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和移動支付技術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旅游產業由于其信息密集型的特點與信息產業不斷融合。智慧旅游作為這兩個產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應運而生,旅游業的運營、管理、服務模式也因此發生了巨大變革。本文從產業融合角度出發,研究旅游產業和信息產業融合的基礎條件,并分析兩者間的市場績效,從而結合洛陽市智慧旅游發展現狀,提出洛陽市智慧旅游發展路徑。
【關鍵詞】旅游產業 信息產業 產業融合 智慧旅游
產業融合指的是不同產業間或是同一產業不同行業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的方式,最終融合成為一體,并逐漸形成新的產業。產業融合主要包括產業滲透、產業交叉和產業重組三類,旅游產業和信息產業的融合主要指的是信息業對于旅游業的產業滲透。不同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是技術水平進步和消費需求擴大的必然產物,所產生的疊加效應對不同產業都有促進效果。當前正是需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改善經濟發展結構的時期,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信息作為旅游的重要載體,二者具有天然的耦合性,符合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也符合當前信息時代的大潮流。智慧旅游就是信息技術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它以游客為中心,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構建貫穿整個旅游過程的主動感知與智能服務體系。
一、旅游產業和信息產業融合機制
(一)融合的基礎條件
旅游產業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產業,不僅包括游、食、住、行、購、娛等方面還與信息服務密切聯系。所以說旅游產業的發展與很多產業是緊密不可分割的,互相依存并且彼此帶動不同產業的發展。而信息產業則是一個涉及面更廣闊的產業,與其他產業的關聯度很強,幾乎任何產業都有聯系,一般來說產業間的關聯度越強則產業間的融合趨勢就越顯著。當前處于信息時代的浪潮中,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因而信息技術突破了很多產業的邊界,為眾多產業的創新發展、融合探索提供了途徑。旅游產業便是在這種信息產業的爆發性增長的大環境下,積極地發展旅游業的信息化、智慧化。
1.融合的內在動力。第一,收入帶動需求增加。2015年,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約8016美元,伴隨著國內居民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長、觀念的更新,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的研究表明旅游業正由最初的觀光游覽型向休閑度假型轉變。散客游、自助游的方式明顯增多,呈現家庭化、大眾化、多元化、和高品位化發展趨勢,游客個性化需求日益強烈,對信息服務的需求大幅提升。
第二,信息技術發展。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高速繁榮發展,我國網民數量也持續高速增長,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用戶的迅猛增長,這種新趨勢帶動了旅游業的變革。一方面,人們對于手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強,對于旅游信息獲取的便利化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攜程、去哪兒、旅游網站逐漸向手機APP端進軍,特別是在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移動互聯網金融的支持下,游客可通過互聯網獲取旅游目的地食、住、行、游、購、娛等各項個性化的服務,為自主安排自己的行程提供了便利。
這兩個內在因素可以說是信息產業向旅游業滲透的主要動力。收入增加,有一定經濟基礎了,才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這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能夠形成的重要條件便是旅行信息和旅游產品及相關配套產品的即時獲取。因此這兩個因素由內而外的推動兩產業的融合,促進了現代旅游業的發展。
2.融合的外在推力。一方面,國家高度重視旅游產業信息化發展,在《國務院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上提出要加快推進旅游業與信息產業的融合發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新成果來引導旅游消費、提升旅游產業素質,成為把旅游業培育成現代服務業的關鍵;《中國旅游業“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智慧旅游:鼓勵信息技術在旅游各環節的應用服務創新,重點發展智能終端技術在數字化導覽、電子地圖、定位識別等領域的應用,物聯網技術在景區資源管理等領域中的應用,移動通信技術在景區流量分析、客流引導、應急處理等領域的應用。另一方面,企業當前的發展模式由單一領域向多領域轉變,傳統領域企業向互聯網新技術方向延伸,這種企業的跨界、跨產業創新發展也為產業的融合提供了市場基礎以及財力支持。
