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芳 伍紹禹


【摘要】本文以2012~2016年中國知網數據庫的被引文獻為出發點,選取了以“社會責任報告”為關鍵字的119篇文獻為樣本。通過統計和分析,得知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領域中影響最大的作者及文獻,揭示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體系研究的特點及問題,為未來理論界更好地了解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的未來走向。
【關鍵詞】2012~2016年度 社會責任報告 被引數據文獻
一、引言
隨著近五年來中國社會與經濟的迅速發展,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相關研究在我國利益相關者體系中掀起了一股熱潮,同時也引發了理論界學者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的關注。本文的統計和分析文獻來自于中國知網數據庫。首先,以“社會責任報告”為關鍵字為出發點,選取對象是2012年~2016年“SCI來源期刊”、“EI來源期刊”、“CSSCI”、“核心期刊”來源中含有“社會責任報告”的研究文獻(下文簡稱研究文獻),使用EXCEL對收集的研究數據進行整理、統計和分析。搜索出研究文獻合計119篇,繼2008年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以及2006年深交所的《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等指導性文件以來,我國理論界有關社會責任報告的研究一直不斷增加,出現了2014年(32篇)及2016年(27)篇的研究高峰期。
本文試從“社會責任報告”的研究文獻被引頻次、研究方法、期刊集中度、作者署名及作者單位現狀進行分析。其次,通過對我國有關“社會責任報告”相關文獻的被引情況所做的計量分析,對我國關于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領域中影響較大的作者及文獻進行評述。
二、2012~2016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文獻統計
(一)研究文獻被引頻次
經過對研究文獻進行分類匯總后,被引文獻為119篇,總被引次數合計是1209篇次。引用情況如下:
由上表研究文獻總被引分析數據可知,統計2012~2016年樣本中被引研究文獻共計119篇,總被引頻次1209篇次,平均每篇文獻的被引頻次為10.16次。根據文獻計量標準規定,“高頻文獻”一般認為是被引文獻頻次大于10篇次。在本文統計文獻119篇中,高頻文獻數量只占了25.21%,近60%的有關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文獻被引用的頻次小于5次。
其中在被引用文獻中,李姝、趙穎、童婧(2013)發表在《會計研究》上的《社會責任報告降低了企業權益資本成本嗎?——來自中國資本市場的經驗證據》被引次數(144次)最高,其次黎文靖(2012)同樣在《會計研究》發表的《所有權類型、政治尋租與公司社會責任報告:一個分析性框架》被引頻數(100次)次之,張正勇、李正的論文分別排第三、第四。
被引頻次的多少是理論研究文獻的重要板塊,引文代表了理論體系的科學依據和研究方向,從引文可以得知某個學科領域的發展歷程。可見2012年以來我國有關社會責任報告研究中,李姝、趙穎、童婧、黎文靖、張正勇、李正等的論文文獻對該理論界學者帶來的重大影響。
(二)研究文獻研究方法
本文參照郭丹(2013)《2012 年我國社會責任會計研究分析與啟示》一文,以歸納性方法歸類統計后,將社會責任報告研究主要分為規范研究法和實證研究法兩大類。鑒于119份文獻數據統計結果,2012~2016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主要以實證研究方法為主,約為文獻總數的三分之二,占比63.03%;另一方面,采用傳統的規范研究的文獻合計僅44篇,占總量的36.97%,相比于實證性研究,規范研究所占比重相對較低。另外根據分析統計結果,119份文獻中研究綜述僅4篇,該方向相關文獻所占比例非常小,為3.36%。
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已經取得了相應的成就,但是大部分研究文獻基本集中在某種行業上市公司(食品行業、林業、保險、紡織、石油、傳媒等)整體性的實證研究,相關文獻在文獻總量中占據絕對優勢。本文從以下兩個統計結果出發分析:一方面,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規范理論研究還不夠完善,不能足夠地為案例實證研究奠定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同其他不同領域實證研究一樣,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的案例實證涉及到數據的選擇、資源的搜集以及數據真實性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研究者、行政事業單位、研究機構及企業的研究難度。
(三)期刊集中度
根據2012~2016年有關“社會責任報告”研究文獻樣本的統計分析結果得知,其分布期刊較為分散。研究文獻在55種期刊上都有分布,占其前四位的期刊分別是財會通訊(20篇)、會計之友(11篇)、財會月刊(10篇)、中國注冊會計師(6篇),占據研究文獻總體的39.50%??梢酝茢嘣撍念惼诳鼉A向于“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領域的研究。此外,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證券市場導報、木材工業及林產工業等期刊刊載的有關社會責任報告的文獻相對較多。
一般而言,所在領域的核心期刊在理論上很大程度上會引導整個研究領域的方向。通過對2012~2016年期刊載文的定量分析,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相關文獻期刊雖然分布較廣,但以《財會通訊》、《會計之友》、《財會月刊》、《會計研究》為代表的會計領域核心期刊成為了社會責任報告研究的主要陣地,在該研究領域起著核心的引領作用。
(四)作者署名及單位
