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淵
在“營改增”試點方案全國全范圍實施的背景下,物流行業并沒有像其他行業一樣降低了稅負,而且還出現了不減反增的現象。為此,本文以W物流公司為例探究出現這一狀況的原因,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
W物流公司于2004年7月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公司總部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并在河北多個市及其他省份設有子公司,公司注冊資金1.05億,目前,公司已形成“立足河北、互動京津、面向全國”的物流產業發展格局。公司擁有物流聯運公司、鐵水聯運公司、電燃公司等多家子公司。
W公司是從2013年開始試點,因此2013年是它的“分水嶺”。從公司的納稅情況來看,試點前2012年,公司增值稅是總體稅額的31.32%;營業稅是總體稅額的13.71%。試點第一年2013年,公司增值稅是總體稅額的48.72%;營業稅占總體稅額的11.58%。而到了2016年,公司增值稅占總體稅額的73.78%;營業稅占總體占總體稅額的12.07%。增值稅的稅額從2012年到2016年上升了133%,并且每年都在大幅上升,總稅額的占比也由31.32%升至73.79%,一躍成為W公司繳納稅款最多的稅種。而營業稅卻隨著改革的深入,幅度下降了13.84%。流轉稅整體上升達87.86%。
一些成本比如人工成本、折舊這些成本都不能產生進項稅抵扣,所以導致進項稅抵扣不足。
1.降低了公司利潤
從2012年到2014年,W物流公司的凈利潤由的165570107元降至17925729元,下降幅度為89.18%。雖然“營改增”,相對增加的稅額來說,公司的所得稅負稅負下降并不能改變利潤下降的現狀。“營改增”影響凈利潤主要從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這幾個方面,其中營業收入下降了1.71%,營業成本下降了0.33%,營業稅金及附加上升了18.25%,所得稅費用下降了29.38%,在這幾項稅負的共同影響下,導致了凈利潤的降低。
2.減少了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
俗話說現金為王,現金才真正決定著企業財務狀況和日常經營的指標。
W公司于2012年支付的各項稅費為120269101.07元,“營改增”后2013年支付213348297.49元,增加了88579196.43元,增幅73.66%,占2013年經營活動現金凈額的10.3%。隨后2014年也是如此,雖然比2013年略有降低,但都明顯高于2012年,都明顯的給現金流量帶來了負面影響。
3.惡化了公司的財務績效指標
“營改增”對W物流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常用來評價盈利能力的四項指標均表現出大幅下降的趨勢,降幅最高達到了94%,具體情況如下表:
1.沖擊了原有的運營模式
在"營改增"政策實行前,W物流公司憑借在當地重要的影響力,已經演變出了代購代付模式即:購買貨物的企業把代購煤炭業務和運輸煤炭業務全部委托給W企業,W物流企業依靠當地煤炭企業的相關關系為購買方爭取到優惠價格,購買貨款先交于W企業,W企業代購時再交給煤炭供應方。這種模式不僅可以獲得運輸收入和代購費,還可以將預收的貨款變成流動資金進行多種投資。"營改增"之后,為了防止偷漏稅,在征稅管理工作上愈發嚴格,稅法對款項支付方面的管理有著明確規定:納稅人所支付款項的企業,必須與提供貨物或服務并開具抵扣憑證的企業一致。有了這項規定,企業為了獲得進項稅不再從W企業代購,而是直接向供貨方付款購買。雖然購貨方在W物流公司的鐵路運輸業務可以取得11%的進項稅抵扣,但是比起直接向供貨方購買可以按購買貨物獲得17%的進項稅來說還是差了很多。因此大部分購買方都放棄了代購代付模式轉為直接購買,這對W公司原有的營運模式產生了很大的沖擊。

W物流公司2012年至2014年的盈利能力指標對比
2.挑戰了車輛掛靠的經營模式
