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妍
(一)區塊鏈技術的本質。區塊鏈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加密貨幣體系的核心支撐技術,以去中心化為主要競爭力,能夠運用數非對稱數據加密、時間戳技術、分布式結構和智能合約等手段,在每個節點進行點對點交易,該過程無需信任認證,方便準確,從而為解決目前利用中心化結構運作所帶來的高成本、低效率、低信任度提供新方案。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交易由交易雙方面對面交流演變為交易雙方通過第三方中介交流,這個過程中節省了交易雙方的時間成本、鞋底成本等一系列不必要的支出,但同時也創造出了“不信任成本”。簡單來說,區塊鏈技術即為所有人共同參與記錄信息、存儲信息的技術。在過去,這一工程大多是由第三方來做。
(二)在各個領域的應用。目前,區塊鏈的技術不僅僅局限在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使用中,而是進一步擴散了場景范圍。但從區塊鏈的理論技術層面來看,圍繞區塊鏈技術可以開發出豐富實用的服務和產品,不僅在金融支付領域,更貼切的說,它會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服務中去。
本文關注的區塊鏈階段,是在貨幣、金融領域之后的社交情景。當他可以自如的運用到任何一個社交場景中時,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勢必會趕上互聯網的勢頭,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帶來一個全新的時代。
在區塊鏈之前,所有的交易記錄被統一儲存在一個中心里,而這種中心化的特點極易引起不信任問題,尤其是在社交中的諸多場景中,如果信息被一個中心控制,始終處于不安全的位置。而區塊鏈技術采取的是一種全網集體的記錄方式。
這種儲存方式最顯著的特征是分布式,而分布式又不僅僅體現在儲存上,也體現在了數據寫入的過程中。在數據信息產生時,全網可檢測到該信息并進行記錄,在全網每一個節點進行記錄的同時也在檢測著其他節點記錄的準確與否。當大部分節點認可這項紀錄時,它被允許寫入區塊中。而在儲存的過程中,由于每一條記錄都會關聯在上下兩個相連的區塊中,這兩個區塊又與其他的區塊相連,這就充分保證了每一條記錄在全網的永久儲存。因此即使少數網絡被黑客攻擊無法讀取,也有無數的備份可以追溯。去中心化的特點將鼓勵區塊鏈技術在社交應用場景中發揮作用,本文將以近幾年盛行的打車軟件服務為例,解釋區塊鏈技術如何應用以及能夠創造怎樣的成果與效益。
(一)打車軟件發展現狀。根據2017年最新數據顯示,滴滴打車的補貼金額從最初的每單13元在12月份降到了每單5元,截至3月份,兩大打車軟件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滴滴打車注冊用戶8260萬,司機83萬,日訂單數1500萬單。在這樣迅猛發展的情況下,卻隱藏著信息安全、服務不到位等問題急需解決,在目前技術發展無法涉及到的領域中,需要區塊鏈做出貢獻。
(二)運用區塊鏈技術,安全性將大幅度提升。從目前市場看,優步、滴滴出行等應用較為廣泛的軟件,他們充當的角色就是乘客和司機之間的第三方,這是生活中的一大隱患,在使用服務時,我們的身份信息留在了大量的軟件后臺中,帶來了安全成本,第三方成了我們必須要相信的中介人。
打車軟件涉及用戶信息泄露漏洞數量

如圖所示,打車軟件在客戶信息保護方面不盡完善,這并不是這一個軟件特有的安全隱患,凡是涉及到互聯網的應用軟件都無法避免信息泄露的問題。
而區塊鏈技術因其具有的非對稱加密算法起到了一定的個人信息保護作用。該算法通常在加密和解密的過程中使用兩個非對稱的密碼,分別稱為公鑰和私鑰。公鑰可全網公開,密鑰對全網保密,公鑰對交易信息加密,私鑰對交易信息解密。
所以如果一對密鑰滿足以下兩個條件:①其中一個密鑰負責加密,同時只有另一個對應的密鑰才能解開;②其他人無法通過已知的公鑰推算出相應的密鑰,即把這一對密鑰成為非對稱密鑰。這一技術可以在保證交易的安全性的基礎上進一步保證交易的私密性,在數字簽名、信息加密和登錄認證等多項場景中加以運用。
以打車為例,如果它的核心底層技術是區塊鏈技術,那么它就不需要第三方來充當乘客和司機的橋梁,乘客只需利用區塊鏈提出自己的需求,該信息被全網檢測,確認正確并進行非對稱加密后嵌入含有特定訪問控制規則的智能合約,這一合約部署在一個區塊上,當某一符合條件的司機得到這個公鑰后用私鑰解密,交易完成,不需要承擔因中心機構的信用缺失而導致的資金風險,并且該交易過程全網皆有記錄,保證了雙方的安全性。
(三)運用區塊鏈技術,乘客需求進一步細化。據調查顯示,使用打車軟件的大多為高收入人群,這些人對于乘車的要求將不僅局限在費用以及速度上,而是對這段旅程的舒適度提出了新的要求。85.3%的乘客對于車型、司機性別、車內環境等具體的條件有要求。
