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成了我國社會需要,培養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口語交際能力成了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的趨勢??谡Z交際教學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教學活動,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和反應能力??谡Z交際是人與人交往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少數民族地區對漢語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視度不夠高,其在初中漢語口語交際的教學不能得到有效開展,所以制約了學生漢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本文旨在通過對少數民族地區初中漢語口語交際教學的概述,分析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養成文明交往的習慣,推動少數民族地區漢語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口語交際;少數民族;初中漢語教學;策略研究
引言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很多民族都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革,信息暢通無阻成了確保交往過程的重要因素,因此就要求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在掌握好本民族語言的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使用漢語的意識,采取相應的方法提升自身的漢語水平,從而增強與其他人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少數民族地區漢語的初中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擬定真實的情境向學生傳授口語交際的相關知識和技巧,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加以練習內化習得能力。[1]所以少數民族地區教師應當轉變漢語教學理念,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高漢語口語交際能力,這對少數民族教育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1 少數民族地區初中漢語口語交際教學概述
1.1少數民族地區初中漢語口語交際教學的含義
由于少數民族地區文化背景的差異,大多數當地學生在接受教育時都是使用本族語言,日常的交流中也很少用到漢語,所以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漢語口語能力偏低。漢語口語交際教學是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教學活動,所以教師應當結合地區特點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把握當地少數民族初中生的漢語口語交際能力水平,采取一定手段推進少數民族地區初中漢語口語交際的教學。
1.2少數民族地區初中漢語口語交際教學的意義
擁有流暢的漢語對話能力是中國社會里人與人交流最基礎的要求,能正確、規范的運用語言文字也是擁有良好素質的體現。所以為了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個人素養的提升,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初中漢語口語交際教學必須重視起來,培養學生的漢語口語交際能力,推動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發展。
1.2.1培養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口語交際能力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隨著中國經濟時代的發展,各地區貿易間的往來也越來越頻繁,漢語是中國最為規范的語言,在于少數民族的交流中就要求廣泛使用漢語。所以為了更好地和不同地區進行經濟交流,少數民族地區教師必須將增強學生漢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起來,提升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這樣可以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和諧相處,讓少數民族地區更加了解漢語,形成民族間互敬、互愛、互助的良好氛圍。
1.2.2培養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口語交際的能力是個人發展的需要
語言是人們表情達意,體現內在思維的一種工具。在很大程度上,一個人智力的好壞取決于漢語口語交際能力的高低??谡Z交際的最大特點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快速完成雙方的對話過程,它的完成速度要比寫作和閱讀快,要求也更高。[2]對學生口語交際的培養不僅僅是為了提高交流能力,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反應能力,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同時,漢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本內容,促進課堂間的交流,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各科的學習提供輔助作用。
2 少數民族地區初中漢語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師漢語口語教學意識不強
少數民族地區的很多漢語教師忽視漢語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性,認為漢語教學復雜又困難,索性干脆放棄對學生的規范化要求,沒有對學生充分的負責。
2.2漢語口語交際知識單薄,專業素養低
少數民族地區的漢語教師大多是少數民族,受到教學環境的影響自身的漢語水平受到限制,很少關注到漢語口語交際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漢語口語交際教學知識單薄。
2.3學生生活中使用普通話機會少
少數民族地區學生漢語口語能力本身就低,又由于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學生只有在漢語課上才能接觸到漢語口語的訓練,因此在實際生活中對漢語的應用少,導致學生漢語口語表達能力差,不愿意主動地使用漢語同其他人進行交流。
3 少數民族地區初中漢語口語交際教學策略
3.1營造良好的學校語言環境
教師只有走出以教為中心的被動教學方式,走向以關注學生的教學過程,聚焦學生的交際能力形成的深度學習,漢語口語交際教學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課程價值。初中生的模仿力、記憶力和可塑性強,老師可以根據對學生的了解,時刻影響和引導學生用漢語普通話交流。教師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漢語口語表達,對表達中出現的錯誤采取恰當的方式進行指導,培養學生勇于表達的自信心。在班級可以開展用漢語推廣的自我介紹、描述生活見聞、推薦書籍等豐富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漢語語言環境。同時根據學生的特點,在不同年級和班級安排漢語口語交際比賽,比如普通話大賽、詩朗誦比賽、歌唱比賽等,通過這些比賽可以增加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自覺地加入到提高漢語口語交際水平的隊伍中。最后,漢語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可以借助多媒體通過改善設備等方面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工具和學習途徑,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日常中就可以接觸到漢語產生熟悉感。比如播放《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節目,引導學生在節目中汲取有益知識,彌補漢語缺陷。
3.2營造良好的家庭漢語語言環境
家庭是學生的第二課堂,家長的文化層次和對漢語的態度對學生的語言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受到環境的影響,少數民族學生只有在漢語課堂上才能接觸到漢語口語的訓練,在家里父母只會使用本族語言,所以學生學習到的知識得不到有效實踐。為了解決這一現象,在培養少數民族地區學生漢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也應該加強對漢語的宣傳引起學生家長的重視。提倡家長在生活中運用漢語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鼓勵孩子用漢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與他人交際能力,營造良好的家庭漢語語言環境。
4 結語
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漢語口語交際是最直接、最重要、最廣泛的溝通方式。在當前社會雙方之間只有進行有效溝通才能促成合作,所以要積極推進對少數民族漢語口語交際教學,培養學生漢語口語交際能力,促進民族間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志英.少數民族地區初中漢語口語交際教學探究[D].渤海大學,2017.
[2]馬志英.少數民族地區初中漢語口語交際教學探究[D].渤海大學,2017.
(作者單位: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可可托海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