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教育特別注重兒童英語教學,希望孩子在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掌握好第二門語言,為將來的競爭占據優勢。幼兒園的英語教學應注意幾個方面:(一)語境創設(二)興趣的培養(三)創造文化氛圍。語境創設包括情景語境的創設和語言語境的創設;興趣的培養方法有游戲法和歌曲、韻律兒歌法。
關鍵詞:兒童英語;關鍵期;語境創設;興趣培養
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英語既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橋梁,作為從事幼兒教育的我,感受到很多父母非常重視幼兒的智力開發,希望孩子從小打好英語基礎,為的是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將來占據優勢。為此我從理論到實踐也做了一些研究。
一、兒童外語學習的關鍵期
從生理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幼兒階段是人類語言學習的關鍵期,也是第二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1]對于幼兒第二語言的習的這一早期教育,加拿大語言學家Carey認為,兒童在小學乃至幼兒園開始學習外語對以后的外語學習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美國康乃爾大學的研究機構在1996年第一期《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就指出:成年人學習外語時使用的大腦部位與兒童有明顯的不同,因此成年人掌握外語的速度遠遠沒有兒童迅速。這是因為大腦中負責語言學習的部位“布羅卡斯區”在人的幼年時期非常發達敏感,人們的母語即存儲在該區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該區域的增長度呈下降趨勢。研究者還利用核磁掃描技術對兒童和成人學習外語時大腦的活動情況分別進行了分析,兒童學習外語時,大腦將外語儲存在“布羅卡斯區”,即和母語相同的位置,而成人在學習外語時無法將外語儲存在該區,只能在大腦的另一部分重新建立記憶結構,新的記憶結構沒有“布羅卡斯區”敏感,在使用時還需要與“布羅卡斯區”建立聯系,因此成年人學習外語的速度比較慢,這種對兒童學習母語與第二語言的生理機制的研究結果表明,越早讓兒童接觸雙語,兒童的內在的語言學習機制就會越早的接受兩種不同的語言而獨立發展起來,這充分說明了兒童早期是學習雙語的關鍵期。
二、母語習得與外語學習的交互作用
兒童學習母語最關注的是交流而不是說話語法是否正確。[2] Halliday認為,兒童在習得語言過程中,是在學習怎么樣表達意思,同樣,要習得第二種語言,老師應該關心的是如何讓學習者用語言交流思想。而不是語言的形式。語言習得的交互作用論讓我們懂得,環境在語言習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對幼兒第二語言學習而言,最緊要的并非詞匯記憶,而是對一門語言的語感、語韻和語法的掌握,更多是通過侵潤于該語言環境中習得的。
三、幼兒園的英語教學
根據以上對兒童英語學習的關鍵期和英語學習特點的分析,在幼兒園對兒童進行英語教學非常可行。[3]馬林洛斯基在1923年提出了“語境”這個概念。他指出話語和情景是密不可分的,情景語境對于理解話語是必不可少的。語境是語言交際的基石,語境又分為情景語境和語言語境兩種。幼兒園在進行英語教學時首先要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一)語境創設
1、情景語境的創設
首先幼兒園在人文和物質環境上都要充分使用雙語,所有呈現的文字均用中英文,生活環節給幼兒播放英語故事或者兒歌。另外大量豐富的直觀教具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可以利用教具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會話表演或英語劇的表演。如小熊過生日的情景劇,小蝌蚪找媽媽的情景劇都非常受孩子們的喜愛,在英語角里孩子還可以自主選擇扮演的活動。
2、語言語境的創設
幼兒語言的形成是依賴并模仿他人的。強化模仿又是兒童英語語音啟蒙教學的基本方法。兒童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極強,且沒有心理障礙,因此在幼兒園要堅持用母語是英語的教師來實施教學,即用外教來教孩子英語,還可以用侵入式教學,讓孩子在園的某一個時段是和外教在一起的全英文狀態,孩子進入英文的語境狀態下大量的模仿和互動促進他們的英語聽說能力。另外孩子在園的一日生活各環節,教師使用英語來組織,如吃飯、睡覺、上廁所等都使用英語指令。讓孩子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潛移默化的習得英語。
(二)興趣的培養
兒童注意力保持的時間短且容易分散,對感興趣的,形象,直觀的內容記得快,記得牢。只要學習內容有趣,他們就會樂于學習。幼兒園在對兒童進行英語教學是要注重興趣的培養,我園在教學上采用了一些方法:
1、游戲法
運用游戲進行教學,是激發兒童英語學習的一種有效的方法,例:在學習動物的單詞時,老師準備一些動物的頭飾,讓幼兒和老師共同扮演角色做游戲,多使用肢體語言來表現等,用動態的學習形式和游戲的生動性和競爭性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如:一邊唱英文歌曲一邊玩搶凳子的游戲、還有復習時間單詞的“Wolf wolf what’s the time”等游戲都是孩子們喜愛的。
2、歌曲、韻律兒歌法
兒童特別喜歡聽有節奏的聲音,他們對歌曲、韻律兒歌、舞蹈非常感興趣,教師在教學時應充分發揮它們的優越性來帶動兒童,提高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如:教ABC字母歌、數字韻律兒歌“one,two,three,four”和歌曲”Ten fingers”,顏色歌曲“Rainbow song”等時再配樂器敲打節奏,孩子會更有興趣,如果再加以動作表演,舞蹈,在愉快的氛圍中輕松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三)創造文化氛圍
中英文化有顯著的差異,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有助于使兒童的英語教學趨向完整。例如在英語教學時用體驗式的學習方法,按不同的情景:見面、會客、聚會等安排兒童進行表演,在西方節日的到來時也布置場景讓孩子參與其中,如:Hallowmas(萬圣節)兒童可化妝鬼臉玩討糖果的游戲、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孩子扮演印第安人在火堆旁吃火雞、Christmas(圣誕節)唱圣誕歌等等,讓孩子與外教老師一起用西方的文化方式慶祝節日,并從中學習語言。
總之兒童時期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期,而這個語言學習關鍵時期的關鍵又取決于兒童所能接觸到的語言環境,語言環境的質量決定了兒童語言交際能力生成的結果。因此幼兒園在進行英語教學時,一定要根據兒童的英語學習特點來實施,真正做到英語教學的特色。
參考文獻
[1]黃澤英.第二語言習得與兒童家庭早期英語教學初探[J].考試周刊,2008.17期
[2]劉緣媛.從兒童母語習得看雙語教學[J].讀與寫雜志,2009,12
[3]歐陽恒偉.兒童英語教學中的語境創設[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10
(作者單位:都江堰市光亞幼稚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