這些融合的外在推力,配合內在動力推動兩產業間的必然融合,產業疊加后兩產業的彼此推動也將成為經濟效益增長的基礎。
(二)旅游產業與信息產業融合的市場績效分析
市場績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場結構和市場行為條件下市場運行的最終經濟效果,主要從產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和利潤率水平、銷售費用的規模、技術進步狀況、產品的質量水平、變換頻度和多樣性等方面,直接或者間接地對市場績效優劣進行評價。這里以信息技術對旅游產業的提升效應為例進行說明。
信息產業對旅游產業的提升實質上是將信息技術運用于旅游產業上。實現了旅游產品的購買網絡化,旅游信息的發布網絡化。實現了直接從旅游目的地到游客個人的服務購買以及全面便捷的旅游信息服務,有效的降低了交易成本。如表1所示,由于這種在線購買的便利性以及價格的實惠性,我國近幾年在線旅游市場交易規模在不斷攀升,占據旅游業總交易規模的比例在不斷擴大。同時游客的信息獲取渠道多樣化,不但可以通過旅游企業的自媒體發布獲得相關資訊更可以通過其他游客個人的信息發布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獲取更真實的目的地評價信息,從而促使相關旅游企業、旅游目的地提高服務水平進而增加了旅游產業整體的競爭力。
二、洛陽智慧旅游發展現狀
智慧旅游是一種以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游客需求為中心,通過旅游信息的高度系統化整合和深度開發激活,實現智能化的旅游服務、營銷和管理的全新的旅游運行方式。其本質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貫穿旅游活動、經營和服務全方面。其具有以人為本、全面感知和充分整合的特點:智慧旅游是一個相互連通的有機體,所有這些智能設備被互聯整合成一個大系統,它們所收集的數據能被充分的整合起來。服務方式重視以人為本,打破了傳統的局部的、分散的信息發布,實現了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一)洛陽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到2015年末,全市共有旅游景區(點)67家,其中5A級景區5家,4A級景區18家,5A和4A級景區數量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居榜首。旅游專業村4個,特色旅游村鎮29個。形成了以牡丹畫、仿唐三彩、青銅器等為主的10大系列工藝品,共39大類、2000多個品種的旅游商品,建立了10余個景區專業市場,以及“三彩展銷中心”等一批博物館式的特色旅游購物中心。2016洛陽旅游總收入905億元,同比增長16%。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142億人次,同比增長9.5%。
洛陽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旅游業收入十分可觀,游客數量也在屢創新高。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以及信息技術在我國最近幾年中突飛猛進式的發展,人們對于洛陽旅游智慧化的要求越來越高,繼而推動了兩產業在洛陽的加速融合。這使得洛陽旅游產業的發展模式不斷創新,在管理模式、游客服務、旅游產品銷售等方面的創新對洛陽旅游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二)洛陽智慧旅游發展探索
洛陽在創新旅游業發展模式上也在不斷探索,智慧旅游作為信息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的最新成果,對于其的推進發展已成為洛陽旅游業新的前進方向。
1.旅游門戶網站智慧化。洛陽旅游主管部門和相關旅游企業已經建立獨立旅游門戶網站,其中龍門石窟網站由龍門石窟旅游區建設、運營,是旅游區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是集電子商務網、虛擬游、咨詢網為一體的功能完善、獨具特色并能實現實時更新的旅游景區電子信息網站。網站內容豐富,用大量的文字與圖片描述配合視頻來向游客展示最美的龍門石窟,同時開展在線服務、網絡預訂等活動,充分利用電子金融、電子票務為游客提供便利。以及新建虛擬游和景區慢直播平臺使得在線網友可以足不出戶充分領略龍門石窟的魅力,身臨其境。
2.旅游企業營銷網絡化。旅游企業網絡營銷意識增強,洛陽旅游主管部門和相關企業也積極參與其中,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和“阿里旅行·去啊”聯手在天貓網注冊并運營的網上旅游超市——洛陽旅游旗艦店,已于2015年4月5日正式上線運營,主要從事洛陽及周邊地區目的地旅游(企業和商品)的品牌傳播和線上銷售,旨在大力支持和推動旅游目的地及相關旅游企業建設發展,在網絡營銷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3.旅游景區管理、服務智慧化。洛陽市旅游企業聯合互聯網企業積極推進技術創新,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運用于旅游服務中,并通過開發洛陽旅游app實現游客導游、導覽、導購、導航便利化,同時各風景區的實時監控服務系統實現了智能的游客服務與景區管理。這里以龍門石窟智慧化探索進行說明。