現行技術要實現上述功能,要利用大數據的手段,匹配率低且效率不合理,而利用區塊鏈中智能合約的可編程性,簽署方可以在合約上添加任意雙方協商一致的條款,直接全網尋找符合要求的服務。
(四)運用區塊鏈技術,雙方可以追溯彼此的過往交易記錄。在目前的軟件上,我們選擇司機時所能看到的僅僅是系統提供的過往交易記錄以及乘客的評價,這兩份資料的可信度皆一般。更為客觀的信息是司機從使用到目前為止所有的交易項。而運用區塊鏈的時間戳技術,乘客可以追溯到司機的第一筆交易記錄。
為了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區塊鏈分區塊記錄,然后連接成鏈。區塊包括塊頭和塊身,塊頭用于鏈接到前面的區塊并且為區塊鏈數據庫提供完整性的保證,塊身則包含了經過驗證的、塊創建過程中發生的價值交換的所有記錄,這些記錄建立在一個個的區塊上,彼此互相依存,拿出任意一個區塊都可以得到整個交易的全部過程,而形成的記錄不可篡改。
運用上述技術,乘客能看到的信息將不僅僅局限在其是否成功完成了過往交易,還包括司機的服務態度、車內的舒適程度等各個細分項目的指標,并且可以保證該記錄的真實性與完整性,乘客看到的將是一個完全客觀、依靠數據形成的信息資料。同樣,司機也可以通過追溯乘客的信息來決定是否簽署該項合約。
(五)運用區塊鏈技術,支付系統將進一步完善。該項功能將聯系到區塊鏈對于金融支付系統的全面應用。金融市場中信用問題無疑是一大難題,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系統可以自發產生信用的特點與金融市場所需的完全契合。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金融脫媒”,傳統交易模式下需要銀行、交易所、證券公司等機構多重協調、層層把關,而利用區塊鏈自動化智能合約和可編程的特性,可以提高支付的效率,降低交易的時間成本。同時,區塊鏈即時到賬的特點將會進一步節約時間成本。
(一)安全問題。盡管區塊鏈相較互聯網而言在個人信息保密上有了進一步的突破,但仍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隨著計算機等新技術的發展,區塊鏈的非對稱加密機制將面臨著被破解的可能性。而區塊鏈的隱私保護也存在風險,區塊鏈內的交易記錄并非完全匿名,而是通過地址標識實現數據傳輸,地址標識與使用者的現實身份沒有直接的聯系與指向性,但區塊鏈的數據是完全透明的,隨著身份認證技術的發展,未來根據地址標識進行身份認證和定位未嘗不可。
(二)技術問題。目前區塊鏈發展的階段仍處于實驗室的開發階段,或者說,只是一段程序。并沒有像互聯網一樣擁有網頁平臺、app軟件可以實際應用,區塊鏈與人們的生活應用仍欠缺一個橋梁,而上文提到的打車軟件或許可以作為區塊鏈實際應用的橋梁。
(三)容量問題。區塊鏈的一大特征就是一條鏈上儲存所有的交易記錄,在帶來交易雙方追溯以往信息的優勢以外,也帶來了容量壓力,這在未來也是區塊鏈面臨的一大難題。它降低了區塊鏈運行的效率,根據目前的數據顯示,比特幣區塊鏈每秒僅能處理7筆交易,極大的限制了區塊鏈在金融高頻交易場景中的應用。因此也帶來了一個現實的問題,區塊鏈是否要選擇日常應用作為中轉站,進而應用到金融行業。
(四)競爭問題。人們會下意識地選擇更有效更便利的技術,區塊鏈具有獨到的安全措施,它的信息傳遞給全網人員,卻只被擁有私鑰的人才能解密打開信件,但量子技術也能做到這個層面,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同樣高效安全,這對于區塊鏈而言是一大競爭對手。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技術的發展,無論區塊鏈技術能否運用到日常場景中,它的出現就意味著科技的進步,也昭示著未來會出現更多新產品,我們要做的,是客觀冷靜的看待新技術,不能急于求成的應用,也不能直截了當的放棄,而是參考以往的經驗,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按照目前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形勢,它還不能直接全面的應用到金融等高精尖行業,只有部分成熟的功能可以作為參考,但在日常生活中,例如打車這樣頻率高、需求大的場景,區塊鏈技術可以小試拳腳,或許會帶來新的技術革命熱潮。
[1]穆啟國.區塊鏈技術解析和應用場景暢想[J].川財證券研究報告,2016,13-15.
[2]楊濤,王斌.去中心化金融與區塊鏈[J].金融博覽(財富),2016(6),18-19.
[3]徐明星.OKCoin徐明星熱談區塊鏈應用[J].科學中國網,20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