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
【摘要】 目的 總結核磁共振(MR)磁敏感加權成像(SWI)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診斷中的效果。方法 30例HIE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均采用1.5T超導型核磁共振掃描, 包括核磁共振成像(MRI)常規序列[橫軸位快速自旋回波SE(T1WI)、自旋回波TSE(T2WI)、反轉恢復序列(FLAIR)]與SWI序列掃描。觀察各序列對患兒顱內出血病灶等的檢出情況。結果 各序列對顱內出血病灶檢出數量排序, 由多到少依次為SWI>FLAIR>T1WI>T2WI。按HIE程度分為重度、中度、輕度三組。①輕度組(13例):顱內出血7例(53.85%), 腦內靜脈擴張5例(38.46%), 顱內出血與腦內靜脈擴張合并3例(23.08%)。②中度組
(11例):顱內出血10例(90.91%), 腦內靜脈擴張7例(63.64%), 顱內出血與腦內靜脈擴張合并6例(54.55%)。③重度組(6例):顱內出血6例(100.00%), 腦內靜脈擴張5例(83.33%), 顱內出血與腦內靜脈擴張合并
5例(83.33%)。SWI序列中, 在顱內出血、腦內靜脈擴張、顱內出血與腦內靜脈擴張合并方面, 檢出率由高到低為重度組>中度組>輕度組。結論 SWI在HIE患兒顱內出血與腦內靜脈擴張檢測中具有理想效果, 臨床實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 缺氧缺血性腦病;核磁共振;磁敏感加權成像;新生兒;診斷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17
SWI是近年來臨床醫學中重要突出技術, 在大量成人疾病領域內, 包括腦腫瘤、腦血管病、腦血管畸形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但SWI在新生兒HIE中是否具備同樣效果, 現階段研究相對較少[1]。本文選取30例HIE患兒為研究對象展開分析, 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收集2013年4月~2017年8月本院確診的30例HIE住院新生兒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23例, 女7例, 日齡2~90 d, 平均日齡(9.3±27.5)d, 臨床分度為重度6例, 中度11例, 輕度13例。
1. 2 方法 采用核磁共振檢查(型號:飛利浦1.5T)。接受檢查前30 min予以患兒水合氯醛10.0%口服, 或灌腸0.2~
0.4 ml/kg, 均于患兒睡眠狀態下完成;MRI常規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 并給予SWI掃描;MRI為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1.5T), 調整SWI掃描參數為:TE為20 ms、TR為36 ms、FOV為24 cm×24 cm, 翻轉角20°, 矩陣448×384, 掃描層厚為2.0 mm, 間距2.0 mm。觀察各序列對患兒顱內出血病灶等的檢出情況。
2 結果
2. 1 常規序列與SWI對顱內出血病灶檢出情況 ①SWI:a.皮層與皮層下24個;b.硬膜下腔4個;c.小腦10個;d.腦室內11個:e.腦室旁26個;f.蛛網膜下腔8個。合計為83個。
②FLAIR:a.皮層與皮層下16個;b.硬膜下腔2個;c.小腦8個;d.腦室內5個;e.腦室旁12個;f.蛛網膜下腔3個。合計為46個。③T1WI:a.皮層與皮層下13個;b.硬膜下腔2個;c.小腦6個;d.腦室內3個;e.腦室旁10個;f.蛛網膜下腔2個。合計為36個。④T2WI:a.皮層與皮層下8個;b.硬膜下腔1個;c.小腦4個;d.腦室內1個;e.腦室旁5個;f.蛛網膜下腔1個。合計為20個。各序列對顱內出血病灶檢出數量排序, 由多到少依次為SWI>FLAIR>T1WI>T2WI。
2. 2 腦內異常靜脈擴張表現 在出血病灶范圍、大小、邊界清晰度方面, 同樣以SWI更優, 經SWI檢出本組患兒中腦深部靜脈、皮質靜脈異常擴張18例(60.00%;共計45處), 其中前者28處, 后者大腦皮層靜脈擴張14處, 小腦靜脈擴張3處, 以分叉狀、細條狀低信號影為主;常規序列均未予以明確表達。
2. 3 各臨床分度HIE在SWI中的表現 按HIE程度分為重度、中度、輕度三組。①輕度組(13例):顱內出血7例(53.85%), 腦內靜脈擴張5例(38.46%), 顱內出血與腦內靜脈擴張合并
3例(23.08%)。②中度組(11例):顱內出血10例(90.91%), 腦內靜脈擴張7例(63.64%), 顱內出血與腦內靜脈擴張合并6例
(54.55%)。③重度組(6例):顱內出血6例(100.00%), 腦內靜脈擴張5例(83.33%), 顱內出血與腦內靜脈擴張合并5例(83.33%)。
SWI序列中, 在顱內出血方面, 檢出率由高到低為重度組>中度組>輕度組;在腦內靜脈擴張方面, 檢出率由高到低為重度組>中度組>輕度組;在顱內出血與腦內靜脈擴張合并方面, 檢出率由高到低為重度組>中度組>輕度組。
3 討論
