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弘鋒
【摘要】“營改增”的實施,使得企業的經營管理形式、工程管理形式、組織構造設立、招投標報價和財務管理等都發生了變化。在此現象的基礎上,本文認真探究了“營改增”后企業籌劃稅務的方式,提出通過進行合理有效的過程管理和控制,躲避稅收帶來的風險,獲取減稅的收益,希望能夠幫助企業適應“營改增”的變化,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效率。
【關鍵詞】營改增 建筑業 稅務籌劃
2016年5月1日起,我國在全國范圍內都展開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試點,建筑業被列入了試點當中。建筑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很多方面都受到了“營改增”帶來的強大影響,其中第一個受到影響的便是財務方面。接下來我們就來研究企業財務部門該怎樣應對隨“營改增”而來的變化,將稅務籌劃工作做好這個問題。
一、建設順應增值稅管理要求的會計核算體制
一是規范應用會計科目。建筑企業依照企業會計準則的條件,以納稅人的身份為依據,對和增值稅有關的科目進行規范化的設立及核算。
二是細分會計核算。要對那些有兼營、免稅、混合業務銷售、減稅業務的單位的不同業務種類和不同增值稅稅率計算,進行一個合理的分類,保證企業日后能夠查閱到不同種類、不同稅率稅務的資料,防止因會計核算出現漏洞、企業無法獲取確切的稅務資料,進而導致的沒辦法抵扣進項稅額、不能免稅減稅或核算時要使用最高的稅率這些問題的發生。
三是對財務進行及時的剖析。核算增值稅時,要用到的基本財務數據的質量是比較高的,企業設立了與增值稅管理要求相符的會計核算體制之后,應對與稅務相關的數據進行不定期的比較和剖析,做好檢查和糾正自身的工作,如此一來便能第一時間發掘和處理稅收管理中出現的難題。
二、建設符合增值稅管理要求的稅收管理體制
一是對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嚴格的管理。增值稅專用發票要存放在相應的保險箱里面,要指派不同的工作人員來分別保管增值稅專用發票和發票專用章;設立發票臺賬,對發票的收取和開具狀況進行具體的登記;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時候,要嚴格遵循相關程序規定,結合竣工量、合同額、驗工計價、收款等狀況;在收到進項發票的時候首先要鑒別發票的真偽,然后再比較發票信息和現實經濟業務內容,審查其有沒有違背三流合一的準則后,再進行認證;正式呈交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的前提是要模擬核算應交增值稅額。
二是建設和完備增值稅管理制度。要建設與增值稅專用發票相關的管理制度,而該制度應包含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獲取、開具、保管等內容。要對獲取發票的時間進行規定,確定發票內部流動的步驟、限期和分級審查流程,傳遞、審查、匯總申報發票時都要嚴格遵守相關規定;確定有關工作者的崗位工作職責,尤其要區分好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在管理增值稅發票方面的責任,防止出現問題時,相關人員之間相互推卸責任,規避相關風險;建設問責制度,對發票違法行為進行嚴肅處罰,為公司的合法權益提供保障。
三、稅收籌劃方法分析
一是合理籌劃納稅時間點。“營改增”之后,企業的資金成本會直接收到增值稅納稅時間點的影響。
為了平衡各期增值稅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企業要進行相應的籌劃,籌劃的方式分別為,通過改變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認證時間點對增值稅進項稅額的大小進行籌劃和通過調節專用發票的開具時間點對增值稅的銷項稅額的大小進行籌劃,進而達到把增值稅的繳納時間往后推延、減少企業資金成本的目的。
企業的資金計劃要包含稅款的收付狀況,專款要專用,部署涉及增值稅的資金的收付時,要以見票付款、收款開票的原則為依據,盡可能地降低增值稅的留抵稅款支出。
二是選取合理的計稅方法。依據有關規定,可以選取簡易計稅方式和3%的增值稅征收率的情況有這幾種,分別是一般納稅人為建筑工程老項目、甲供工程和一清包工方式提供建筑服務,其采用的稅率類似于2.91%的價內稅稅率。相比于“營改增”前,企業選取簡易計稅方式之后的稅負是下降了的。但對于建筑企業來說,一些項目選擇簡易計稅方式不一定會優于通常的計稅方式。
三是要對財務控制目標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第一,明確“營改增”之后稅負的變化。在不把“營改增”后進項額抵扣要素和營業成本變動要素考慮在內的狀況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建筑企業的流轉稅稅負增加了8.64%,企業所得稅稅負增加了0.52%。
企業要維持營業稅那時候同樣的收益,可以從控制成本和增加收入抓起,減少企業的稅收壓力。
第一,明確營業收入。購入建筑服務的其下游企業的營業成本便是建筑企業的營業收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之后,建筑企業的營業收入水平就降低了,所以其下游企業的營業成本就降低了,盈利增加,可抵進項稅額就增加了。建筑企業可以運用向下游企業提升價格的方法來瓜分隨“營改增”而來的利益,轉移自己的增值稅稅負。
第二,明確營業成本和抵扣率控制目標。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后,建筑企業不能向上游企業提價,其要減少營業成本的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請求上游企業降低價格、發掘內部后勁和增強企業管理力度。如果不考慮進項稅抵扣要素的話,建筑企業營業成本降低8.6%就能夠維持和營業稅那時候一樣的收益。
增值稅進項稅額和營業成本有很大的關聯,要實現預期的成本控制目標,就得對進項稅額的綜合抵扣率目標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第三,科學合理地轉移稅負。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之后,增值抵稅的要素給企業開展商務談判帶來了一定的空間。建筑企業在了解了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價格商談的期望值之后,在現實談判的過程中,還應該聯合可抵扣進項數額的大小來適當地調節談判價格的區間范疇。因為現實中,建筑企業和業主企業談判的時候,建筑企業是比較被動的一方,和供應商談判的時候,其是比較有優勢的一方,所以建筑企業要努力和上游企業談判,爭取獲得勝利。以總體的綜合抵扣率目標為中心,以成本要素為依據劃分各成本項目的抵扣率目標,最終細分到詳細供應商的抵扣率目標,并且在上游企業沒有抵扣優待的情況下,要求其進行一些適當的價格賠償。
第四,完備合同協議條款。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之后,影響企業投標報價、項目成本等要素都發生了改變,財務工作者要主動加入到合同管理的工作當中,穩抓經營行為的起源,對不同種類的合同進行一次全面的修改和規范,制作出新的合同樣本,以便符合增值稅法的有關條件,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四、改善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制
在“營改增”之后的一個會計年度里面,因為財務報表中的營業成本、營業收入等指標和上一年同時期的計算口徑有所不同,企業在比較和剖析相關指標的時候要對口徑進行統一。為了減輕指標整頓的工作壓力,可以將現金銷售回款作為重要的對比指標。
從長期來看的話,企業在“營改增”之后,營業收入、成本費用等關鍵指標都產生了改變,企業應該適當地對績效考查體制進行修改和完備。
第一,將增值稅稅負管理歸入財務績效考查評估體制。擬定項目增值稅稅負綜合把控目標,將增值稅管理列為責任成本管理的關鍵內容,逐級解析下發給各單位。第二,在企業內部核算進項稅額的資金占用費。
參考文獻
[1]彭奕.實施“營改增”后企業稅務籌劃[J].財會學習,2015(18):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