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美學在服飾中的呈現是意象的,通過藝術的媒介,當服裝具有形式美感和匠心美感時,裝飾感和實用感結合,不單純是表現服裝的穿著效果,更加注重穿著者的內心感受。我通過對一些品牌的服裝設計的分析,從藝術的角度研究形式美學和匠心美學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與呈現。藝術美學作為一種哲學文化形式融入到服裝設計中,使服裝具有人類之表的情懷,反映設計者的內心世界,使設計師的內在意蘊表達的更為突出。服裝的發展從最初的滿足蔽體需求,到滿足一些形式的美感,探尋藝術美學與現代時尚的結合,從美學的角度尋找設計創作的空間,探索設計的更多的可能性。
關鍵詞:服裝設計;形式美學;匠心美學
一、服裝設計中的形式美學
在藝術范疇內,“形式”代表著著重于作品藝術技巧、美觀程度,形式美學強調形式風格和結構超過功能。為了加強藝術性,偏重形式是必要的。著名藝術家馬賽爾·杜尚就以一個無所顧忌的破壞者形象,完成了對于藝術的顛覆和解禁,改變了藝術創作的手段和觀念。他與傳統藝術徹底決裂,開啟了藝術美學的新的時代,否定傳統美學觀念,賦予平凡之物全新的觀察維度。人的審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動物性的感官愉快,正在于其中包含有觀念、想象的成分,克乃夫·貝爾提出“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著名觀點,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時裝的邏輯似乎正以這樣的方式在進行:看起來“可穿性”越弱,在業界的價值就越大,也就是說形式超越了功能,側重在呈現的效果上引起人們的共鳴和思考。
(一)形式美學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在以后現代主義為首的各種前衛設計思潮的沖擊之下,強調夸張、抽象的形態,獨立于人體的三維結構設計,反對現代主義設計中過分理性的造型。為了不妨礙個性與情感表達的不足,晚期現代主義者將意象與形式主義的表達大大地深化,以精巧、復雜的結構作裝飾,尤其在高級女裝的設計中,形式主義的造型與裝飾手段屢見不鮮,其強烈的視覺效果往往出人意料。為了打破對稱式平衡的呆板與嚴肅,追求活潑、新奇的著裝情趣,不對稱平衡則更多地應用于現代服裝設計中,這種平衡關系追求靜中有動,以獲得不同凡響的藝術效果。在效果上,它們具有很強的表現性,以特定的造型、樣式、色彩、質地引起人們的情感反應,并產生共鳴或思考。在多元化的世界里,一些有特色的建筑往往也會引起設計師的情感共鳴和深深思考,亦是一個優秀服裝設計的靈感來源。
(二)形式美學對品牌的影響
服裝創作的過程不僅僅是制作一件商品的過程,而是類似于藝術創作的過程,以皮爾·卡丹為例,作為建筑設計師的皮爾卡丹投身于服裝設計行業,他的作品帶有濃厚的建筑結構意味,幾何結構的對比很明確。他曾經讓模特帶上螺旋新形的帽子配上圓柱形的連衣裙以及肩部呈半圓形的披肩。日本大師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更是無視20世紀以來那種強調線條的傳統觀念,他們往往利用披掛或包纏的方法,甚至使面料撕裂或變形,故意暴露衣服內部的結構,無論是色彩的對比還是空間的想象,都使服裝頗具戲劇性。再如3D打印時裝女王Iris van Herpen艾里斯·范·荷本認為時裝是一種藝術表達,穿著是一種表達,所以她的3D打印的時裝作品都非常具有造型感和形式感,形式不屈從于功能。我國的服裝設計師馬可2007年在巴黎時裝周上發布了以“無用之土地”為主題的服裝發布會,該主題來源于設計師鄉間游歷途中關于土地的思考,認為土地是生命的源頭和靈魂的歸宿。這次發布會展出的服裝大多采用超碼尺寸、故意做舊、粗糙縫制的藝術處理手法,來表現對人與土地之間關系的哲學思考,以表現“土地”為主題的服裝設計作品與一般服裝奢華、美艷、潮流的特點不同,這些形態特殊的服裝設計作品運用形式語言表達了設計師對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二、服裝設計中的匠心美學
(一)匠心美學在服裝設計中的體現
在商品化的時尚市場中,高定一直都以一種“藝術品”的姿態探索制衣工藝的邊界。18世紀英國的工業革命帶動了機器化生產的進步,人們對機械化生產的產物欣喜若狂,紛紛丟開雙手,把傳統的手工工藝文化也拋之腦后。手工藝是一種真正和時間對抗的藝術,日益珍貴的人類文明展現了美學文化中珍貴的手工藝,通過展現珍貴的瀕危技藝,融入現代的創新,讓傳統工藝重生。
服裝面料在體現服裝匠心美學上具有最直接的作用,對于材質的關注永遠放在前列,服裝面料的肌理非常豐富,不同的面料會呈現出不同的設計效果,在三宅一生的服裝設計中,就有體現匠心,他常常使用一些特殊材料,運用高科技手段將特殊材料加工制作成全新的服飾材料。相較于歐洲反復的傳統工藝,三宅一生選擇用褶皺工藝來展現服裝上的“美”。美國纖維材料藝術家Sheila hicks2作品中傳統的編織工藝作為重要的符號傳達著作品的含義,這類傳統編織工藝呈現出豐富的肌理感,這種難以捉摸的觸覺感受是匠心美學的最佳體現。
(二)匠心美學對品牌的影響
chanel 香奈兒就有自己的高級手工定制坊,紐扣、刺繡、羽毛花卉、鞋履等都分別有手工坊,工坊秉承著純手工的工藝制作手法,將它們化腐朽為神奇。chanel高級訂制中不論是花呢斜紋套裝還是手縫包又或者是時裝鞋,它們的制作一定是由有著幾十年經驗的老工藝師親力親為并嚴格把關,于是chanel的產品就被這些老工匠們賦予了超越產品本身的非凡意義。這也許就是確保chanel成長為世界頂級大牌最夯實的后盾。
三、總結
2000年《時代》周刊的封面專題“功能過時了,形式在流行。” 21世紀以來,設計師們更注重賦予功能產品額外的“審美意義”,突破主要以視覺為主的范式,增加其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如今的時尚設計,已經不再簡單的跟隨商業市場,時尚領域越來越多地將目光投向了社會,不少品牌希望通過時尚產品這個載體來引發人們對某一社會議題的探討。
中國有著悠久的服裝發展歷史,在傳統的服裝工藝中,在古代人們就逐漸對服裝工藝要求比較嚴格,服裝質量主要體現在對服裝工藝、面料、款式等方面的要求,體現穿著者的社會地位。古代的服裝對細節處理要求相當嚴格,也比較繁瑣,不像現代的服裝講究造型簡潔,但服裝的制作工藝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要求在制作工藝上更加精致、細膩、完美,在簡單的服裝造型中追求完美的工藝。
作者簡介:
陳夢怡,籍貫湖南,廣西藝術學院碩士在讀,流行服飾設計專業。
林燕寧,籍貫廣西,廣西藝術學院教授,流行服飾設計專業。
(作者單位: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