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遠
摘要:在改革開放政策貫徹落實和精神文明建設逐步完善的發展形勢下,我國越發關注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綜合發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作為國家整體精神風貌的重要象征,在文化建設領域有著重要地位,因此有關政府部門把國民的文化素養教育提到工作日程上來。這篇文章以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概念和特點為寫作切入點,就現階段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現狀,引申出加強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有效策略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6-0235-01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國民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越發關注其精神文明的建設和思想文化的培養。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作為提高國民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和城市文明建設的重要標志,在國民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現階段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還處于不完善階段,需要我們改革創新。本文就現階段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在闡述基層群眾文化的發展特點后,重點論述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意義。
一、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概述
(一)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概念和特點
基層群眾文化是從群眾文化逐步演變發展而來,是指由日常生活中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娛樂活動和娛樂基礎建設,經過長期積累而來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基層群眾文化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形成了與眾不同的文化特征。首先,基層群眾文化在內容和形式上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基層群眾文化以廣大人民群眾的興趣愛好為主要文化內容,故基層群眾文化的表現形式主要以舞蹈、音樂、書畫等多樣性的娛樂項目為主;其次,因基層群眾文化受眾群體廣泛,群體之間沒有明確的組織者和組織單位,故呈現松散的基層群眾文化特點;最后,我國的基層群眾文化團體大多由廣大人民群眾出自興趣愛好等因素進行自發組織,在娛樂資源和娛樂項目上的投資具有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
(二)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是新時期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宗旨的必然選擇,同時加強基層群眾的文化建設對于國民整體科學文化素養的提高和精神文明城市的創建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在國民文化中強有力的開展,有助于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城市文化和構建社會主義法制國家,例如:在國民中開展法制文化教育活動,可以在無形之中培養國民的法律意識,構造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基層群眾的文化建設活動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可以滿足國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國民的文化素養水平和城市整體的精神文明風貌①。
(三)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方向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對外開放政策的深入,國外文化逐漸滲透在國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無形之中給我國的傳統優秀文化帶來了較大的沖擊。為保證我國的新型社會主義文化不受到沖擊,我們必須要大力發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
在發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時候,需要我們高舉社會主義旗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潮流中去。與此同時我們在繼承和發展傳統優秀文化的時候,還需要將不同民族的文化進行融合與創新,充分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的宗旨,在社會的各個方面發展適合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內容,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構建社會主義新型基層群眾文化。
二、探究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發展的現狀
(一)現階段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需要我們去解決。第一,現階段我國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在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上大多呈現單一的模式,沒有緊隨時代的步伐,根據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文化需求制定出具有趣味性和創新性的基層群眾文化,同時文化開展的過程過于復雜和繁瑣,很難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興趣,甚至會打擊廣大人民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積極性;第二,基層群眾文化團隊大多數是由群眾根據興趣愛好等因素自發組織起來的,在組織的構成上缺乏有效的組織和規范來激勵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文化建設,同時由于廣大人民群眾自身文化素養的水平較低,很難形成構建基層群眾文化溫馨和諧的氛圍,致使我國的基層群眾文化構建效率較低且長期處于半停滯狀態;第三,由于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我國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也呈現不均衡發展的狀態,加之政府部門忽視對貧窮落后地區的文化建設投入,致使我國基層群眾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長期處于落后局面;第四,我國大多數地區只關注經濟的增長,進而忽視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以至于我國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發展緩慢;第五,我國在發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時沒有緊隨時代的步伐,只給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文化建設的基礎設施,忽視在文化建設思想觀念和文化建設表現形式上進行改革和創新,導致我國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方面沒有明確的目標且過于形式主義。
(二)解決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有效對策
針對現階段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難題,現提出以下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第一,我國在發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時,要根據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文化需求,將其與新時代背景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趣味性元素相結合,制定出能夠激起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積極性的群眾文化內容;第二,我國有關部門在進行群眾文化建設時,要更加注重對基層群眾文化隊伍的建設和基層群眾文化團隊成員的文化素質教育,通過對文化團隊成員的培訓來增強我國基層文化建設的整體水平,同時有關部門應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文化建設鼓勵制度,以此來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投身于基層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參與度;第三,我國有關部門應該應該加大對貧窮落后地區的文化建設投入,使各個地區在平等公正的條件下進行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形成具有地區特色的文化風貌;第四,我國在進行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時,要緊隨時代的文化發展潮流,將時代元素與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相融合,形成目標明確的文化建設路線;第五,建設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時要充分的體現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宗旨,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文化建設的出發點,開展內容豐富和形式多變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
三、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要求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政治的迅猛發展,對我國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構建社會主義基層群眾文化時,要牢牢的把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高舉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將文化發展的公益性特征融入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中;基層群眾文化的構建過程中還應該以基層群眾的切身利益為出發點,遵循差異性與普遍性相結合的原理,呈現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廣泛普及社會各個階層和各階層文化建設各有特色的發展局面。
(二)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有效策略
新時代背景下,如何高效地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成為我國文化構建領域發展的重要項目。第一,對基層群眾文化進行構建時要注重和諧溫馨文化氛圍的營造,良好文化氛圍的形成有助于促進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多樣性文化活動的積極性;第二,要加強對各個地區的基礎文化設施建設,文化的基礎設施是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對文化基礎設施的后續管理與維護;第三,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本質上是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基礎性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場所的公益性文化產業,因此有關工作人員需要本著‘服務至上的原則來進行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第四,在進行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時,需要有關工作人員對地區的文化歷史和文化背景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將地區的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最后制定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基層群眾文化。
四、結語
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充分的體現了我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對我國文化進行繼承與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由之路。
綜上所述,大力發展我國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對和諧民族文化的構建、國家整體文化軟實力水平的提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同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