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琛
【摘要】 目的 探究甲狀腺單側結節行患側甲狀腺全切除及峽部切除術式聯合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 94例甲狀腺單側結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手術方法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47例。
對照組患者行傳統手術治療, 研究組患者行患側甲狀腺全切除+峽部切除術式治療, 比較兩組療效、并發癥及復發情況。結果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5.74%,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7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總并發癥發生率為4.26%,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1.2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3個月后, 研究組復發率為2.13%,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9.1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患側甲狀腺全切除和峽部切除術式協同治療可促進療效提升, 且并發癥發生率低, 可推廣。
【關鍵詞】 甲狀腺單側結節;峽部切除術;患側甲狀腺全切除;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1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otal thyroidectomy of affected side combined with isthm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unilateral thyroid nodules. Methods A total of 94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thyroid nodule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surgical therapy,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total thyroidectomy of affected side + isthmectomy.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efficacy,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5.74% than 78.72%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total complications as 4.26% than 21.2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3 months of follow-up,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recurrence rate as 2.13% than 19.1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bined therapy of total thyroidectomy of affected side and isthmectomy can promote the efficacy with low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t can be promoted.
【Key words】 Unilateral thyroid nodules; Isthmectomy; Total thyroidectomy of affected side; Efficacy
甲狀腺單側結節為臨床一種常見病, 一般為體檢時發現, 無自覺癥狀, 且多發人群為中年女性。甲狀腺單側結節發生率占甲狀腺結節疾病90%, 通常為良性, 但約有5%顯示為惡性病理[1]。目前, 臨床常予以手術治療, 但因甲狀腺腫瘤源頭具多中心特點, 采取傳統手術切除治療, 術后病變復發率較高, 影響患者預后。隨著醫療技術水平提升, 甲狀腺結節疾病研究深入, 患側甲狀腺全切除加峽部切除術治療方式逐漸應用于臨床, 但其手術療效仍具爭議性。本研究為明確峽部切除術+患側甲狀腺全切除用于甲狀腺單側結節治療的效果, 本院針對性選取94例患者資料予以分析, 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94例
甲狀腺單側結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臨床資料完整、無認知功能障礙者納入, 將并發血液系統疾病、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排除。根據手術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47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0∶27;年齡31~62歲, 平均年齡(46.75±13.19)歲;體重45~78 kg, 平均體重(59.13±15.11)kg。
研究組男女比例19∶28;年齡32~63歲, 平均年齡(46.76±
13.21)歲;體重46~79 kg, 平均體重(59.27±15.24)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傳統手術:取仰臥位, 充分暴露甲狀腺部位, 常規鋪巾、消毒, 于胸骨切跡上方約0.5~1.0 cm處行一弧形切口, 將頸白線行縱向切開, 牽開一側肌肉, 將甲狀腺中靜脈切斷, 暴露甲狀腺腫塊, 鉗夾后將部分腺體組織、腫塊切除。研究組予以患側甲狀腺全切除+峽部切除術:緊貼甲狀腺腺體, 予以結扎, 對甲狀腺中靜脈予以切斷;至解剖上極, 先切斷峽部上方甲狀腺懸韌帶并結扎, 充分顯露環甲間隙、上極血管, 將進出上極血管分支進行結扎;切斷并結扎下極甲狀腺血管, 游離甲狀腺背側, 對甲狀旁腺進行分離保留, 將整個峽部及患側腺體切除移出, 對患者發音情況予以密切注意。兩組被切除甲狀腺組織均行細胞學檢查。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2] ①隨訪3個月,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 評定標準參照: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 促甲狀腺激素(TSH)、三碘甲狀原氨酸(T3)、甲狀腺素(T4)等恢復至正常水平, 未見復發為顯效;癥狀、體征改善, TSH、T3等水平基本恢復正常為有效;癥狀無變化, TSH、T3等無改善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包括聲嘶、切口感染、淋巴結腫大等。