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
筆者近期到青島、煙臺、威海三市學習考察,切實感受到三市在推進創新發展、轉型升級中,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將人才創新創業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轉型優勢的積極作為。
一、青島、煙臺、威海三市在激勵人才創新創業上的經驗做法
(一)政策集成,夯實人才優先發展基礎
青島、煙臺、威海三市圍繞藍色經濟和海洋產業,制定出臺了“一攬子”人才創新創業政策。青島市以《關于實施“青島英才211計劃”加快推進“百萬人才集聚行動”的意見》為主,分為3個層次和16個子計劃。煙臺市提出了包含40多項更具競爭力和吸引力的優惠政策。威海市構建了以“威海英才計劃”為主體的人才政策體系。三市的人才創新創業政策,采取“1+N”模式,即以一項宏觀人才政策為統領,分層次、分領域、分行業出臺多項配套政策、實施細則,實現了引進、培養、使用、評價、開發各領域的全覆蓋。
(二)注重孵化,貫通人才科技產業鏈條
青島、煙臺、威海三市圍繞藍色經濟布局人才鏈,推動企業、高校、園區共同發力,促進人才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青島市先后建設了青島高層次人才創業中心、青島院士專家創業創新園、中國青島留學人員創業園、青島博士創業園、青島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湛山創客工程等創新創業園區。煙臺市加快促進煙臺留學人員創業園區、大學生創業園、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園區層次提升。威海市實施“創業筑巢計劃”,建設了“中國威海留學人員年創業”、省內最大單體創業園藍色創業谷、省內首個海洋領域孵化器海珂孵化器。三市整合人才科技項目全要素,圍繞產業升級優化,構建了“眾創空間—專業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創新創業體系。
(三)層級分布,廣建人才協同創新站點
青島、煙臺、威海三市高度重視人才創新站點建設,將人才創新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科研站所星羅棋布。青島市著力構建市級專家工作站、市級專家服務基地、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一站兩基地”產學研平臺,全市設立專家工作站454家,入站專家1035人。煙臺市引進中科院計算所、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機械科學研究總院設立了分所或研究中心,擁有國家工程技術中心5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6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17家、省級企業院士工作站25家。威海市建有省級以上研發平臺259家,其中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家,國家級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家;院士工作站26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4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省市技師工作站46個。三市都重視科研院所、專家學者與企業的融合發展,切實把產學研緊密結合,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參與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二、青島、煙臺、威海三市激勵人才創新創業的啟示
(一)綜合配套、立體保障
人才創新創業分為啟蒙期、初創期、成長期和發展期,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特點和需求。這就要求我們更加注重研究人才創新創業特點和規律,以支持人才完成科技成果轉化和項目落地為目的開展綜合配套。
(二)主動出擊、協同發展
三市注重發揮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主體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更加注重開發我市重點企業的技術優勢,舉辦或參與國家級以上論壇交流、項目簽約和成果展示,引導、鼓勵企業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進行對接。
(三)延伸服務、重視轉化
三市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和產業化,建立“眾創空間—專業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創新創業體系。這就要求我們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市場化和產業化,在抓好孵化器載體建設的基礎上,延伸創業鏈條,以孵化器為基加快建立加速器和產業園,真正把創新創業轉化為更廣范圍、更高層次的企業和產業集團。
三、對加快我市人才創新創業的建議
(一)健全完善人才創新創業政策體系
對原有人才政策進行梳理匯總,貫徹落實中央、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要求,建議以“港城英才計劃”為統領的人才創新創業政策體系。政策要集成化、連貫化和持續化,建議要強化人才創新創業政策的研究和效果評估。
(二)健全完善人才創新創業平臺載體
鼓勵支持各縣區發展各級科技園區、創業園區及孵化器建設,綜合運用科技、人社、土地、工商、信貸等多發面扶持政策加快科技項目孵化轉化,探索建立靈活的創新創業項目產業化機制。綜合運用科技、人社、工信等扶持政策在全市開展專家服務站、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以及技術研發中心建設。水漲則船高,建議充分考慮創新創業園區建設以及創新創業站點布局,在站點建設上要星羅棋布,在園區建設上要產業集群,實現以點帶面、面面俱到。
(三)健全完善產學研一體化模式
繼續加強與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的溝通聯系,圍繞節能環保、數據產業、新能源、生物工程、健康養老等戰略新興產業,深化與中科院、中關村、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科研機構的合作,暢通產學研一體化服務方式和機制,采取柔性引進與智力服務的方式開發科技項目和成果。
(四)健全完善人才公共服務機制
進一步完善政府服務,設立專門窗口為創業人才和創新團隊辦理出入境、落戶、醫療、社會保險、住房、子女就學、配偶安置等特殊生活待遇手續,提供全程或代理服務。建議在海外設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同時通過歐美同學會、僑聯等組織以及秦皇島籍科學家等科技界人士,推薦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建議積極承辦國家級學術論壇、科技發展及項目成果展,探索開展“博士專家秦皇島行”、“海外學者高峰論壇”等活動,以此引進國內外先進智庫、中國500強企業到秦皇島投資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