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心理學因素對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有效性有很大影響,加強對高中美術鑒賞心理學教學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高中美術教師要分析目前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的現狀,然后探討高中美術鑒賞有效教學心理學策略,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提升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心理學;應用策略
在高中的美術鑒賞教學中,要想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美術作品,需要提高他們的美術鑒賞能力。提高他們的美術鑒賞能力以后,他們會對這些美術作品有更深的理解。不僅如此,美術鑒賞還會提高他們審美的能力,讓他們形成自己的審美方法。
一、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現狀
(一)教學質量不高
首先,現階段我國高中美術鑒賞課存在的一大問題就是整個課程的教學質量不高。總體上講,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導致部分教師與學生都不重視美術鑒賞課程的開設。久而久之就導致整個課堂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對教師講授的內容興趣不高,學生難以接受、消化教師所講的內容,無法獲得基本的美術鑒賞能力,從而導致整個教學質量不高。
(二)教學目標不明確
其次,現階段我國高中美術鑒賞課存在的又一大問題就是整個課程的教學目標不明確。前面已經提到,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導致美術教師對美術鑒賞課的開設并不重視,從而在教學中難以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導致整個課堂缺乏必要的支撐,降低了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導致學生不重視美術鑒賞課程,不利于后續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審美能力的提高。
(三)脫離生活實際
最后,現階段我國高中美術鑒賞課存在的最后一大問題就是整個課程的教學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課堂內容以及書本知識都缺乏與學生生活的基本聯系。高中學生處于青春期的末尾,會存在其特有的心理反應,我們的教學太過于脫離實際會導致學生認為美術鑒賞太過枯燥,從而產生相應的抵觸心理,導致整個教學無法進行下去。
二、高中美術鑒賞有效教學心理學策略
(一)基于學生性格,組織美術鑒賞活動,提升學生人文意識
不同的人在活動中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學習中,美術作品是文化多元性最直接的反映,其蘊含的含義和價值是一個包括情感、理想、人生態度等多方面的結構整體。所以美術鑒賞有效教學的活動組織,既要考慮美術作品是具有文化多元性的,又要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復雜性,正是因為這樣,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性格特征出發,組織美術鑒賞教學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特別是對于有效教學的形成和人文意識的提升更有意義。
例如在合作性學習中,不同性格同學在一個學習小組可以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在活動中充分展示團隊的作用,在自我展示環節主要由性格外向,主動熱情,自信大膽的同學發揮作用;在探究規律環節主要由冷靜,內向、的同學發揮作用。這樣在不同的教學環節,合作學習小組都有學生發揮作用,參與活動,充分展示團隊合作的力量。基于性格,充分發揮學生不同性格的作用,教師組織豐富多樣的美術鑒賞教學活動,幫助和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在美術作品感性的形式背后所蘊含的人文內涵,實現有效教學,讓學生的人文意識得到有效的形成與提升。
綜上所述,在高中美術鑒賞中,美術作品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化,然而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一一把這些美術作品介紹給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個性心理出發,尊重學生,根據學生性格組織活動,促進學生人文意識的形成和提高,為高中美術鑒賞中有效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尊重學生獨立個體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開設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不但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形成欣賞美的能力,也能夠開啟他們的創造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那么,這也就要求老師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進行獨立的思考。在教學上讓學生們具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對同樣的作品有不同的解讀方式。
例如,當鑒賞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時,由于畫面采用的是抽象表現形式,作品不是對客觀的再現,而是對主觀意愿符號性的表達。所以如果老師直接給學生講解藝術作品,學生可能會難以接受,他們可能會看不懂畫中表達的內容。那么,我們應該從作品相關的歷史背景著手,因為《格爾尼卡》是反映二戰時期的作品,我們可以由展示二戰時期戰亂的圖片入手,讓學生感受二戰給人民所帶來的各種痛苦情緒。再拿出作品《格爾尼卡》,就很容易讓學生理解美術作品抽象符號的內涵。在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中每個同學都可以各抒己見,擁有自己不同的觀點,尊重學生們獨特的精神空間和內心感受。
(三)從認知上出發,不斷提升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有效性
認知是一項信息加工的活動。在美術鑒賞的過程中,需要把知覺以及想象進行加工,不僅如此,有的時候,還需要把記憶進行加工,所以在平常的上課的時候,老師需要從這些方面入手,對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培養,這樣還可以讓學生們對美術鑒賞產生興趣,可以對美術的本質有更深的了解。
首先,老師在上美術鑒賞課之前,需要播放一些導學視頻,讓他們對本學科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樣可以讓學生有更好的體驗,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美術的獨特的魅力。
其次,在老師進行作品講解的時候,需要把這幅作品的優點說的清楚一些。不能夠只是單單讓學生知道這個作品哪里好,還要讓他們知道具體好在哪。而且要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這樣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教學體驗,更加充分地感受到美術的魅力。
再次,在美術鑒賞教學中,美術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大膽想象,鼓勵學生在鑒賞美術作品時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探尋美術作品背后蘊含的故事,克服他們對美術操作的膽怯情緒。
總的來說,美術作品十分豐富,內容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課時十分有限,需要美術教師充分地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認知上下工夫,營造愉快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獨立個體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促進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馬李妮; 楊曉飛; 王先華.探析民間美術鑒賞的心理現象[J].藝術科技.2015
[2].李海燕.論高職院校開設美術鑒賞課對培養大學生審美意識的重要性[J].美與時代(中).2015
[3].魏萍.初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的現狀與對策探討[J].中學課程資源.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