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丹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中已經成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融資難是諸多中小企業所面臨的關鍵難題。同早就發展起來的大企業相比較,中小企業更需要政府的相關支持和正確引導。政府是中小企業融資的紐帶。在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通過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成因的分析,進而對所存在的問題給出對策建議,促使中小企業能盡力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政府作用
一、前言
近幾年,社會各界已經普遍認識到了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然而所有中小企業正在面臨著一個阻礙發展的難題:融資難。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融資為何困難重重?主要原因可以概括為:首先是信息不對稱使得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缺乏透明度,比較之下,大企業的財務狀況與信息的公開程度與可信度遠遠高于中小企業,因此商業銀行也就更愿意將貸款發放給大企業;其次是中小企業的風險和成本較高及其高倒閉率和高違約率,銀行為了保證其基本安全及收益,自然不愿意向中小企業貸款;最后就是所有制歧視,我國的中小企業實際上是由國有中小企業、集體中小企業,還有大量的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和“三資”企業等構成。在中小企業中,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也會遭遇不同的待遇。
商業銀行、政府機構及各類投資者是與中小企業融資活動相關的主要外部團體。商業銀行為中小企業可以從商業銀行辦理商業信貸,從各類投資者辦理股權融資,而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就有著多重選擇,它既可以通過投資或借債,同時也可以通過擔保或監督的形式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這樣看來,中小企業比大企業更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與支持。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
為了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必須先要從了解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入手,分析所存在的問題。內源融資是指主要通過企業自籌和向關系人借貸兩種形式為中小企業進行融資,缺少流動資金時企業通常會向職工集資自籌資金,有時也會通過向關系人借貸來籌集資金。銀行信貸雖然是中小企業主要依賴的重要渠道,但從中可獲得的信貸支持卻十分少。1996年來我國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又開始進行了新形式的創業投資工資嘗試,即股權私募。此后民間融資也進入了中小企業融資選擇的視野中,國家宏觀調控及相關政策制度的滯后,法律法規不完善、融資渠道不通暢等原因使民間融資得以應勢而生,但現階段民間融資得相關規定還不完善,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風險和金融欺詐的不確定性。
三、中小企業走出融資困境的政府職能
(一)政府在中小企業融資活動中扮演的角色
在現代經濟尤其是在金融領域中,政府一般不會直接參與到投資中,二是通過各種相關政策鼓勵投資公司進行投資活動,以保持有專門的機構進行股權的投資經營。政府在中小企業融資活動中的作用一般包括,通過制定經濟標準以維持市場秩,和解決社會經濟活動的外部性。政府統攬全局,通過組織機構的有效了解對所得到市場信息進行收集整合,梳理總結不通暢的融資渠道、以此補缺市場和信息的不足。
(二)完善金融監管體系
國家及地方政府對中小企業擔保業務的管理存在嚴重的問題,不是行政干預太多,就是管理過松導致監管不夠。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加,中國正朝著面向世界金融機構準入計劃的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進程表,但金融機構的內部開放,即允許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機構,特別是地方中小企業的問題卻始終未得到相關部門的有效重視。地方政府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上應該在考慮其他因素的同時構建一個嚴格的準入標準與審慎監管,并能夠盡早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予以引導。實際上,不夠嚴格的金融管制會引起金融工具層出不窮以及企業之間的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有價證券市場的蓬勃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輕視,這對擴大中小企業融資無疑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在政府參與下建立有效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信用擔保是通過擔保人自身的信譽度來提高被擔保人的資信等級,它是現代經濟社會生活的一種特殊活動,也是把資產責任和信譽證明連接起來的一種中介活動。市場及政府同時發揮“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雙重作用在中小企業發展的初級階段顯得至關重要,因此組建針對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機構,地方政府應該首當其沖擔負起責任。由于金融機構普遍認為中小企業會發生失信行為便使得雙方無法順利走人合作的理想階段。而在一些情況下,中小企業不遵守承諾并不是出于欺詐的動機,而是迫于自身的不足引起無法按時還貸。倘若國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對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潛在風險提供有效可靠的信用擔保,能夠在中小企業有可能失信或因缺乏資金而迫使經營失敗的情況下,可以由擔保機構給金融機構造進行補償、放款止損,就能夠增強金融機構愿意給中小企業貸款的意愿,最終便有可能有效的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四、結論
由于中小企業融資設計范圍廣、面臨問題復雜等特點,想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是一個長期性的問題。面對這個問題,政府應該挺身而出、有所作為,在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對中小企業給予有效的法律保護,同時還應該建立針對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在此基礎上著重關注中小企業的發展和創新問題,并以實行配套措施加以輔助,多角度全方位地解決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最終目標就是想要促使經濟效益和國民經濟水平能夠有所提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進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羅銘.小微企業發展中的融資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2]王建新,曾萬平,歐陽力勝.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對策研究[J].中國財政,2012(8).
[3] 李偉.中小企業發展與金融支持研究[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