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奎 徐莊元
(甘肅省武威新城區第一小學,甘肅武威 733000)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迅猛發展,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輔助教學已成為實現語文課程多功能的一個重要手段,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1]。但因條件制約,仍有部分教師對于課件制作及計算機操作還不甚熟練,設計一個案例或課件往往耗費很多時間和精力。那么,教師如何在有限的工作時間內高效地設計出教學案例,在優化課堂的同時提高課堂效率呢?學樂云平臺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它具備海量的教學資源,簡單、易于掌握和操作的多媒體制作小工具,實現了課堂教學多信息、大容量、多趣味,教學過程更直觀、更生動,給教師備課和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極大便利。
備課質量決定課堂質量[2]。就教師個人而言,缺少備課素材和資源是束縛其備課思路的關鍵。學樂云平臺整合了全國各地教師所分享的各類版本的教學資源,教案、學案及所需資料一應俱全。針對每一課,平臺資源庫都提供了電子課本、圖片、音頻、視頻、文檔、PPT、Flash動畫等豐富資源以供教師選擇,徹底解決了教師備課時教學資源單一、無法整合的問題。平臺分享的優秀案例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參考,豐富了備課信息,拓展了備課思路,為建構教學方案提供豐厚的儲備。在課件制作時,教師可以依托平臺“教師端”設置的教案、課件、預習、授課、作業等模塊提供的資源,結合學生學情、教學內容和教學風格,從中提取適合自己“口味”的素材,利用平臺小工具將碎片化的資料(如課件、視頻、作業等)整合起來,然后保存到資源庫中,就可以在課堂上直接調用。這樣大大縮減了教師備課和制作課件所用的時間,教師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深入鉆研教材和設計教學方法,真正做出有深度和廣度的教學案例,為高效課堂做好準備。另外,教師可以把自己在教學中的見解、收獲、反思在平臺上進行分享,在教學之余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些個案或教學問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3]。字詞教學是小學低年級學段的重點,也是難點,尤其是一些多筆畫的難寫字,可以運用學樂云平臺的“Flash識字卡”進行情境教學。例如,在教學《動物兒歌》一課時,在學生初步認讀生字之后,筆者把筆畫多、比較難寫的“蜻蜓”“蝴蝶”“螞蟻”等字作為重點學習內容,從“Flash識字卡”中調取這些字的動畫演示。從漢字的演變到偏旁結構的組成,學生在演示中感受到了字形和字義之間的聯系。這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認識,也豐富了他們在字詞方面的語文知識。接下來進行書寫,先播放書寫視頻,指導書寫筆順,再讓學生練寫,學生很輕松地就完成了對難寫字的掌握,提高了識字效率。
學樂云平臺提供的圖、文、聲、像等信息,實現了圖文并茂、聲情融會、視聽并用的逼真表現效果,為師生帶來了全新的認識和感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這些視頻、音頻、圖片、語言等媒體,根據教學需求來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教學《日月潭》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學樂云平臺上有關日月潭的音像資料,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還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情趣。

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新知的過程中,要展示重點句、段,只要在“授課資源庫”中選擇“電子課本”,課文內容已經圖片化,圖片可以放大或縮小。授課時,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隨意調用并可用彩筆進行標注或用“聚光燈”凸顯,突出重難點。所有的音、視、圖及PPT都可拖拉,教師掌控課堂信手拈來,極大地提高了授課效率。
課堂提問運用“在線點名”功能,可以為每位學生提供均等回答問題的機會,“計時器”小工具又可以幫助教師有效控制課堂的探究、討論節奏。布置了課堂練習后,教師可以采用在線反饋形式,檢查學生的練習情況:在平板電腦上開啟“隨堂反饋”,打開手機學樂云客戶端,就可以用手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作業進行拍照上傳,平臺自動檢索結果,短短幾秒鐘,共性和個性問題便一目了然,為教師快速掌握學情,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供了極大方便。
預習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學樂云平臺為學生預習提供了便利。課前,教師依據學情,制作預習清單并將其上傳至空間,學生據此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可以把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疑惑通過在線形式與同學、教師交流討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例如,在教學《比尾巴》時,課前筆者給學生發布了字、詞認讀的作業,讓學生對容易出錯的字、詞進行重點跟讀,然后上傳自讀錄音。課堂上,在字詞教學環節,筆者直接運用學樂云平臺的發布功能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測。通過檢測,分揀出錯率較高的生字和詞語,讓讀得好的學生帶領其他學生進行集中認讀。這樣既達到了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感,又避免了籠統學習、平均用力,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符合學習的建構規律,讓課堂立足于問題的解決。
課后,教師通過學樂云平臺布置在線作業,由學生獨立完成并由學樂云平臺自動批改,減輕了教師課后批改作業的負擔,而且每次作業結束后還能形成數據分析報告,為教師掌握學情提供了依據。通過“布置作業”工具,學生提交的所有作業都可隨時調取,建立錯題本便于學生復習和教師輔導。學生還可以通過查看開放的“教師學習資源”(如板書照片、課堂重難點、上傳素材、課件等)對所學知識進行強化復習和鞏固。這樣把知識向課外延伸和拓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真正實現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
總之,學樂云平臺將師生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時段的活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教育資源共享,為教師備課和課堂教學提供了便利,也實現了課堂教學大容量、多信息,使其呈現方式更加直觀、生動,為教育方式注入了新的動力,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好學樂云平臺,能真正實現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