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玲 邱志維 范敏琴
【摘要】 目的 觀察分析高血壓腎功能損害與心率變異性(HRV)的關系。方法 89原發性高血壓患者, 根據患者血清肌酐(Scr)檢測結果分為腎功能正常組(32例)、腎功能不全代償組(31例)、腎功能不全失代償組(15例)、腎功能衰竭組(7例)、尿毒癥組(4例)。比較五組患者24 h全部正常竇性心搏間期標準差(SDNN)、24 h連續5 min節段平均正常R-R間期平均值的標準差(SDANN)、24 h全程相鄰竇性心搏間期差的均方根值(RMSSD)、相鄰NN間期差值>50 ms的個數占總竇性心搏個數的百分比(PNN50)。結果 隨著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腎功能下降, SDNN、SDANN、RMSSD、PNN50隨之下降, 五組患者SDNN、SDANN、RMSSD、PNN50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就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而言, 隨著腎功能的不斷減退, 心率變異性呈下降趨勢。
【關鍵詞】 高血壓;腎功能損害;心率變異性;關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19
高血壓是一種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為顯著特征, 可伴有器官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征。其中, 收縮壓(SBP)≥140 mm Hg(1 mm Hg=0.133 kPa), 舒張壓(DBP)
≥90 mm Hg[1]。大量研究顯示, 心率變異性與高血壓患者心臟損害存在一定關系。然而, 心率變異性與腎臟損害的關系尚不明。本文以89例患者為對象, 探討分析高血壓腎功能損害與心率變異性的關系。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診的
89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
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關于高血壓的診斷標準[2], 自愿參與研究, 簽署有知情同意書。其中, 男51例, 女38例, 年齡53~84歲, 平均年齡(67.80±6.21)歲;病程4~15年, 平均病程(6.30±2.91)年。SBP為(167.3±12.48)mmHg, DBP為(101.6±10.87)mm Hg。
1. 2 方法
1. 2. 1 Scr 采集患者血液標本, 測定Scr。參考1992年編制的慢性腎功能衰竭分期標準, 根據患者Scr水平進行分組。Scr<133 μmol/L為腎功能正常組, 32例。Scr為133~177 μmol/L
為腎功能不全代償組, 31例。Scr為178~442 μmol/L為腎功能不全失代償組, 15例。Scr為443~707 μmol/L為腎功能衰竭組, 7例。Scr≥707 μmol/L為尿毒癥組, 4例。
1. 2. 2 心率變異性 所有患者接受24 h動態心電圖檢測, 并記錄心電信息, 分析其與腎功能損害的關系。應用美國Metromic DMS Holtwin6.0型24 h動態心電圖檢查及心率變異性分析系統進行檢查, 9:00至第2天9:00為檢查時間。其中, 共涉及4個指標, 即SDNN、SDANN、RMSSD、PNN50。
1. 3 觀察指標 比較五組患者SDNN、SDANN、RMSSD、PNN5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隨著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腎功能下降, SDNN、SDANN、RMSSD、PNN50隨之下降, 五組患者SDNN、SDANN、RMSSD、
PNN50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 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導致高血壓的病因較多, 包括遺傳因素、生活習慣、精神因素、環境因素、藥物因素等[3]。臨床上一般分為兩類, 一類原發性高血壓(以血壓升高為顯著表現且病因不明的獨立性疾病), 另一類是繼發性高血壓, 又稱癥狀性高血壓, 高血壓僅僅是一種癥狀, 且病因明確[4]。近些年, 高血壓發病率有所上升, 且出現年輕化趨勢, 因而得到了社會的普遍
關注。
心率變異性是一個反映自主神經系統活性, 通過定量評估心臟交感神經與迷走神經張力、平衡性, 指導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判斷與預防, 預測心臟性猝死及心律失常性事件的指標。SDNN、SDANN、RMSSD和PNN50是心率變異性的4個指標。其中, SDNN正常參考值為(141±39)ms, SDANN正常參考值為(130.9±28.3)ms, RMSSD正常參考值為(39.0±15.0)ms, PNN50正常參考值為(16.7±12.3)%[5-8]。
本次研究中分析了89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心率變異性, 結果顯示, 五組患者SDNN、SDANN、RMSSD、PNN50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 心率變異性隨著腎功能減退而下降。從另一個層面講,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腎功能減退, 副交感神經調節心率的功能呈下降趨勢, 增加交感神經張力, 加快心率, 增加心肌耗氧量, 易引起心血管疾病, 損害患者靶器官, 增加血壓控制難度[9, 10]。
高血壓患者腎功能不斷減退, 降低心率變異性, 影響自主神經功能, 增加心血管意外發生幾率。因此, 盡早控制該病, 十分重要。①改善腎功能, 及時清除機體尿毒癥毒素, 優化身體內環境, 改善神經傳導功能, 促使心率變異性恢復。
②控制血壓, 根據病情, 科學選擇降壓藥, 配合飲食、運動干預, 控制血壓于正常水平狀態下, 預防心血管事件。
綜上所述, 高血壓患者腎功能損害與心率變異性存在密切關系, 臨床醫師需重視。
參考文獻
[1] 林文果, 劉麗, 何江, 等. 原發性高血壓腎功能損害與心率變異性關系的探討. 川北醫學院學報, 2010, 25(1):30-32.
[2] 陳楚雯. 兒童高血壓合并早期腎功能損害與血壓變異性及心率變異性的相關性研究. 吉林醫學, 2017, 38(9):1644-1646.
[3] 周輝, 王雅琴, 劉迎新, 等. 心率變異性與高血壓病動脈硬化和早期腎臟損害的相關性研究. 實用預防醫學, 2016, 23(11):
1281-1283.
[4] 阮志芹, 李華. 原發性高血壓和腎功能減退的相關性.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7, 25(1):22-26.
[5] 高家瑞, 楊慎先. 動態血壓變異性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早期腎損害的關系.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14(17):66.
[6] 陳美玉, 黃武, 李琛, 等. 頑固性高血壓患者心率變異性及心律失常分析. 中國循環雜志, 2014, 29(11):891-894.
[7] 李齊明, 方漢云, 潘建生, 等. 心率變異性與高血壓患者早期腎損害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現代醫生, 2011, 49(15):45-47.
[8] 劉志軍, 金華, 蘇莉莉, 等. 不同中醫證型高血壓患者心率變異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2017, 24(9):15-20.
[9] 陳韻宇, 洪澤文, 賴國勇, 等. 血壓變異性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早期腎損害的關系. 廣西醫學, 2013(8):1033-1035.
[10] 歐陽迎春, 余琴. 原發性高血壓“杓型”與“非杓型”者動態血壓變異性與早期腎功能損害的臨床研究. 瀘州醫學院學報, 2001, 24(4):286-288.
[收稿日期: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