③隨訪3個月, 比較兩組復發情況, 以超聲、CT檢查顯示甲狀腺腫物為復發。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5.74%,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7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總并發癥發生率為4.26%,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1.2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 隨訪3個月后, 研究組復發率為2.13%(1/47),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9.15%(9/4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1619, P<0.05)。
3 討論
甲狀腺單側結節指的是因多種因素引發的甲狀腺內部單側發生一或多個組織結構異常性結節團塊, 近年來發病率呈不斷升高趨勢。石剛等[3]研究表示, 甲狀腺單側結節發病率同性別、年齡、地域等相關, 一般而言, 女性發病率較男性高, 且隨年齡增長, 其發病率升高。由于術前對于結節良惡性難以確定, 因此臨床術式選取具有重要意義, 而傳統手術方法切除腺葉后, 術后病理檢查殘留率較高, 再次手術率增加。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 不同手術治療方式應用于甲狀腺單側結節中, 其中以患側甲狀腺全切與峽部切除術療效
顯著。
本次研究中,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5.74%,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7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總并發癥發生率為4.26%,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1.2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3個月后, 研究組復發率為2.13%,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9.1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次研究結果與鄒華偉[4]的相關研究相符, 表明患側甲狀腺全切加上峽部切除術可有效提高甲狀腺單側結節治療效果,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及術后復發率。傳統手術方式多進行腺葉切除, 可促進甲狀腺單側結節患者臨床癥狀改善, 具有一定療效, 但該手術方式易造成患者喉返神經損傷, 引發聲音嘶啞情況, 影響患者預后及治療滿意度[5]。患側甲狀腺全切除及峽部切除術結合治療過程中, 除對患者腺葉予以切除外, 還將其峽部進行切除, 因而有助于手術清除率提高, 從而降低術后復發率[6]。其次, 由于甲狀腺結節界限不清晰, 創面出血率較高, 而全切除與峽部切除聯合術式, 能夠確保病灶完整切除, 并有助于避免微小病灶遺漏[7]。此外, 聯合切除術式還可顯露喉返神經, 預防損傷情況發生, 從而有效維持喉返神經功效正常, 副損傷較少, 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8]。傳統手術切除后, 若病理檢查癌細胞殘留, 則需予以二次手術, 嚴重影響患者身心, 且手術風險加大, 不利于術后患者機體康復。采取患側甲狀腺全切除以+峽部切除術能夠確保病灶清除率, 且若術后病理檢測為甲狀腺癌時, 僅需予以頸部淋巴結清掃即可完成, 有助于患者預后質量提高[9, 10]。本次研究受例數、樣本、環境等因素影響, 未對術后患者生活質量作詳盡分析, 需行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 應用患側甲狀腺全切除+峽部切除術治療, 有助于提高甲狀腺單側結節臨床療效, 且減少術后并發癥, 復發率較低, 具臨床推廣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仁拴, 李偉, 苗滿園, 等. 全腔鏡甲狀腺切除術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療效及其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17, 34(1):103-105.
[2] 陸炎. 不同術式治療甲狀腺單側結節的對比觀察.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4, 21(3):609.
[3] 石剛, 董明, 任宇鵬, 等. 改良Miccoli術式與完全內鏡術式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的臨床分析.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4, 23(5):
643-646.
[4] 鄒華偉. 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單側腺葉切除術后血清甲狀腺激素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臨床研究, 2015, 25(11):20-21.
[5] 莫伶麗, 田福年, 莫金霖, 等. 多模態超聲引導下經皮微波消融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的療效與安全性分析.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17, 34(1):86-90.
[6] 張圣林, 刁其先, 王野, 等. 單側腺葉切除術后甲狀腺功能變化的研究.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2017, 20(5):400-403.
[7] 楊武森, 周建林, 王興武, 等. 甲狀腺單發結節的外科手術治療分析. 中國傷殘醫學, 2014, 9(3):72-73.
[8] 黃桃生, 朱延安. 甲狀腺腺葉切除術對甲狀腺結節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的影響分析. 浙江創傷外科, 2017, 22(3):438-439.
[9] 李勝祥. 患側甲狀腺全切除+峽部切除術式治療甲狀腺單側結節的臨床價值探究. 醫學信息, 2014(11):121-122.
[10] 喻定剛, 羅斯滿. 患側甲狀腺全切除+峽部切除術式治療甲狀腺單側結節的臨床價值探究. 中國急救醫學, 2015, 35(s2):94-95.
[收稿日期: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