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
摘要:教育是民生之本,農村教育的發展對我國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更是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自2007年秋季起,我國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開始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近年來,各省免費師范生政策也在不斷試點推行。免費師范生一般要求在畢業后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學任教一定年限,這必將積極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對農村教育產生巨大的影響。
關鍵詞:免費師范生政策;農村教育
中圖分類號:G6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6-0206-01
一、對免費師范生政策的解讀
1.免費師范生政策解釋。免費教育師范生政策自2007年起實行,是指報考教育部六所直屬師范大學之一后有條件地接受免費師范教育的學生。這是中央為促進教育發展與教育公平采取的一項重大政策措施,免費師范生政策是充分利用各校現有資源為國家培養一批“基礎教育專門人才”。免費師范生畢業后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要十年以上,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的中小學任教。
2.免費師范生政策的目的。其目的是通過試點,積累經驗,建立制度,為培養造就大批優秀中小學教師和教育家奠定基礎。根據全國(省)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需要,重點培養學有專長、勝任多學科教學的小學全科教師和一專多能的初中短缺學科教師。鼓勵熱愛教育事業的師范生們,畢業后志愿到農村學校長期任教,終身從教。推動農村中小學教育事業的進步,從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3.免費師范生的培養方案。免費師范生政策的基本目標是充分利用各高校教學資源為國家培養一批“基礎教育專門人才”和“優秀教師”。強化基礎專業知識,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強化實踐教學,完善師范生在校期間在中小學的制度,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熱愛并忠于教育事業。
二、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
1.師資力量缺乏,整體教學水平較低。農村各方面環境較差,農村教師的工作、生活環境,福利待遇相對較低,缺乏吸引和挽留教師,尤其是年輕優秀教師的條件;教師數量不足工作負擔過重、教學水平偏低、效率不高,且教學熱情缺乏。
2.教師結構不合理。教師性別結構、年齡結構不合理,隊伍老化日益嚴重;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農村學校對音體美等學科不夠重視,沒有配備專業教師,一人多科的兼科現象十分普遍;學科教師結構不合理,嚴重降低了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難以推行。農村基礎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更是缺乏專業有效的教師培訓,加之音、體、美等課程的開設流于形式,教研活動的開展和新課改的推行更是難上加難,也是農村教育水平難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三、免費師范生政策對農村教育的積極影響
1.免費師范生政策擴充農村教師隊伍。免費師范生畢業后要求從事農村中小學教育工作十年以上,這無疑是對師資力量薄弱的農村師源的一種擴充。對于農村教育來說,政策的實行會使以往師范學院畢業生極少愿意深入農村的現象得以改變,同時減輕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的壓力,加強農村師資隊伍建設,對于激發教師尤其是老教師的教學熱情具有重要作用。
2.免費師范生政策在農村教師結構調整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免費師范生的政策不僅會帶來大量的人才資源,更會使男性教師數量增多。同時,年輕的教師資源不僅會平衡教師隊伍,優化教師結構,增強學生興趣,在推行素質教育方面更有積極影響,從而使農村教育存在的教師老齡化、性別結構不合理(男多女少),兼科現象等問題得到明顯的改善。
3.免費師范生對農村學生的學習和個人發展方面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免費師范生作為新一代的年輕教師,本身的教學熱情與耐心對農村學生的學習有巨大的引導和幫助作用。師生間年齡差距較小,溝通更加容易,更便于老師掌握學生的特點,關注其學習情況,及時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從而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4.免費師范生與農村教師間的交流協作促進農村教育的創新發展。免費師范生接受的最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可能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支持,而農村教師多年的鄉村教育經驗以及對農村實踐教學狀況的了解可以與最新的教學理念相結合。通過新老兩代教師的相互借鑒和完善,不僅會使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更有利于農村教學內容的更新創新,從而更加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5.免費師范生政策推動農村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實行。免費師范生的培養計劃對畢業生各方面素質有較高的要求,來自高校的高素質人才深入農村后必將帶來最新的教學理念,全新的教學方法和現代的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從而為新課程改革提供一些方法理論上的指導,為學校開展教研活動以及校本課程的開發提供人才支持。使農村教師由“經驗型”、“辛苦型”向“研究型”、“創造型,轉變。
免費師范政策對于農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及農村教育各個方面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期待更多的高素質畢業生為農村教育貢獻出自己的青春與力量。
指導老師: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