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新航 潘祥磊 郭慶
【摘 要】2016年京東集團與國務院扶貧辦簽訂了合作協議,點面結合展開“立體扶貧”戰略。采用產業扶貧、招工扶貧、創業扶貧、金融扶貧的四大策略在實施過程中出現基礎設施薄弱,專業人才缺乏,產品標準化和品牌化程度低,資金短缺,電商扶貧精準識別難度高等問題。通過分析提出加大農村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培養貧困地區電商帶頭人,加大農產品的品質化和品牌化建設力度,投融資渠道多渠道等解決對策。
【關鍵詞】電商扶貧;京東;問題;措施
一、京東扶貧的實施路徑
2016年1月,京東集團與國務院扶貧辦簽署《電商精準扶貧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京東表示與國務院扶貧辦合作,就是要做到精準扶貧,把扶貧效益和價值最大化。京東成立了由8個集團業務小組和7個區域落地小組組成的扶貧執行團隊,京東的電商扶貧戰略,包含了產業扶貧、用工扶貧、創業扶貧和金融扶貧四大策略,并在實際扶貧工作中摸索出培訓→金融→農資→安全→運輸→銷售→品牌→招工等八大環節的幫扶體系。京東實施的“互聯網+”精準扶貧戰略,不僅是對國家既有扶貧路徑的有效補充,也是在企業和市場層面構建了全新的精準扶貧平臺和渠道,形成了政府、市場、社會互促共進、協同發力的大扶貧格局,實現了扶貧的“乘數效應”,提供了精準扶貧的綜合解決方案。
(一)產業扶貧:助力建立自有品牌
貧困地區受困于區位、資源等條件的約束,簡單的救濟無法幫助當地經濟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京東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利用互聯網打破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利用電子商務手段跨越時間和地域限制,使地域性農產品可以方便快捷地對接到全國市場,解決農產品售賣難的問題。京東還從農產品進城和鄉村金融等各個環節入手,立足“一村一品一店”模式,通過為貧困地區開辟線上“中國特產”頻道、地方特色館等形式,助力地方自有品牌的建立,幫助貧困地區打造完整的農村電商服務生態體系。。
(二)用工扶貧:提供多種工作崗位
扶貧先扶智,脫貧必先自立。京東從增強人的自身動能出發,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多種工作崗位,使其從借助外界力量幫扶,到擁有立足社會的能力,通過勞動不僅在經濟上實現脫貧,在社會中也贏得了尊重。從2016年初開始京東在全國七大區啟動了扶貧招工計劃。
(三)創業扶貧:培養能力引領創業
京東積極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與眾多合作高等院校攜手共建校園電商人才生態圈,落實好就業促進計劃和創業引領計劃,促進多渠道就業創業。2016年4月15日,京東在華南師范大學發起成立了創業就業訓練聯盟,對于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孵化基地提供電商實習實訓機會、電商大講堂、創新創業項目孵化指導等幫扶措施,精準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創業創新力。另外京東還聯合優秀合作伙伴在貧困地區開展種養殖技能培訓,從選種子、施肥再到防病蟲害等環節層層把關,提升產品品質。
(四)金融扶貧:“農民種地不花錢”
2015年9月,京東金融發布農村金融戰略,緊扣以“農產品進城”為核心的農村經濟閉環,設計和打造具有京東特色的金融扶貧模式,通過京農貸等手段幫助農戶解決農資采購、農業生產及農產品加工銷售等環節的資金問題,并與合作伙伴共推“農民種地不花錢”等農資扶貧示范工程。
二、京東扶貧的實施效果
自2016年1月與國務院扶貧辦簽署電商精準扶貧戰略合作協議以來,京東在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發展合作商6000余家,上線貧困地區商品136個品類300萬種,實現銷售額200億元,累計幫扶10萬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超過20萬貧困群體增收。
首先是產業扶貧:京東集團開展產業扶貧時非常重視可持續發展。他們利用電商平臺的營銷能力,扶植貧困地區龍頭企業,打造當地農產品品牌,帶動貧困戶實現就業和增收,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實現脫貧可持續性。幾年下來,打造出“一顆紅心”獼猴桃、“福仁緣”枇杷等50多個品牌、扶植6000家當地企業,上線貧困縣商品300萬種,累計實現銷售額超過200億元。另外還不斷探索精準幫扶模式,扶貧到戶。如,推出的“跑步雞項目”,針對武邑縣近千名貧困戶,提供免息貸款購買雞苗,指導農戶全程散養,京東高價收購包銷,平均每戶貧困戶年受益1.2萬元。在“京東扶貧跑步雞”項目上,京東調動了商城、金融、物流配送等幾乎所有部門的資源,力求用組合拳的方式,幫助貧困地區的優質農副商品以最快的速度傳送到城市百姓的餐桌上,以帶動貧困地區脫貧。
其次是用工扶貧:近年來,京東在招聘配送員和倉儲人員時,優先錄用貧困家庭人員,累計解決2.5萬人就業,其中多數來自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京東跟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全額繳納“五險一金”,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三是金融扶貧:京東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的低息貸款,成功打造出“濮陽扶貧羊”、“豐寧扶貧?!钡软椖俊D壳耙寻l放貸款50多億元,幫助4.2萬貧困人口改善經濟狀況。
最后是創業扶貧:京東為貧困縣基層干部、企業職工和返鄉青年,開展近10萬人次的電商培訓,建立100多家青年電商孵化中心,帶動上千名貧困人員利用電商平臺創業。