第一,智能游客服務。在互聯網+購票方面,游客可以使用手機輕松購買電子票,因而避免游客在高峰期長時間排隊購票,快捷、方便,同時減輕了景區高峰期的售票壓力。在互聯網+游園方面,游客可以體驗三大類十項產品。具體包括:一是利用手機掃碼通過閘機,實現游客自助快速入園,減少排隊等候時間。二是通過向龍門石窟官方微信服務號回復景點數字編碼,即可體驗對應的景區內64個景點的語音講解、文字及圖片說明。這樣,游客可便捷的享受隨身的語音導覽服務。三是通過微信搖一搖功能,游客可以體驗8項互動項目,增加在游覽過程中的樂趣。
第二,智能景區管理。在景區的智能管理方面,主要實現了兩大功能。一是設立微信在線客服,實時可以與游客保持互動溝通,快速高效地解決游客咨詢、投訴、求助等方面的事宜;二是通過景區智慧管理中心對景區內各重點區域進行實時監控,同時利用全國首個景區大數據平臺對區域熱力圖、人員遷徙、客流、位置流量趨勢等方面進行分析,幫助景區真正掌握游客行為,為實現景區的精準化、科學化、智能化管理提供依據。
三、洛陽市智慧旅游發展路徑
(一)完善旅游信息大數據平臺
智慧旅游是旅游產業與信息產業融合的成果,信息技術對于智慧旅游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首先建設基于全市范圍的旅游信息大數據平臺,并將此作為智慧旅游建設的信息基礎,實現旅游信息基于統一的標準通過各平臺進行發布。積極實現信息儲存平臺數據與其他部門及在線網站的信息共享,及時將最新目的地旅游信息服務提供給游客。
(二)建立洛陽地區統一的旅游營銷平臺
對洛陽地區的旅游產品、目的地品牌進行推廣、銷售和維護。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大數據的分析,提高旅游企業對游客需求的分析水平,滿足客戶需求,擴展線上的營銷渠道,逐步實現旅游產品與游客需求的精確匹配。由于洛陽地區旅游資源相對豐富,但是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造成市內各旅游景區的管理、營銷等方面相對比較混亂,各景區之間質量良莠不齊,使得整合旅游資源,以統一的平臺進行營銷宣傳,提高洛陽旅游的整體水平變得極為迫切。由龍頭型旅游景區帶頭,將信息產業與旅游業深度融合,將探索智慧經濟所得到的優秀成果向中小景區擴散,利用大數據平臺共享所有景區信息,實現洛陽的旅游產品營銷統一化。
(三)創新合作機制
1.建立多元投融資服務機制。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驅動、企業和社會投入”的基本原則,建立適應智慧旅游產業發展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資機制。政府通過出臺優惠政策、設立創業投資配套基金等方式,引入風險投資公司、吸引民營企業直接投資,形成多元的投融資服務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創新融資產品。
2.創新培育中小企業。為培育洛陽本地智慧旅游技術企業、軟件開發企業和在線旅游運營商,增強洛陽智慧旅游發展動力,形成未來洛陽旅游企業集群,政府要積極構建創業孵化、培育和服務體系,形成“孵化一加速一規模化生產”的創業孵化機制。根據微型、創業孵化企業實際需求,政府要積極配合旅游企業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有效提升投融資服務功能,加大私募、風投等民間資本引入力度等。
參考文獻
[1]王兆峰,范繼剛.西部地區旅游產業與信息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78-85.
[2]穆顯平,劉萌芽.產業融合對經濟績效的影響[J].經營管理者,2014(7):225-225.
[3]汪芳,潘毛毛.產業融合、績效提升與制造業成長——基于1998-2011年面板數據的實證[J].科學學研究,2015,33(4):530-538.
[4]花建.文化創意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四大路徑[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4,16(4):26-35.
[5]張婉詩.時尚產業與新媒體產業的融合性研究[D].東華大學,2016.
[6]韓靈梅.洛陽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及其作用分析[J].消費導刊, 2008(11):36-37.
[7]麻學鋒,張世兵,龍茂興.旅游產業融合路徑分析[J].經濟地理,2010,30(4):678-681.
[8]宋子千.旅游業應增強產業融合的主動性[J].旅游學刊,2011,26(4):7-8.
作者簡介:賈志遠(1992-),男,回族,河南洛陽人,福建師范大學產業經濟學專業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融合、農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