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 劉偉
摘要:變頻恒壓給水是一種新型的給水技術,節能效果極佳,在民用建筑、工礦企業等建筑,以及城鎮、鄉村居民生活和城市生產用水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且,在經濟和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變頻恒壓供水控制方式也得到不斷改進和優化,促使變頻恒壓供水系統在建筑生活中節能效果和可靠性得到更大提高。
關鍵詞:變頻泵恒壓供水;建筑給水;應用
1? 引言
隨著建筑行業不斷發展,變頻器變頻技術得到不斷優化和創新,逐漸成熟,可靠性更強。變頻調速恒壓供水技術節能降耗特點突出。變頻恒壓供水系統通過控制供水壓力均衡,使得水量的供應和使用平衡,對水的質量和數量,以及供水設備的穩定安全運行提高了保障。該系統在建筑給水系統中得以應用,能夠有效保障建筑給水質量,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
2? 在高層建筑中設計應用
2.1? 減壓閥供水
變頻調速水泵減壓閥供水是由變頻泵組合裝置統一進行加壓控制,使其符合高層居民用水壓力的需求,需要在低層水壓超壓的部分安裝減壓閥,使得低層用水壓力可以得到合理調控。這種系統供水安全可靠,而且,對工程材料用量少,設備集中度高,占地面積小,利于維護,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減壓閥的安裝設計,要根據建筑特征和給水系統要求綜合考慮,合理選擇設置安裝的位置(配水立管、配水干管、配水支管)。
2.2? 并聯供水
變頻調速水泵并聯供水則是需要把高層用戶用水點的壓力進行分區,再針對分區選擇變速或者并聯水泵,結合用于用量合理控制水泵轉速和并聯臺數。這樣的供水方法,相對有針對性對居民進行分區用水情況設計安裝變頻泵,相對來說準確性更強。該種供水設備集分布在低層水泵房內,能夠方便進行維護,且節能降耗效果明顯。供水設備作業時候,盡量配置流量瞬間調節的設備,提高供水的控制效果。
2.3? 疊壓供水
該供水方式是水泵的吸水管道借助小水罐,使其與城市給水管道串聯相接,呈現疊壓供水的方式。這種供水穩定可靠,水質較好,沒有二次污染。通過城市市政供水水壓穩定、水量自動化高、運費低、維護方便等優勢,技術人員能夠利用變頻器對多臺水泵進行微機操控。
3? 在小高層建筑中的應用
3.1? 可以智能變頻,循環作業
也就是說,可以使用1臺電機對整組泵機進行運行引領,隨著用水量的增加,泵機運行頻率自動增強,使得供水與用水平衡。如果一臺泵機供水量無法滿足用水需求,則會自動再啟動一臺電機,自動變頻運行。當用戶用水量減少,多臺電機供水量超出用水量,會影響水管內用水與供水壓力平衡,電機則會自動堅持先啟動先停止的規律,自動停止電機運行數量,以保持設置壓力恒定。小高層供水樓層、供水用戶與高層建筑用戶想比,減少很多;小高層日夜供水量的變化值不大,綜合考慮,在小高層供水系統選擇上,可以使用小型的供水泵,一臺運行投入使用,再選擇一臺進行備用,做好用水量增大的補充和故障替換,兩臺交替循環運行,保證了供水的質量和穩定性。
3.2? 自動工頻控制
自動工頻是針對變頻器出現特殊情況,無法正常運行時候采用的供水方法。由于變頻器不能自動調節運行頻率,使得供水系統內部壓力無法有效保持恒定。該系統自動工頻運行流程為:一臺水泵工頻作業,當供水壓力保持在設定范圍內,那么,該泵機繼續保持正常運行;當供水壓力超出設定范圍,則泵機的工作狀態就需要調整,要根據用戶用水出現的水壓來控制供水水壓,就需要適當增減泵機的數量。系統會對水壓情況進行連續性的監控,同時,不斷進行泵機運行頻率的控制,從而保持供水用水壓力平衡,以實現安全穩定供水的目的。該系統自動工頻調節過程中,只有工頻停止和運行兩種情況。系統出現故障,變頻泵停止控制,系統自動步入對故障進行處理環節。當變頻器無法有效控制運行,系統則會轉入工頻作業階段,一臺泵機故障出現,不會影響其他泵機的運行,只需將其切斷即可。
4? 在多層建筑中的應用
4.1? 變頻恒壓直接供水
該供水方式,是變頻泵機組設備與水池結合構成。變頻泵機通過水池吸水,再結合用戶用水形成的壓力來調節泵機供水頻率,實現為用戶供水。這種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安全穩定,投資量小,便于維護等優勢。如果底層建筑的供水壓力過大,就可以在底層供水立管安裝減壓閥,以保持供水的壓力。
4.2? 變頻恒壓分區供水
這種供水方法是將上層下層供水方式進行分離,上層采用變頻恒壓供水,能夠有效保障上層用戶用水與供水水壓平衡,保障了用水的質量;下層通過市政管網供水,有著節能降耗的意義。
4.3? 有效改進多層給水系統
多層建筑供水設計一般采用直接供水方法,為了有效保證上層用戶水壓充足,用水量不受到影響,可以將分區供水方法代替直接供水方法,兩者給水的方法和變頻恒壓操作原理相同,但是,立管設置方式有差異。
5? 結束語
總之,變頻泵恒壓供水系統具有節能降耗、供水運行穩定安全,提高水質等優勢,其科學實用性和可行性較高,在建筑給水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該項技術也在不斷優化和改進中,是一種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技術,需要被相關技術人員高度重視,提高研究,使其在我國建筑給水系統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單位:1.遼寧中電瑞博通信工程有限公司;2.大連安能杰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