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松

【摘要】十九大中明確提出真正“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在建設服務型政府時,審計信息公開尤為重要,然而目前政府審計信息公開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較為混亂、信息公開內容較為隨意、形式單一等問題,導致政府的審計信息公開如同虛設,不能達到信息公開的目的和意義。根據對社會發展、政府發展、群眾需求以及現狀問題的調查,采用“制度-機制”雙向路徑進行完善審計信息公開,從而提高政府在群眾心中的信賴度和滿意度。
【關鍵詞】政府審計信息公開 存在問題 “制度-機制”
隨著我國經濟、科技、政治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傳統管制型政府已經不能滿足發展需求,因而政府將管理方式從管制型改變為服務型,將政府職能切實轉到協調經濟、監管市場、管理社會和服務公共領域上來,真正體現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真正“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快速發展。在建設服務型政府時,政府的審計信息公開尤為重要。
一、政府審計信息公開現狀發展
政府審計信息公開即將政府的審計信息在社會上進行公開,讓人民大眾知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的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組織領導。在信息公開工作中,審計信息公開占據主要地位,公開的內容與人們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審計署政府信息公開指南》中的要求,公開的內容主要有審計署職能及機構設置情況,審計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及重要會議內容,審計業務工作以及其他事項,主要以網站、新聞發布會等形式進行不定期的信息公開。
政府進行審計信息公開不僅提高了人民大眾的知情權,使大眾了解政府審計法律法規、審計內容等,更是提高了政府的辦事效率,提高了政府在大眾心中的滿意度和安全感。
然而目前政府審計信息公開存在一些問題,導致不能完全服務群眾,問題主要存在于制度、管理、審計內容等方面。
(一)制度不健全
雖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明確規定了信息公開的相關內容,在各級政府中也有相關內容說明審計信息公開,但是缺乏更加明細、統一的審計信息公開制度,從而導致同樣的審計程序、內容,各級政府的公開不一樣,群眾辦理審計的時候,參照的公開內容、程序會不一樣,造成一定的困擾。
(二)管理混亂
政府部門在管理審計信息公開中,缺乏一定的管理制度,并且管理模式較為雜亂,出現今天“你負責”,明天“他負責”的現象,沒有做到專人專管,沒有明確的責任制,導致出現問題的時候無法進行溯源,無法從管理上進行追究,找尋問題的所在。
(三)內容隨意
政府審計信息公開內容相比于一般的政務信息公開,應該更加謹慎、細致,然而在各大政府網站的信息公開欄目中,有關審計信息公開的內容較為隨意,缺乏一定的審核機制,沒有嚴格把控信息內容,存在“一股腦”端起的現象,并且審計信息具有一定的專業性,群眾沒有相關專業知識,內容上的任意、隨意容易誤導群眾,不利于政府在群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
(四)形式單一
隨著信息化、大數據、O2O等快速發展,互聯網的普及、網民數量和質量的增長,各行各業都在借助“互聯網+”發展,而目前審計信息公開的形式較為單一,主要為網站的不定期發布或者召開新聞發布會進行信息公開,這樣的形式既浪費物力、人力和財力,又不討好,得不到群眾的認可,達不到審計信息公開的目的和意義。
綜上所述,目前在政府審計信息公開中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亂、內容隨意、形式單一等問題,從而導致政府審計信息公開達不到其目的,無法提高政府辦事效率,無法樹立政府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
二、完善政府審計信息公開的路徑
根據政府審計信息公開現狀問題,以及政府審計信息公開的目的和意義,采用“制度-機制”雙向路徑進行完善,其中制度主要為相關法律法規、管理制度,機制主要包括審核機制、評價機制等。
(一)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由于現狀沒有制定統一的、具體的審計信息公開制度,因而政府根據社會發展、市場需求、大眾要求加快建立統一的審計信息公開制度,是使得政府審計信息公開具有統一化、具體化,方便群眾更好地理解、了解公開內容和流程。
(二)完善管理制度
為了更好地提高政府辦事效率,要改變傳統混亂、無人管的管理制度,完善和加強管理制度,明確責任制,將審計信息公開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具體到某一負責人,比如公開內容、公開形式、公開時間等進行明確分工,同時要明確獎懲制度,特別是出現了問題,需要明確、細化問題清單,方便找到問題所在和負責人。
(三)建立審核機制
為了嚴格把控審計信息公開的內容和形式,建立相應的審核機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審核分成三級審核,其中一級審核為一般人員進行自我審核,二級審核為部門負責人審核,三級審核為總負責人進行審核,通過層層審核,使得審計信息公開的內容更加專業化、嚴謹化,同時又要貼近群眾生活,能被群眾所理解,使得信息公開內容既專業又生活。在信息公開的形式中,不僅僅利用現有的網站不定期發布,也可以利用現代互聯網手段,在微信、微博等發布公開信息,通過多樣化的形式進行審計信息公開。
(四)優化評價機制
在政府審計信息公開中需要優化評價機制,評價機制主要分為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其中內部評價為對內部人員的工作內容,包括信息公開的審核內容、管理方面等進行評價,對信息公開進行全過程評價,從開始形成到最后結束。外部評價主要為群眾在接收信息后對政府部門進行評價,包括信息公開內容、形式、服務態度、問題響應度等方面,方便群眾監督政府工作,以提高政府的服務態度、辦事效率,同時升華政府和群眾的關系。
三、總結
目前在政府審計信息公開中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亂、內容隨意、形式單一等問題,通過采用“制度-機制”雙向路徑完善審計信息公開模式,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以達到信息公開的統一性,完善管理制度以明確信息公開的責任,建立審核機制以達到信息公開的專業性和多樣性,優化評價機制以促進政府和群眾的感情聯系。運用“制度-機制”雙向路徑,不僅可以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更能為群眾提供優質的服務,更好地建設服務型政府。
參考文獻
[1]肖瑞利.政府審計信息公開存在的問題與完善路徑[J].會計之友.2014,(25).
[2]鄭小榮,王圓圓,俞馨雅.中國地方政府審計新聞發布會調查研究[J].會計之友.2017,(9).
[3]田林.政府審計信息公開績效評價研究[J].商業會計.2015,(1).
[4]鄭小榮,熊楓,朱芳芳.政府審計信息公開基本理論問題研究:涵義與分類[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