為了解社會責任報告研究領域作者系統分布的特點、對各系統的學術研究氛圍和研究能力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本文對作者署名及所屬單位的進行統計分析。2012~2016年以合著署名的文獻占據主體,比例占總體的68.91%,采用獨立署名的文獻所占比例為31.09%。
高校的研究人員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中獨占鰲頭,成為社會責任會計研究隊伍的主力軍,從表中明顯得出高校文獻比例占研究人員總數的85.71%,來自研究機構、企業人員文獻分別僅占據總數的3.36%、2.52%,比重較少,一般而言,相較于企事業單位的研究人員,高校的研究人員缺乏真切的實踐經驗。從研究數據結果可以說明:一是社會責任報告文獻研究的中堅力量聚集于我國各大高校,且文獻質量較高,在分析文獻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計38篇,占據總數的31.93%。二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文獻作者以合著署名為主,該研究體系發展在不斷成熟、完整。三是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研究機構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文獻較為薄弱,來源于該領域可以以充分的實踐經驗及其一定的理論知識,對于推進社會責任報告研究的發展必不可少。
三、重要社會責任報告研究文獻及評述
從以上幾個方面對我國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領域文獻及研究作者進行社會統計分析可以發現,張正勇(6篇)、舒岳(3篇)、何麗梅(3篇)在我國社會責任報告研究文獻的數量較多。李姝、黎文靖、張正勇的文獻在2012~2016年雖然只有一篇,但其被引頻次超過90次,對企業社會責任研究領域影響較大。
李姝,趙穎,童婧(2013)從中國資本市場中上市公司披露社會責任出發,建立四大研究模型,從而探討了權益資本成本與社會責任報告的相互作用影響,文中提出,在二者相互關系上,社會責任報告起到了信號傳遞作用。此外,中國資本市場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對降低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起到重要作用,這一結論對后續相關影響頗深。在其研究之前,黎文靖(2012)結合了中國轉軌經濟的制度特征,并用西方社會責任報告的理論基礎解釋了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缺陷,他在其文中把我國的公司社會責任報告與信息披露看作是新興市場中政府的政治干預下企業進行政治尋租的行為,分析提出構建以需求為導向的社會責任報告體系,該文獻被廣大研究者引用。同年,張正勇(2012)基于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基礎以及當前上市公司治理困惑背景下,考察了公司治理、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產品競爭市場三者的相互作用,從而得出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依賴于不斷完善公司的管理機制。
首次將“行業協會的傾向性態度”、“對同行業領先者的模仿”以及“財務審計師的鑒證業務能力”作為是顯著推動企業選擇社會責任報告鑒證的三個制度因素(沈洪濤,2016)。沈洪濤(2016)雖然在其驗證研究中未能驗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鑒證與提升企業的經營績效的正向關系,但在其文獻驗證分析過程創新型的依據制度理論和事件史分析方法,為企業決策行為提供了創新型的理論視角和新的研究思路。
陽秋林、郭丹(2014)從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審計鑒證標準、CSR審計鑒證基礎理論、CSR審計鑒證風險控制等這個較新的、機會與挑戰并存的領域三各層面進行綜述,該研究為社會責任報告、審計、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領域的后來研究者提供了借鑒作用。
綜上所述,關于家族社會責任報告研究文獻在不同研究者筆中具有不同的創新特色,2012~2016年這些影響力頗深的文獻系統論述了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背景下的會計領域的不斷發展與變革、社會責任報告與其企業經營效率之間關系、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審計鑒證的推動等內容,極大程度的促進了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領域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姝,趙穎,童婧.社會責任報告降低了企業權益資本成本嗎?——來自中國資本市場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3,09:64-70+97.
[2]黎文靖.所有權類型、政治尋租與公司社會責任報告:一個分析性框架[J].會計研究,2012,01:81-88+97.
[3]沈洪濤,陳濤,黃楠.身不由己還是心甘情愿:社會責任報告鑒證決策的事件史分析[J].會計研究,2016,03:79-86+96.
[4]張正勇.產品市場競爭、公司治理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的經驗證據[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3404:67-76.
[5]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N].中國企業報,2008-01-07(1).
[6]陽秋林,郭丹.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審計鑒證文獻綜述[J].財會月刊,2014,(21):61-64.
作者簡介:隆芳(1996-),女,苗族,湖南鳳凰人,南華大學15級本科生,研究方向:企業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