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釗芹 謝俊英 柯鑌倩
【摘要】 目的 探究程序化護理對腹腔鏡手術患者護理質量及術后恢復的影響。方法 86例腹腔鏡手術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進行干預, 觀察組患者采用程序化護理進行干預, 對比兩組護理質量及各項臨床指標。結果 觀察組患者心理護理、行為規范、健康教育、安全管理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7.72、29.94、36.57、21.61, P<0.05)。觀察組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0.94、12.30、13.22, P<0.05)。結論 對腹腔鏡手術患者采取程序化的護理方式進行干預, 可提高護理的整體質量, 并加快患者術后恢復的速度。
【關鍵詞】 程序化護理;腹腔鏡;護理質量;恢復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87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grammed nursing on nursing quality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for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rogrammed nursing for intervention.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nursing quality and various clin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psychological nursing, behavior standard, health education, safety management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7.72, 29.94, 36.57, 21.61,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shorter bowel sound recovery time, exhaust time, defecation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0.94, 12.30, 13.22, P<0.05).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programmed nursing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can improve overall quality of nursing and speed up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Programmed nursing; Laparoscope; Nursing quality; Recovery effect
普外科手術是一種常規手術, 在臨床上具有較為廣泛的運用價值。近年來, 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 腹腔鏡手術的運用范圍越來越廣, 且具有創口小、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等優點, 受到了人們的歡迎與青睞。盡管腹腔鏡手術具有諸多優點, 但仍然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疼痛與不適, 從而影響患者術后的恢復效果[1]。由此可見, 優質的護理干預對腹腔鏡手術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本文就程序化護理對腹腔鏡手術患者護理質量及術后恢復的影響進行探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6例腹腔鏡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43例。對照組男女比為23∶20, 平均年齡(47.13±1.64)歲, 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7例, 大專以下26例;觀察組男女比為25∶18, 平均年齡(47.76±1.03)歲, 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9例, 大專以下2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存在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進行干預。觀察組則采用程序化的護理進行干預, 在對腹腔鏡手術患者進行護理之前, 應預先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 方案主要包括具體的護理流程、護理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護理重難點等, 以保證護理的有序進行, 具體如下。
1. 2. 1 術前護理 由于大多數患者對自身疾病以及腹腔鏡手術并無清晰的認知, 從而導致其在手術之前容易感到緊張、焦慮, 甚至出現消極絕望的心理, 對手術的效果及術后的恢復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 護理人員應在手術之前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疏導, 讓其能對腹腔鏡手術有一定的了解, 如告知患者腹腔鏡手術已經相對較為成熟, 成功率相對較高, 且術后恢復很快, 不必過于擔心與焦慮, 從而消除其焦慮的情緒。同時, 護理人員還應告知患者手術的時間、時長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 讓其能做好相應的準備, 使得手術能有條不紊地進行。
1. 2. 2 術中護理 手術準備開始時, 護理人員應陪伴患者進入手術室, 并通過輕聲安慰、握手等方式來穩定患者情緒, 并給予其信心與力量, 使得患者心理獲得依靠。手術開始后, 護理人員應協助手術醫師進行手術, 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 如心率、呼吸等, 從而保證手術能順利進行。
