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外來物種入侵問題日益嚴重,對我國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的穩定形成了巨大的威脅。目前,世界各國都對此問題進行相關立法,美國是外來物種入侵較為典型的國家之一,為了應對這種情況,美國政府建立了相關的關于外來物種入侵的法律條文。其物種入侵的立法體系具有全面系統的立法模式、各部門間的協調管理體制的特點。對于我國目前的物種入侵情況,我國也應該建立健全相關的立法體系,借鑒美國的立法經驗,維護本國的物種的多樣性與環境的安全性。
【關鍵詞】生態環境 生物多樣性 外來物種入侵
自美國成立開始,外來物種(如植物、動物或微生物)等就大量傳入其國內。這些外來物種快速的繁衍、發展,從而排擠本土物種,導致生態失衡、自然與人造景觀破壞、瀕危物種加速滅絕等,并使得美國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農林等產業的安全性以及公眾的健康等面臨巨大威脅。
一、外來物種入侵概述
外來物種入侵是指一些物種通過自然作用,有意或無意的通過人類活動被引入到自然分布區外,在自然分布區外的自然、半自然生態系統或環境中建立種群,并對引入地的生物多樣性造成威脅、影響或破壞的現象。在全世界,外來物種入侵即是病毒、細菌、昆蟲、哺乳動物、鳥類、植物等物種的入侵,目前已經成為影響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
二、美國外來物種入侵的立法特征分析
關于美國的外來物種入侵最早可以追述到19世紀中期。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每年美國的外來物種入侵中有79種最為嚴重,入侵導致損失就可高達96多億美元,據不完全統計,外來物種入侵直接經濟達到120多億美元,間接損失更是高達1370億美元。為了預防和治理外來物種入侵的嚴峻形勢,美國在外來物種相關的法律制度的建設上進行不斷完善,也促使美國成為世界上關于外來物種入侵立法較為先進的國家。
(一)全面系統的立法模式
美國關于外來物種相關的法律制度是由聯邦一級的外來物種入侵立法和州一級的立法組成的。其聯邦立法是從國家層面出發涵蓋了多種行業、多種物種和多種引入方式等內容,最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立法體系,為美國的生態環境的保護發揮著重要作用。如通過1990的《外來有害水生生物預防與控制法》將立法的焦點轉移到外來物種入侵,在美國立法史上有重要地位,通過此部法律的出臺,設計了相關問題的立法框架。而州立法是由各州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的法律則是對相關問題進行了細化。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州立法條文中明確了涉及植物檢疫、病蟲害治理、嚙齒動物和外來雜草控制等相關條文。
(二)統籌、協調的管理體制
在美國有大約20多個機構用來對外來物種進行相關治理,同時美國政府在1990年為了進行更好的管理,協調相關組織之間的關系,美國政府在1990年成立了特別工作組,并在1999年設立了國家物種入侵委員會,而各州也相應成立本州的物種入侵委員會,美國政府將聯邦政府各機構、聯邦政府各機構與州政府各機構之間建立了系統的管理體制。
(三)嚴格的預防制度與許可證制度
美國由于遭受外來物種入侵的嚴重危害,其預防制度及許可制度發展較為完善。預防制度主要包括:一是外來物種進行風險評估;二是對外來物種進行跟蹤檢測;三是對外來物種的有害性和有益性進行分析,制定名錄。許可制度,是美國政府及州政府制定的針對外來物種的引入、釋放設立許可證制度,從而控制外來物種入侵帶來危害。
(四)民眾參與制度
在美國1996年頒布的《國家入侵物種法》中,明確提出要為社會公眾提供外來物種入侵的相關知識及教育,教會人們預防的方法,對于防止外來物種入侵的相關活動給予資金支持。
三、我國外來物種入侵立法完善的相關借鑒
外來物種入侵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生態平衡的重要因素。外來物種已經遍及我國很多區域。根據2001年我國進行的外來物種入侵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大約有283種外來物種,每年大約有一千多億的經濟損失由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外來物種入侵所造成的巨大損失及其潛在危害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法律對這一問題的規制已是迫在眉睫。縱觀美國的立法現狀,我國要借鑒其完善的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的立法經驗。
(一)建立完整的外來物種入侵法律體系
從我國國家立法層面來看,我國目前急需建立一部外來物種入侵的基本法。雖然我國在一些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中涉及物種入侵的規定,但都較為零散,相關的法律沒有形成體系,都只是側重于某些方面。從而導致相關的法律條文在實施與執行等方面仍存在著許多問題。制定一部基本法,可以對我國外來物種入侵的法律,體系起到指導性計劃作用。從我國地方立法層面來看,各地應因地制宜,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在基本法的思想和原則的指導下制定地方性行政法規。
(二)建立系統的管理機制
我國關于外來物種入侵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更沒有形成系統的管理機制。在國家層面我國涉及外來物種入侵的管理部門有:環境保護部、國家林業局、農業部、國家海洋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等,這些部門的在其相應的領域內對物種入侵享有管理權。外來物種入侵的治理是一個綜合性治理問題,與經濟發展、生態平衡等相關領域都有眾多聯系,縱觀世界各國的管理體制,都是設立相關的專業機構對其進行綜合治理,政府層面負責相關協調,調整相關的資源配置,我國在外來物種的治理過程中應該借鑒美國治理的相關經驗,在全國范圍內設立專門機構,形成系統的管理機制。
(三)建立嚴格的源頭控制制度
美國擁有較為全面的預防制度、許可制度,實現從源頭上嚴格控制外來物種入侵帶來危害的可能性。我國應學習和借鑒美國的法律制度,制定風險評估、跟蹤檢測、許可證制度及入侵物種名錄并不斷進行更新,從源頭控制入侵物種。
(四)加強公眾參與度
目前,由于外來物種入侵問題的日益嚴重,我國應建立完整的公眾參與機制,讓公眾更好的參與到生態保護中。首先,在現有法律法規中賦予公眾參與外來物種入侵等相關過程的權利。其次,大眾媒體(如網絡、電視機等)對外來物種的防治進行宣傳和教育。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美國外來物種入侵立法分析,建議完善我國的外來物種入侵立法,將外來物種入侵所帶來的危害降至最低,從而更好的實現我國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春林.植物檢疫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2]凱爾維·庫勒曼.美國法律與法律體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曾濤.論示范法的理論基礎及其在中國的運用[J].法商研究2002.
[4]丁建清.外來生物的入侵機制及其對生態安全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2.
[5]周旺生.立法學[M].修訂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6]王春英.當代中國政府[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7]汪勁.抵御外來物種入侵:我國立法模式的合理選擇—基于國際社會與外國法律規制模式的比較分析[J].現代法學,2007.
作者簡介:王靜(1989-),女,漢族,山西長治人,職務無,研究生在讀,山西財經大學,研究方向:環境與資源保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