三、京東扶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精準識別難度高
有沒有切實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的收入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電商扶貧是參與式扶貧,但由于貧困人口對電商的認識度不高,在實施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自上而下的、單向度的政府行為,貧困人口的參與被限于投工投勞和自籌資金,不能有效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也不能真正把項目所得收益公平分配到每一個貧困戶上面,容易出現表面繁盛實則并不能精準惠及貧困人口的局面,這種扶貧事業與被扶貧人口脫離的結果,嚴重違背電商扶貧的初衷,影響我國扶貧事業的進展。
(二)產品標準化和品牌化程度低
電商產品要打開市場、提高知名度,就必須有很高的辨識度和品質保證,這就需要進行產品標準化和品牌化建設。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生產分散,沒有統一加工,難以對生產過程、質量檢驗、篩選、包裝、冷藏保鮮等環節進行質量把關,從而難以實現農產品的品質分級標準化、包裝規格化以及農產品編碼化。長此以往將會降低產品特色和賣點,產品質量與服務水平也會大打折扣,嚴重影響其品牌的樹立。
(三)基礎設施薄弱
電商起源于互聯網,但在部分電商扶貧項目實施地區,網絡供給并不與需求相匹配,寬帶下鄉的速度有待提升,網絡覆蓋面積有待增加;物流服務站點少且規范性不強,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削弱了電商的盈利空間,成為營銷難以跨越的門檻。許多農產品難以轉化為實際收入,出現“富庶的貧困”現象,嚴重制約了當地脫貧步伐。
(四)專業人才缺乏
電商扶貧需要的是懂農業、會技術、善營銷的實戰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貧困地區艱苦的生活條件使得“外地人才引進難、本地人才留不住”現象普遍,專業的電商人才更是缺乏,從而嚴重影響了電商扶貧的施行與效果。
(五)資金短缺
資金是發展電商扶貧的基礎條件之一。電商人才的培訓、電商項目的扶持以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目前,只有被評為“示范縣”的農村電商才可以獲得國家的資金扶持,其他大部分地區的電商扶貧資金還需要東挪西湊來解決。而且電商扶貧光靠國家資金的“輸血”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培養貧困地區的自我“造血”功能。否則一旦資金鏈斷裂,不僅項目會被擱置,投入的資金也將不復回流。
四、京東扶貧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識別
利用大數據去完成“六個精準”工作是精準扶貧的一個有效抓手,要探索創新“瞄準”機制,進行全面摸查,進一步把扶貧對象、貧困類型、貧困規模等“第一手資料”核實核準,識準扶貧對象、找準致貧原因、定準幫扶措施,并根據致貧原因逐一分類、識別、全面建檔立卡,通過電腦錄入“扶貧信息系統”,建立扶貧信息大數據庫,實現扶貧工作全程信息化管理,為提出符合貧困地區實際的綜合扶貧開發規劃提供科學依據,為精準扶貧夯實基礎。
(二)加大農產品的品質化和品牌化建設力度
加強品質化和品牌化建設,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首先要確定主導品牌,編制特色主導產品目錄。接著引導和支持貧困鄉鎮至少培育一個特色農產品,對其進行認證與掛牌管理,加強扶持,多多鼓勵“一村一品”或“一鎮一品”的品牌工程,統一品牌建設,統一宣傳推廣,促進品牌農產品“走出去”。最后利用互聯網技術強化農產品生產管理、品牌監管和網貨監管。
(三)加大農村貧困地區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的建設
政府應該加大網絡建設力度,提高農村的網絡建設速度,力爭貧困村寬帶網絡全覆蓋,實現寬帶或光纖入戶。同時政府應該在農村貧困地區實施工商登記便民措施,確保農民順利入駐電子商務平臺。另外要加大改善交通的投資資金,盡快在大部分貧困農村設立物流服務站點,建立電商物流集配中心,同步促進工業產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促進單向物流變成雙向物流,提高網貨配送效率,降低物流運營成本。
(四)培養貧困地區電商帶頭人和“種子團隊”
首先要通過各種渠道充分發揮和挖掘現有電商人才,制定有針對性的特殊優惠政策吸引有實踐經驗的電商從業者回鄉創業,將其發展成為貧困地區電商帶頭人,帶動貧困地區電商扶貧的發展。其次要整合培訓資源,以此來開展各層次的電商知識普及培訓工作。構建由政府相關部門、專業協會、高等院校及互聯網企業等為主體的電商扶貧人才培訓體系,并通過現場指導、在線課堂等形式傳授電子商務知識。目標是是將電商帶頭人向平臺推介,作為電商合伙人、推廣員、聯絡員、售后服務員,形成發展電商扶貧的長效機制。
(五)擴大投融資渠道
建議政府和更多的傳統金融機構和線上商務平臺合作,以政府的公信力為保障,動員金融機構、電商平臺、社會團體等組織加深對農村電商的調研,了解農村電商這個大市場,以直接注資、降低信貸條件等方式幫助電商扶貧解決融資問題。
【參考文獻】
[1]馬澤波.農戶稟賦、區域環境與電商扶貧參與意愿——基于邊疆民族地區630個農民的問卷調查[J].中國流通經濟,2017,31(05):47-54.
[2]鄭瑞強,張哲萌,張哲銘.電商扶貧的作用機理、關鍵問題與政策走向[J].理論導刊,2016(10):76-79.
[3]王嘉偉.“十三五”時期特困地區電商扶貧現狀與模式創新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16(04):17-21.
[4]易義斌,蘇宏振,汪燕.農村電子商務扶貧模式初探——基于揭陽市軍埔村電商扶貧的調查[J].中國商論,2015(2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