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彤
管理會計理論最早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80年代末引入中國。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現階段國內管理會計的發展已經不能與瞬息萬變的經濟環境相適應。企業需要結合新的方法理念實現對會計流程的控制與管理。2014年10月27日,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為管理活動提供相關信息和科學方法,為我國管理會計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對管理會計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很有必要。
管理會計的實質是內部信息系統。管理會計是以企業價值的保持與創造為目標,通過一系列技術方法對財務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實現對企業經營活動的控制、規劃、預測與考核,為管理者提供可靠精確的決策依據的管理活動。管理會計工作的全面開展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科學化有著顯著地現實意義。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是會計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近年來我國管理會計理論飛速發展,但是與財務會計相比仍有不足之處。通過二者的比較,進而分析差異,能夠更全面地理解管理會計。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比較
通過對比看出,管理會計相對于財務會計有很多方面存在差異。探究其原因,不外乎各自的內涵與外部客觀環境。
從各自的內涵看。首先,二者的思維方式不同。雖然同屬會計學科大類,但是二者對信息的看待角度卻有所差異。立足于經營管理,我們對歷史信息的處理手段大致為核算、監督,對未來信息卻是以預測、規劃為主。財務會計通過“證”“賬”“表”三大依據對已經實際發生的歷史信息進行處理;而管理會計卻立足整體,通過財務信息解析過去、控制現在和規劃未來。二者對于信息的看待角度的差異是導致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存在本質區別的根本原因。其次,二者的實施路徑不同。財務會計通過對歷史信息的匯總編制對外的定期財務報告,向外界傳遞有助于信息使用者進行決策的信息;而管理會計卻是通過財務信息的深層次加工,實現對經營成果的預測、規劃、決策與控制。
從各自發展的外部客觀環境來看,二者的發展程度不同。自20世紀初“中國會計之父”潘序倫將現代會計思想引入我國,我國財務會計從理論到實踐得到了全方位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理論體系和適宜發展的客觀環境。而管理會計在上世紀80年代才引入中國,較短的發展史意味著我國管理會計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此外,管理會計帶來的新模式還沒有發展到與傳統財務會計相抗衡的地步,人們對會計的認知多數還停留在基礎的財務會計上。二者面對的客觀環境導致了我國目前管理會計發展落后于財務會計。
總體而言,管理會計在國內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學者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西方理論的理解與引用,并不重視將其進行改造以適用我國實際情況。這種情況雖然可以加速對管理會計理論的傳播,但不利于形成符合中國國情的理論體系。中外經濟體制不同,對管理會計理論的要求也不同。引入的管理會計工具(供應鏈管理、全面預算管理、業績考核與評價等)在西方經得起實踐檢驗,而在我國不但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從某種角度來講還延緩了我國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形成。
相對于管理會計,財務會計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適合自己發展的會計準則和規范。我國2007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對財務會計理論和實務進行細致嚴格的規范與約束,為財務會計的發展保駕護航。
管理會計由于涉及到不同學科的內容,使其在國際范圍內并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再看國內,雖然財政部近期頒布的各項指令為管理會計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復雜的市場經濟體制中形成一套讓各方認同的規范卻遠沒那么簡單。缺少統一的制度與規范的制約,使得國內管理會計的發展亂象叢生。
學者們對管理會計的研究僅停留在基礎理論的局面導致了我國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狀。國內對于管理會計實踐的發展是低層次、窄領域的,現階段的實踐多停留在案例分析或特定行業中。現代企業事務日趨復雜,簡單的實踐無法對理論體系的建設提供充分必要的依據。管理會計理論對企業的實踐指導作用不顯著,也是導致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狀的重要原因。
我國無論是經濟體制還是文化環境與西方國家都存在明顯差異,所以在引入西方理論時不能照搬照抄,需要立足國情,在發展的同時應當重視創新的作用。
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根本出發,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我國管理會計發展歷史短,且國內經濟形勢復雜,所以建立契合管理會計發展思路的制度規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關部門要圍繞管理會計理論框架建立與其相適應的體系,規范管理會計的應用流程,使其更具標準化。在管理會計的實施上應將合規性作為實施的首要依據,建立統一的行業規范。
管理會計以增加附加值,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目標,這就要求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必須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在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理論體系的基礎上,應當重視實踐的指導作用,積極推動管理會計理論應用朝著寬領域、多角度、深層次的方向發展,及時總結實踐經驗。尤其在管理會計理論應用方面,對會計工具進行分類細化,幫助企業選擇最優方案,以推動理論廣泛應用于實踐。
管理會計作為近年來引入我國的現代會計體系,雖然基礎理論研究發展迅速,但是在實踐中的應用程度與理論不相匹配。面對國內復雜的經濟形勢,應當立足整體,把創新當作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過理論與會計工具的創新,吸收西方管理會計體系的可取之處,摒棄其不適應我國實際情況的部分,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挑戰,值得研究人員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潘飛,陳世敏,文東華等.中國企業管理會計研究框架[J].會計研究,2010(10):47-54.
[2]孫茂竹.管理會計理論思考與架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3]楊公遂,孫喆.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現狀與前瞻[J].山東社會科學,2010(11):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