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聲明 李俊強
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探討起源于歐美國家,中國國內對社會責任探究的進程則比較遲緩,出現于上世紀90年代,興盛于近十年。我國相關監管部門越來越重視上市企業的社會責任執行情況,規定企業每年定時公布并評價本公司社會責任執行的具體情況,自主地向公眾實體發布公司社會責任的報告。2009年7月,上海證券交易所還出臺了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數,旨在指引上市企業主動響應,積極履行其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此外,還為海內外廣大的投資商設置了新的投資標的指數,從而助力中國社會責任領域投資的發展,進而督促上市企業更加積極地履行社會責任。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有時候會負債經營,占用債權人資金,因此應對債權人負責,即能夠及時償還負債。企業應保證公司財務穩健,確保有充足且可供隨時支配的現金流;在最大程度上滿足股東對利潤需求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不得損害債權人利益。
對債權人的社會責任評價指標主要是資產負債率。該指標衡量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該指標越小,說明負債在企業資產總額中的比重越小,凈資產對債權人的債務越有保障,債權人的債務越安全。判斷企業對債權人社會責任的核心是企業償還債務的潛在水平。債權人最在意的是能否及時拿到本金和孳息等,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值反映公司總資產中有多少是由借款組成的,資產負債率是判斷公司負債程度的總體指數,指標數值越大,公司財務上資金風險越大,則對債權人越不利。
股份制公司的投資人或出資人叫股東,股東有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利,有依照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規定獲取紅利、共享公司破產清算后剩余資產的權利。無論股東占有的股份多少,均是公司的所有者,企業首先要對其負責。
對股東的社會責任評價指標主要是每股收益,即稅后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是普通股股東持有每一股能享受的凈利潤或需承受的凈虧損。每股收益是表示企業營運成果的重要指標。
為保證國家機器連續有效運行,必須有巨額的財力支持。政府資金來源有稅收收入、債券收入、國有資產收入等等,共同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以提供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因此企業作為公共服務的享有者理應及時足額繳納相關稅款和罰金,不可偷逃國家稅金。
對政府的社會責任評價指標主要有兩個,一是本年繳納的稅金總額。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企業在創造價值、追求利潤的同時,應為政府增加更多的稅收收入,其中包括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等。二是提供的就業崗位,即企業應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中國是個人口大國,促進大眾就業,有利于國家穩定,提升國民經濟收入。因此,企業每年為社會提供的工業崗位的數量變化狀況反映了是否對政府的責任盡責。
任何企業不可能單純依靠機器設備就能持續有效運轉。員工也是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員工在企業創造利潤過程中發揮很重要的作用,負責使用設備,有效組織生產,員工的勞動是創造利潤的源泉。因此,企業應當善待員工,提升員工福利。其中,包括建立健全的薪酬體系,晉升考核標準等等。
對員工的社會責任評價體系主要有:一是年均工資。該指標反映本企業年人均工資,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員工工資水平。該數值越大,則說明企業為員工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保障,能滿足職工的合理物質需求,依法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二是人均年工資增長率。工資增長率能夠客觀反映職工每年工資總額增長的水平。企業應根據職工工作績效、通貨膨脹程度以及經濟形勢,及時調整薪金水平,以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工資的增長與否,關系到職工日常生活能否得到改善,能否提升幸福感。員工工資增長率越高,表明企業包括薪酬體系、激勵機制等在內的用人制度越完善,越能體現對員工履行了社會責任。本文將圍繞上述指標展開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狀況,本文以海南海虹企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展開典型調查。海虹企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虹控股,公司原名海南化學纖維廠,系1986年4月成立的國有企業,1991年9月經海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改組為“海南化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1月30日,“瓊化纖A”在深交所上市交易,1994年11月1日公司更名為現名。作為海南省最早上市的公司之一,雖然控制權幾經轉移,但是經營地仍舊在海南,對海南省地方財政稅收收入一直都有較大的貢獻。本文調查海虹控股社會責任執行情況,有助于了解海南省內上市企業執行社會責任過程中的現存問題,對我們國內上市企業的社會責任盡責狀況存在積極的參考作用。
選取2013年-2015年海虹控股各指標數據與行業中值進行對比分析,分析結果如下圖所示。
由圖1可知,資產負債率行業水平近三年均在25%上下浮動,變化不大。然而,海虹控股的資產負債率遠不到同行大環境的程度。2015年海虹控股的資產負債率僅為6.87%,不到行業水平的四分之一。這說明借款在海虹控股的資產總額中比重非常小,其一般會選擇發行股票進行籌集資金。海虹控股長期償債能力高于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的行業水平,債權人則越有可能按時收回本金和利息等,凈資產對債權人的債務越有保障,債權人的債務越安全。表明其履行了對債權人的責任。