HIE以新生兒為主要發病對象, 屬于一組由各種因素所致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腦部病變, 在新生兒中, 其主要原因在于胎兒宮內窘迫, 也可發生于分娩中、出生后窒息缺氧所致[2-5]。腦部在缺氧狀態下, 糖酵解作用增強3~10倍有余, 隨著大量丙酮酸逐漸被還原成乳酸后, 細胞內酸經中毒發展, 愈發嚴重[6]。在既往研究對HIE機制分析中, 糖酵解的過程僅可產生少量三磷酸腺苷(ATP), 能量來源的不足, 腦細胞無法維持腦胞膜內外離子濃度差, K+、Mg2+、HPO4+等物質由白細胞內逸出, Na+、Ca2+等物質則逐漸進入細胞內, 這對新生兒氧化代謝功能造成損害, 導致自動調節功能降低、腦血流灌注受全身下降影響逐漸減少、管腔逐漸變窄甚至閉塞, 當血流恢復后, 血液無法灌注至缺血區域, 引起區域性缺血、梗死, 嚴重可發展至腦實質不可逆性損害[7]。與常規MRI序列相比, SWI經三維梯度完全速度補償、回波掃描、射頻脈沖擾相等多類型技術, 可獲得更清晰、高分辨率、三維、高信噪比、高敏銳等圖像, 在微出血、微小靜脈、出血產物、鐵沉積顯示更敏感。特別在1.5T高場強核磁共振中, 其掃描時間、回波時間均明顯縮短, 且分辨率較高。
由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各序列對顱內出血病灶數量檢出中, 依次為SWI(83個)>FLAIR(46個)>T1WI(36個)>T2WI
(20個), 且在SWI中腦內出血病灶由SWI圖像可見小圓點、斑塊狀、索條狀低信號, 硬膜下與腦室內學灶以條狀、彎月形低信號, 檢出低信號出血灶直徑1~16 mm, 平均出血灶直徑(7.3±3.0)mm;這與任文等[8]的研究報道一致。據國外相關報道對SWI序列在部分缺氧新生兒檢查中, 提示以深靜脈擴張表現突出, 分析原因與靜脈壓力增高、缺氧區腦組織氧氣提取等正相關[9]。由本文研究顯示, 經SWI檢出本組患兒中腦深部靜脈、皮質靜脈異常擴張18例(60.00%;共計45處), 其中前者28處, 后者大腦皮層靜脈擴張14處, 小腦靜脈擴張3處, 以分叉狀、細條狀低信號影為主;同時在此表現的檢出中, 常規MRI序列并無典型表現。另外各臨床分度HIE在SWI表達中以重度者檢出率突出, 提示重度患兒顱內出血、腦內靜脈擴張, 或二者結合出現幾率均較高, 由此可見隨著窒息程度越嚴重, 患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幾率更高。這與桑銀保[10]的報道一致。同時也證實了SWI技術在HIE診斷中的準確性與重要性。
綜上所述, 在HIE患兒顱內出血與腦內靜脈擴張的檢測中, 由SWI檢測效果明顯優于MRI常規序列, 為HIE早期診斷與治療方案確立提供重要參數, 臨床實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孫冰, 古治梅, 張剛, 等. 磁敏感加權成像診斷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價值. 中國城鄉企業衛生, 2017(1):132-134.
[2] 郭建東, 蘇錦權, 張水興, 等. 3.0 T核磁共振磁敏感加權成像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的價值. 臨床兒科雜志, 2013(7):
645-649.
[3] 肖建軍, 曾綺丹, 王曉陽, 等. 磁敏感加權成像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中的價值探討. 現代實用醫學, 2011, 23(6):
613-615.
[4] 孔麗卿, 楊明浩, 張雪雁. 磁敏感加權成像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臨床分度的評價.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4(7):14-16.
[5] 肖建軍, 王曉陽, 曾綺丹, 等. 磁敏感加權成像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近期隨訪中的價值. 浙江實用醫學, 2011, 16(6):
395-398.
[6] 朱蓉蓉, 楊利莉, 哈若水, 等. SWI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合并顱內出血中的診斷價值. 寧夏醫學雜志, 2012, 34(3):226-228.
[7] 夏正榮. 磁敏感加權成像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中的應用. 放射學實踐, 2010, 25(12):1313-1315.
[8] 任文, 王旭, 卞佳, 等. 3.0 T MRI磁敏感加權成像與擴散加權成像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中的價值. 實用醫學雜志, 2015(18):3055-3058.
[9] 趙曉君, 劉錕, 周忠潔, 等. 磁敏感加權成像在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診斷價值及早產兒與足月兒間的對比研究. 中華全科醫學, 2017, 15(2):188-191.
[10] 桑銀保.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應用核磁共振磁敏感加權成像的診斷價值. 醫學信息, 2015, 28(4):359-360.
[收稿日期:201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