話情境,以趣激趣
打開我們的小學數學教材,可以看到許多美麗的童話情境圖。這些情境圖中有生動的情節,豐富的情感,寓知識于情境之中,不僅吸引學生,也符合學生形象記憶的特點。例如:我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結合教學內容編了一個“猴子分桃子”的情境動畫:猴子最愛吃桃子了,一天,猴子把自己管轄的猴群分為三個組,一組有4只猴分得3個桃子,二組有8只猴子分得6個桃子,三組有12只猴子分得9個桃子。童話講到這里,我提問說:“同學們,你們覺得猴王的分配公平嗎?”學生們一個個興趣盎然,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公平,有的說不公平。這時,我拿出教具演示猴王分桃的過程,引導學生觀察和驗證后,得出結論:猴王的分配是公平的。接著我又引導學生討論:猴王是運用什么規律來分桃的?如果用算式來表示猴王分桃的過程,該怎么表示?這樣層層深入,環環緊扣,循序漸進進行知識的過渡,使認識逐步由感性向理性深化,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激發他們對新知識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并在愉悅的環境中享受著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
三、創設故事情境,以情激趣
小學生最愛聽故事,在引入新課時,把數學知識貫穿于故事之中,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我在教學除數末尾有零的有余數除法時,是這樣引入新課的:“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八戒分桃’的故事。”學生一聽要講故事,個個雙目圓睜,全神貫注,“一天,八戒帶著20個小猴子到花果山摘了90個桃子,然后對小猴子們說:‘90個桃子,20個人來分,每人分4個,剩1個就給俺老豬吧。’他怕小猴子們不相信,就列了一道算式:9÷2=4﹙個﹚……1﹙個﹚,小猴子們信以為真,就各自拿著自己的桃子吃開了。直到悟空趕來,才戳穿了八戒的騙局。同學們,你們知道聰明的悟空是怎樣發現八戒的騙術的嗎?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來分析一下八戒列出的算式的計算過程。”又比如,在對“0”表示什么的講解時,老師可以講‘八戒分人生果’的故事。八戒本來有3個人生果,洗好之后分給了師父、悟空、沙僧每人一個。現在八戒手里還剩下幾個人生果?(沒有了)。一個也沒有了,就用0來表示,這樣小朋友們通過“八戒分人生果”的例子很好的記住了0的含義。教師這樣由故事引入新課,使學生興趣濃郁,注意力非常集中,達到了高效課堂之目的。
四、創設生活情境,以境激趣
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教師能夠運用生活中的問題對所學知識進行引導,更容易使學生接受。當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之后,知識點的難度就降低了。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喚起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生的自信。例如,一天,我校江老師把家里的鑰匙忘在了季老師家,沒有鑰匙江老師沒有辦法回家。這時江老師給季老師打電話倆人商量對策。那么江老師怎樣才能夠拿到自己的鑰匙呢?同學們想出來了好幾種辦法:江老師到季老師家去拿,季老師給江老師送回家,兩個人一起從各自家出發,走同一條路,為了更加直觀一些,我還讓兩名進行了模擬表演,然后,老師對以上方法的優劣問題進行探討,和同學們一起找到適合的方式。又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下冊《認識方向》時,同學們會辨別方向嗎?下面讓我來考查一下你們。然后我把學生全部帶到學校操場上,以上午8點鐘的太陽方向為標本,老師運用手電筒代表太陽運動軌跡,使學生很快就認識了實際生活中的東西南北方,為接下來的新課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中,不再覺得數學多么枯燥,進而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結語
教學實踐證明,教師若能根據教與學的實際需求創設各種情境激趣,并對其進行優化組合,就能取得教與學的最佳效果,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打造高效課堂之目標。
參考文獻
[1]李菊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J].學周刊,2018(11):99-100.
[2]梁嘉麒.小學數學激趣教學法例解[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5(03):82-83.
(作者單位:蕪湖市無為縣紅廟鎮油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