圖1 對債權人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對比分析圖

圖2 對股東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對比分析圖
由圖2可看到,信息技術行業近三年每股收益均在0.2元/每股以上,整體呈現下降態勢,但收益狀況良好,2013年每股收益行業水平達到0.38元/每股。海虹控股的每股收益近三年的走勢,與行業趨勢大致相符,出現逐年下滑現象。但是,海虹控股每股收益每年均低于行業水平,與行業水平差距較大。每股收益是表明公司贏利能力、評價經營成績的重要參考指數,海虹控股2013年至2015年每股收益數據表明,雖然給股東帶來了收益,但是每股收益水平低于行業中值,說明沒有較好地履行對股東的社會責任。
由圖3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出,信息技術行業繳納的各項稅款總額每年遞增,2014年較2013年增加29%,2015年較2014年增加44.70%,增幅明顯。紅色折線圖表示海虹控股每年繳納的稅款總額,每年均在行業中值以下,其中主要原因是海虹控股的部分子公司是劃入高新技術企業的,可以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

圖3 對政府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對比分析圖(一)

圖4 對政府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對比分析圖(二)
企業每年提供的工作崗位是本文中衡量企業對政府的社會責任另一個指標,信息技術行業區別于傳統的加工制造業,具有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的特點,因此員工人數相對加工制造業而言比較少。由圖4可知,信息技術行業每年提供的工作崗位逐年遞增,2015年已經突破兩千人。海虹控股2013年員工人數629人,到2014年則猛增至1028人,增長率達到63.43%;到2015年增至1581人,較2014年增加553人,增長率達53.79%。雖然近兩年增長迅猛,但是仍然遠低于行業水平。

圖5 對員工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對比分析圖(一)
圖5反映信息技術行業以及海虹控股員工年均工資水平,由藍色折線可看出,信息技術行業整體上人均年工資逐年上升。經計算2014年較2013年增長3.81%,2015年2014年增長6.19%。由紅色折線可見海虹控股的人均年工資明顯逐年下降,2014年和2015年均達不到行業水平。再進一步分析海虹控股近幾年財務報表報得知,可能原因有: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子公司增多,由于子公司所處地區不同,工資薪金水平差異較大,在合并財報中雖然支出的各種工資福利費多了,但是總員工規模的增加攤薄了年人均薪水層次。
由圖6可知,信息技術行業人均年工資增長率逐年上升,保證了工資的實際購買力,因為考慮到通脹因素,如果每年領取同樣金額的工資,則實際上是相當于降低了工資水平。所以只有保證每年工資增長大于通脹因素對貨幣的購買力影響時,員工的權益才得到保障。因此得出結論,整體上行業工資增長率處于正常水平。觀察海虹控股的折線圖,可見其工資增長率低于行業水平,且人均工資增長率近三年均為負值,即人均年工資逐年下降,員工生活質量受到沖擊,員工的生活水平沒有得到有效提高。結合員工年均工資進行對比,說明海虹控股沒能很好地履行對雇員的社會責任。

圖6 對員工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對比分析圖(二)
本文設計的六個評價指標中,海虹控股只有資產負債率優于行業水平,對債權人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在行業中值水平之上。其余五個評價指標均達不到行業水準,而且有的指標與行業數據差距較大,表明海虹控股社會責任履行情況沒達到行業中值水平。綜合社會責任評價指標以及社會責任報告相關內容,本文得出結論,海虹控股相較于信息技術行業整體水平而言,社會責任履行狀況較差,低于行業水平。
上市公司應當把履行社會責任作為企業自身一項應盡的義務,與生產經營活動和公司戰略同步進行。公司不能只追求經濟利益、維護股東權益,還要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良好的售后服務,維護雇員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熱心治理恢復環境,進行公益捐贈等,努力為股東創造利潤、為員工提供福利、為社會承擔責任,促進公司與全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尹開國,施婷婷,汪瑩瑩.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影響研究[J].財會通訊,2015,(01).
[2].程華安.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問題的實證[A].統計與決策,2013,(2).
[3].潘成林.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制度實證研究[A].稅務與經濟,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