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
【摘要】目前,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在為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的機遇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產能過剩等現象。如何提升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防范水平是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所要面臨和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鑒于此,本文注重分析了出現產能過剩與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主要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解決策略,旨在為國商業銀行更好地規避風險提供參考。
【關鍵詞】產能過剩 商業銀行 信貸風險
一、前言
所謂的產能過剩主要是指某一經濟區域的某一商品當前庫存和生產能力超過實際需求情況。產業過剩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帶來極大的風險[1]。因此,如何更好地了解出現產能過剩的原因,并有效規避風險是當前商業銀行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
二、我國出現產能過剩與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原因分析
(一)產能過剩的原因分析
當前我國出現產能過剩主要是由如下幾點原因造成的,首先,產能過剩反復在我國出現并愈演愈烈主要是由于體制的缺陷,由于中央與地方的政府具有不同的目標,所采取的相關策略也就各不相同,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受到利益趨勢會違背中央政府的初衷,并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追求經濟建設方面,而忽略了國家制定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并通過不斷的復制和重建將已有的產業進行擴張,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產能過剩[2]。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將自身的偏好作為導向來引導銀行信貸資金支持,更是造成產能過剩的主要因素,并主要體現在一些商業銀行在日常運行和改革過程中履行了一定的政策性職能,還要將一部分信貸資金投向國家或政府所指定的行業中,若是這些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等情況,便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銀行的風險。最后,周期性的經濟波動以及結構性矛盾加劇更是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產能過剩,自從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市場需求出現了較大程度的萎縮,產能過剩矛盾更是逐漸凸顯出來。與此同時,我國經濟增長更是處于高度依賴投資的狀態更是突出了產能過剩的問題,而產能過剩也加劇了商業銀行的風險。
(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原因分析
當前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首先,一些商業銀行的工作人員缺乏法律意識便在無形中增加了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由于信用的建立是信用風險控制和管理的重要基礎,我國商業銀行的一些信貸專員由于對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并沒有完全的了解,為了自己的業績便進行較為主觀的工作,這種有失專業水平的操作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信貸風險[3]。其次,借貸雙方在信息方面的不平衡是造成我國商業銀行出現信貸風險的又一關鍵影響因素,在當前我國的金融市場中,買賣雙方對信息的了解是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的,由于商業銀行作為貸方,若是不能對借款人的實際信息進行準確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更為科學有效的貸款決策和監督,更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風險;最后,當前我國一些商業銀行對潛在的不良貸款退出不及時是提升商業銀行風險的又一重要因素,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隨之產生,較多的企業不僅為市場經濟注入更多的活力,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行業的競爭力,在這一大環境下,一些經營不善的民營企業便會出現破產等情況,若這時商業銀行并沒有這些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及時進行了解,便不能及時的采取風險防范和退出的策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銀行的信貸風險。
三、提升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的重要舉措
(一)推進綠色信貸
為了更好地提升商業銀行規避風險的能力,消除潛在的風險,便要調整信貸結構并推進綠色信貸。首先,商業銀行需要對當地政府所制定的宏觀調控政策進行了解,并調整信貸結構,將以往具有高污染、高能耗不利于國家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行業轉向綠色節能產業的發展,從而更好地化解潛在的結構性風險。除此之外,商業銀行還需要轉變以往的經營思想,借鑒同地區其他商業銀行以及國外商業銀行的一些優秀的綠色信貸案例,一方面可以對綠色信貸的審查標準進行完善,另一方面還可以更為明確的確定貸款方向符合國家綠色產業要求的行業轉移,在這過程中,信貸銀行需要不斷了解并完善自身的不足,從而更好地優化信貸結構,以此來在規避風險的同時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商業銀行信貸的實際盈利能力。
(二)增強商業銀行的預警能力
提升商業銀行的預警能力是有效規避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關鍵舉措,商業銀行需要轉變以往的經營方式,并對當前產能情況以及政府所制定的最新政策進行了解和掌握,在這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國家相關部委以及銀監會和統計局等部門所發布的一些有關商業銀行發展的重要數據,在對所需要的數據進行精準了解注的基礎上做出自己的判斷,對于前來進行貸款的企業,要求企業符合國家所制定的政策,還要取得相關的審批手續后,才可以進行信貸支持。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商業銀行的預警能力,還要密切關注相關產業產品價格下降的信息,并對一些產能過剩的企業進行了解和統計,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判斷商業銀行所面臨的信貸風險。由此可見,加強商業銀行的整體預警能力是有效規避風險的必經之路。
(三)實施干預與退出相結合戰略
實施干預與退出相結合的戰略是有效規避商業銀行風險的關鍵,實施該策略不僅可以使銀行信貸結構先于經濟結構調整,還能有效規避風險。因此,商業銀行的相關管理者便需要對當前產能過剩產業來調整信貸結構,并盡可能的減少新增貸款,還要采取調整貸款期限、變更抵押擔保方式等等。除此之外,還要在風險尚未發生的時候逐漸退出高風險的行業,避免定值信貸導致產業風險的集中爆發等等,對具有潛在風險的行業減少信貸更是能從根本上規避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
四、結論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業的風險管理模式已經逐漸完善,甚至很多商業銀行為了更好地規避產能過剩帶來的風險而進行全面的風險管理模式,不僅建立健全了科學的內部管理制度,更是形成了一種商業銀行特有的風險文化。由此可見,商業銀行在面對產能過剩所帶來的風險已經做好的全面的準備,更是為我國金融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惠好,關園園,賀杰.產能過剩、信貸風險與商業銀行資產保全——基于湖北省某商業銀行信貸實際分析[J].武漢金融,2017(3):18-20.
[2]孫光林,王穎,李慶海.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影響[J].金融論壇,2017(10):31-40.
[3]于曉菲.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成因及防范[J].北方經貿,2017(5):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