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林
摘要:當前大學生面對各種問題,比如:家庭經濟貧困問題、學業壓力問題、情感問題、就業問題等,在還沒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會逐漸累積成心理壓力,演變成心理危機。因此,輔導員在女大學生宿舍心理危機干預中的特殊性作用不言而喻。女大學生和男大學生在心理特征上存在較大差異,這是由于女性內在的認知傾向和心理特征上有她們固有的特征,她們與男大學生在性格、體質、需求、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另外,還有社會對女性的偏見。因此,女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應該有別于男大學生而單獨作為一個課題提出。本文將從家庭經濟、學業、情感、就業四個方面分析輔導員如何對女大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機做出的合理干預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心理危機干預;女大學生;輔導員;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6-0198-01
一、家庭貧困問題
隨著高等教育逐漸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大學不斷擴招,大學生比例不斷提高,高等教育費用也由原來的國家承擔變成大學生家庭承擔,很多家庭貧困的學生從小就被教育要好好學習,爭取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就能擺脫貧困,實現自己的理想,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然而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讓這些貧困家庭難以承擔。多數貧困學生來自偏遠的農村家庭,靠務農創造的收入基本只能填飽肚子,遇上天災就可能顆粒無收,吃飯都困難,談何上大學。而在偏遠的農村,思想也較為落后,重男輕女更加嚴重,上大學的機會也是男孩優先,因此貧困家庭的女大學生面對著更大的心理壓力。針對這個問題,輔導員應當配合學校積極做好貧困家庭女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
(一)積極的心理鼓勵
貧困的女大學生通常會有自卑的心理。例如一個小的方面:女大學生正是愛美的年紀,看到身邊的同學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她們確沒錢買漂亮衣服,會在無形中產生自卑的心理,會更加敏感、脆弱。這種心理積累起來可能會演變成嫉妒、憎恨,久而久之,心態會越來越消極,甚至自暴自棄。輔導員要及時發現這些心理危機,給她們及時的鼓勵與關愛,讓她們感受到大學集體的溫暖,勇敢積極地面對現在的困難,以陽光樂觀的心態看待周邊的人和事,相信未來的美好。
(二)切實的經濟幫助
對于那些交不起學費或者生活費短缺的女大學生,輔導員應及時向學校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學校有關部門可以給這些學生安排勤工減學,也可以適當減免學費,也可給與適當的生活補助。
二、學業問題
在偏遠的農村,思想較為落后,男尊女卑的思想一直延續到現在,女大學生的思想會多多少少受到父輩人的影響,導致有些女大學生對自己的定位不明確,價值觀扭曲,認為女性成年后必然會相夫教子,導致進了大學后學習動力不足,學習倦怠。面對這些現象,輔導員正確引導這類女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只有學好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才能在社會立足,才能根本改變貧困的現狀。
三、情感問題
女大學生的情感問題主要體現在人際交往和戀愛兩個方面。大學是一個由學校向社會過渡的場所,每天接收的信息量相比于高中時代要大得多,學生的思想也更加開放。從大一開始,來自不同地區、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突然要生活在一起,而且要很長一段時間離開父母親人和以前熟悉的朋友,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集體生活中難免會有一些摩擦,而女大學生性格比較細膩,如果沒有找到新的朋友就會感到孤獨,從而產生自閉的心理危機。中國大多數初、高中是禁止學生早戀的,所以到了大學,出于對戀愛的好奇,有些女大學生為了刺激或者跟風去談戀愛,這種戀愛有時會讓她們失去自我而受到傷害,有些還會影響學業前途。輔導員要及時和她們溝通,甚至請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來對這些女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讓她們更快樂自如的和同學室友相處,找到歸屬感,并且對戀愛有正確的認識,不盲目,保護好自己。
四、就業問題
當今社會,由于大學生人才供求的不平衡,大學生就業困難已經是普遍現象,每年都有很多大學生不能就業。而在這個群體中,女大學生就業問題更加嚴峻,這是由長期以來的性別歧視造成的。特別是很多工科崗位,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不招女大學生,但是還是會優先錄用男大學生,這樣女大學生的就業機會就更少了,上大學前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也因此而黯淡。就業問題對女大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會讓她們不自信,甚至是憎恨社會的不公平,逐漸形成心理危機。在一開始,輔導員就可以給女大學生傳達就業競爭壓力大的現狀,并且鼓勵她們努力學好專業課,多進行實踐積累,培養她們越挫越勇的性格,這樣她們在面對就業問題時就會更加自信、勇敢,她們的能力也會得到招聘單位的認可,從而獲得更多就業機會。
五、結語
總體來說,女大學生的家庭貧困問題、學業問題、情感問題和就業問題都可能造成女大學生心理危機,輔導員在女大學生心理宿舍危機干預方面的作用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