1. 2. 3 術后護理 患者手術之后身體較為虛弱, 且容易感到疼痛與不適。此時,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飲食進行調整, 增加高蛋白、高營養、易消化食物的攝入, 以補充其身體所缺失的營養, 并促進患者胃腸蠕動, 如米湯、菜湯等, 從而縮短其排氣與排便時間。同時, 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按摩, 將手掌置于患者上腹部, 并沿著順時針方向進行按摩, 力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為佳。此外, 仔細查看手術切口的愈合情況, 如若切口出現感染、發炎等情況, 應及時聯系醫師進行處理, 以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待患者身體有所恢復以后, 護理人員應定時指導患者進行鍛煉, 增強其抵抗力, 并有助于身體各項機能的恢復。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的護理質量及各項臨床指標。其中, 護理質量分為心理護理、行為規范、健康教育以及安全管理, 對上述4想指標進行評分, 每項總分均為100分, 分數的高低與護理質量的高低呈正比。臨床指標包括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以及腸鳴音恢復時間。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心理護理、行為規范、健康教育、安全管理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7.72、29.94、36.57、21.61, P<0.05)。見表1。
2. 2 兩組各項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0.94、12.30、13.22, P<0.05)。見表2。
3 討論
程序化護理, 顧名思義, 指的是采取系統的方式進行具有計劃性、連續性以及整體的護理, 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加快其恢復的速度[2-6]。腹腔鏡手術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手術方式, 其主要特點是利用腹腔鏡作為輔助, 從而保證手術的效果與質量, 并最大限度減輕患者的痛苦, 從而有助于其術后的恢復。然而, 對于患者而言, 其本身對手術內容并無深刻的認知與了解, 自然會產生緊張感與焦慮感, 且手術之后容易導致傷口感染, 從而降低了恢復的效果[7-13]。程序性護理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手術方式, 其主要通過對患者術前、術中以及術后進行護理干預, 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并提高其恢復的效果[14]。
大多數患者之所以會對一般的手術產生畏懼感與不安感, 主要是因為“無知”, 對手術的內容一無所知。因此, 患者手術之前,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健康與心理教育, 以加深其對腹腔鏡手術的認識, 包括手術的意義、必要性與安全性, 從而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手術過程中, 護理人員應盡忠職守, 協助手術醫師進行手術, 從而保證手術能順利進行。手術之后, 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看護, 并密切關注患者手術切口的恢復情況。同時, 給予患者食用流質食物, 以促進其腸胃蠕動, 縮短排氣與排便時間, 從而使得其體質開始往良好方向發展[15]。待患者身體基本恢復后, 護理人員應指導其進行體育鍛煉, 以不斷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心理護理、行為規范、健康教育、安全管理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腹腔鏡手術患者采取程序化的護理方式進行干預, 可提高護理的整體質量, 并加快患者術后恢復的速度。
參考文獻
[1] 高昌霞.個體化護理對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患者術后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4):44-45.
[2] 胡紅霞. 程序化護理對普外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護理質量及術后恢復的影響.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6):55-58.
[3] 侯麗暉. 程序化護理對普外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21):181.
[4] 何卓亞, 許益平. 程序化護理對普外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6(12):46-47.
[5] 曹克妮. 程序化護理對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患者術后視力恢復的影響.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5(21):2386-2388.
[6] 朱敏, 黃萍. 整體程序化護理對胃癌根治術后患者胃乏力及免疫功能的影響.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7(8):1005-1007.
[7] 阿拉騰其其格. 優質護理對普外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護理質量及術后恢復的影響.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64):292.
[8] 楊小蘭, 黃妙平, 鐘蓮. 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對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及其不良事件發生的影響. 中國臨床護理, 2016, 8(1):82-84.
[9] 孔梅弟, 孫惠. 腹腔鏡手術患者的安全管理研究. 中國醫學創新, 2013(8):53-54.
[10] 于春娟. 圍術期護理干預對普外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并發癥的影響. 中國實用醫刊, 2014, 41(4):105-107.
[11] 倪云煒. 舒適護理在普外科腹腔鏡手術患者的應用方法和效果. 人人健康, 2017(20):192.
[12] 劉萍. 舒適護理在普外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7, 2(28):174-175.
[13] 解紹芹, 吳菊, 劉敏.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手術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及術后恢復的影響.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3, 32(3): 600-602.
[14] 陳莉莉.對行腹腔鏡手術的普外科患者進行程序化護理的效果分析.當代醫藥論叢, 2016, 14(9):54-56.
[15] 潘惠顏.責任制整體護理對腹腔鏡外科手術患者護理質量及預后的影響.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7, 36(15):34-35.
[收稿日期: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