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教學過多地關注“雙基”,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積累的活動經驗和深刻體驗?!皵祵W活動經驗”是一種基本的數學素養,也是數學教學關注的目標之一。基本數學活動經驗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結合教學實例,闡述了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對小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積累的幾點做法,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習更加有趣、有用、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數學活動;數學活動經驗;生活經驗;思維能力
一、將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經驗
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需要豐富有經驗背景,如果脫離生活經驗,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是難度很大,也難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應以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為載體,環環緊扣,教師為學生創設了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究活動,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以充分體現。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其指導作用體現在精心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從自己喜愛的活動中、提出自己真正關心的、真正想知道的問題?!白寣W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創設與現實生活情境貼近的教學情境,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在實踐操作中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兒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學生在動手操作體驗的過程中,能夠獲得直接經驗和親身體驗,促進思維的發展,而思維的發展又會指導兒童的雙手更靈巧地活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心靈手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實驗、計算、推理、想象,為學生積累更多的活動經驗,促進學生的數學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本活動經驗是個體在經歷了具體的學科活動之后留下的、具有個體特色的內容,既可以是感覺知覺的,也可以是經過反省之后形成的經驗?!痹跀祵W活動中,學生通過外顯的行為操作,對學習材料的第一手直觀感受、體驗和經驗一般是直接經驗。這類操作的直接價值并不是問題的解決,而是對學習材料的感性認識。例如,在學生研究“三角形內角和”問題時,一位學生把任意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撕下來,將角的頂點重合并依次拼在一起,發現正好形成一個平角,從而得出直觀視覺印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180度。這個過程,學生費時不多,但是親自動手試一試的操作活動讓他獲得了對三角形內角和的直觀感受。盡管類似于這樣的感知明顯帶有個體認識的成分,并且還存在原始、膚淺、片面、模糊的特征,但這類直接經驗的獲得,是構建個人理解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
三、在思維活動中提升數學活動經驗
在思維操作活動中獲得的經驗即思維操作的經驗,比如歸納的經驗、類比的經驗、證明的經驗,等等。就一個人的理性而言,思維過程也能積淀出一種經驗,這種經驗就屬于思考的經驗。一個數學活動經驗相對豐富并且善于反思的學生,他的數學直覺必然會隨著經驗的積累而增強。
數學教學中,培養思維能力是培養能力的核心,這要求教師要加強開放式問題的教學,提倡探究式學習,強化合情推理的訓練,讓學生通過觀察、聯想、實驗、類比、歸納、猜想得出結論,將教法改革與學法指導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發揮、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激發學生思考,使數學學習成為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
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注意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已學習過的長方形,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教學過程中學生經過“猜想、操作、驗證、概括”的數學活動,使學生不僅僅是理解和掌握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它的面積,更重要的是,他們獲得這樣一個數學活動經驗:在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時,可以通過轉化,把陌生的轉化為熟悉的,未知的轉化為已知的,運用以往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去了解、認識新知識,探索、解決新問題。當學習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時,學生會自覺地運用轉化的思想,通過割、補、拼、移、轉等方法把三角形、梯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利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在學習圓、圓環的面積計算時,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會借鑒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時的經驗,獨立探索圓、圓環面積計算公式。這說明學生能運用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探索、學習新知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實驗、計算、推理、想象,學生的自主探究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師發揮好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學生在一系列有效的活動中不僅掌握了新知,同時領會數學的基本思想,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學習時認知參與的過程越充分,獲得的體驗就越深刻,就越便于探究意識的形成與提取。學生經歷了數學化的學習過程,體會到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歸納法。歸納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本的思想方法,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同時學會逐步積累利數學活動經驗,為后續學習數學作好準備。
四、在問題解決中發展數學活動經驗
問題解決是數學活動的主要形式。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對于問題解決的順利進行和數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反過來,設置恰當的核心問題,利用核心問題調動學生活動,通過核心問題的解決過程去提升和發展數學活動經驗,將有助于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獲得。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在現實生活中采擷教學實例,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建立“用數學”的意識,培養“用數學”的能力,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建立“用數學”的意識,在“用”中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因此,應用的意識是充分建立在學生思考的經驗和操作的經驗基礎上的。正如朱德全教授所指出的,“應用意識的生成便是知識經驗形成的標志。”作為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核心成分,應用意識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加以關注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奠宙.竺仕芬.林永偉,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界定與分類,《數學通報》,2008 年第47 卷第5 期
[2]俞元苗,論數學思想、數學活動與小學數學教學,《才智》,2013年 第36期
[3]史寧中,《數學課程標準》的若干思考,《數學思想概論(圖形與圖形關系的抽象)》,第2輯
(作者單位:河南省許昌市建設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