W公司對于金屬材料、鋼材、電纜等重型貨物的銷售,在運輸方式選擇上通常選用陸路運輸的形式,為了節約成本W公司采用"自營車輛經營模式"與"掛靠車輛經營模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掛靠模式能夠有效減少用在陸路運輸車輛與工具上的成本,把公司的資金集中在其他運輸方式的設備購進和維護上;另外,掛靠的車輛僅僅是為了獲得運營資格掛靠在W公司名下,其實際所有者仍是車主,所以車輛的各種費用指出并不由公司負責,而是交由車主個人負責,以這種方式有效避免公司對車輛過多的管理支出和營運支出,降低成本,同時W公司還能夠從車輛的運營收入中獲取一部分作為掛靠的回報。但"營改增"之后,如果還是采用掛靠經營,則掛靠車輛在運輸過程中的燃油費用和維修費用無法獲得進項稅額,無形中加重了公司的稅負。
1.合理使用售后回租
購進包括各種機械車輛在內的各種固定資產,一直是W公司一項巨大的支出,已購進的資產肯定無法獲得抵扣,而公司又不可能每年去買進大量的固定資產來抵扣增值稅,所以資產售后融資租回是很好的一種獲得抵扣的方式,在購買機械時可以獲得一次抵扣,而回租交租費時又可以進行二次抵扣。
2.關注供應商的身份
雖然諸如采購、維修、運輸等業務成本是可以獲得進項稅的,但是如果供應商是小規模納稅人,那么因為無法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所以還是無法進行抵扣,所以,公司需要時刻關注納稅人的身份轉變,盡量選擇一般納稅人身份的企業來進行合作,如果小規模的合作伙伴身份發生變化,也要及時溝通,爭取盡快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
3.改變薪酬支付方式,鼓勵員工定點采購
首先,W物流公司需要明確運輸路線和路線上可以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加油點,爭取與這些企業合作來獲得郵費和運輸費的抵扣;甚至還可以合理的利用這些站點的加油卡,把這些卡片作為工資或者獎勵發放給司機。以便公司獲得更多的進項稅額。
1.區分不同業務收入,避免混業經營
眾所周知,我國法律規定,關于混合業務,如果公司能夠合理區分則分別計稅,如果公司管理水平不高而無法區分那么就會從高計征。因此要提高物流公司的管理水平,盡量細化各種業務做到能夠合理區分。還可以利用各項業務的性
2.合理選擇納稅人身份
物流業是一項涵蓋十分廣泛的業務,不僅包括了物流、倉儲、搬運等業務,甚至還包含了銷售、報業、食品業等細小行業。物流企業應該選擇將主要的業務保留,講其他細小瑣碎的業務拆分出去,設立成為小規模納稅人的子公司,但是要注意,這里需要進行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規模納稅人需要繳納稅負的大小進行比較。就拿稅率為6%的倉儲業務而言。我們來計算一下他的平衡點,以確定哪一種身份可以減輕稅收負擔。余額=增值稅增值稅/增值稅稅率×100%=50%,如果此業務的實際增長率高于50%,則可以把此業務拆分出去,如果相反則保留身份更為有利。
舊的經營模式已經無法面對“營改增”帶來的新挑戰,我們需要把細小的資整合到一起,把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的信息聯系到一起,從基礎的物流配送模式轉向代購轉銷、物流金融等多方位供應鏈一體化的模式,以物流業務為核心,實現現代化的物流模式。就拿應對營改增對掛靠模式的沖擊來說,公司可以把購買的新車賣給司機,然后簽訂相關合同,油費維修費改由公司來承擔,司機按期還款,營運收入分成來進行,這樣公司不僅可以獲得購買車輛的抵扣,還能獲得燃油維修費的進項。
就目前情況來看“營改增”確實給物流行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帶來了負面影響,但是這只是暫時的,而且國家也在調整相關的優惠政策,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運行,“營改增”與物流業一定能步入正軌。
另外,為了筆者選取了受“營改增”影響較為大的企業,企業受到沖擊也有自身經營問題的部分原因。并且筆者并不是稅務專業的學生,所以相關方面還會存在一些不足,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W物流企業和相關企業,為他們帶來一些可行的應對措施。
參考文獻:
[1]馬蔡深.“營改增”背景下的分稅制財政體制變革[J].稅務研究,2014(7).
[2]褚思信.“營改增”對物流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經濟縱橫,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