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童
摘要:在流行音樂演唱中,技術與情感是極其重要的兩個方面。技術是基礎,情感是靈魂。只有當“技術”與“情感”完美融合,才能使歌唱技術轉化為歌唱藝術,從而達到理想的歌唱境界。本文從演唱技術與情感的內在涵義以及兩者之間的美學關系等方面深入探討在流行音樂演唱的不同階段,應如何協調與權衡技術與情感的側重度,以期達到歌唱技術與情感表現的平衡。
關鍵詞:流行音樂演唱;技術;情感;側重度;平衡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3-0083-01
作為歌唱藝術,技術與情感是一個整體,是血與肉的關系。但是它們作為聲樂演唱的兩個方面,又是可以獨立存在的個體。事實上,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
一、歌唱中技術與情感的內在涵義
1.技術是歌唱的基礎。聲樂藝術,先要有聲音才能表達音樂的情感。好的聲音是要依靠歌唱的技術才能實現的。加強聲樂技能技巧訓練是尤為重要的,它包括對音高、節奏、速度的準確把握,氣息的運用,共鳴,發聲器官和肌體歌唱的狀態,歌唱中的咬字等等。歌唱技術是歌唱存在的基礎條件和傳遞載體。音樂沒有聲音是不能稱之為藝術的,也不能打動聽眾的內心。
2.情感是歌唱的靈魂。歌唱是以抒發人的情感為主要任務的,人的情感豐富多樣,有喜、怒、哀、樂、愁、悲等不同的情緒。作曲家在創作一首作品的時候,一定是反映了一個時期或某個時代的精神,或是當下作者的心境,這就要求演唱者要深入分析作品,了解作者的簡介、時代背景和創作靈感來源,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調。揣摩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感。借助聲音技巧塑造人物形象,抒發情感,以此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二、聲樂演唱中技術與情感的美學關系
“以聲傳情,寓情于聲”這是我國古人對歌唱的智慧總結。對于聲樂演唱來說亦是如此。技術與情感在聲樂演唱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兩者缺一不可。如果歌唱者只是一味的追求聲音,就會成為一個發聲的“機器”,毫無情感可言,即使聲音再漂亮,技術再高超,吐字再清晰,其演唱仍然是毫無感染力的,打動不了自己更感動不了觀眾。當然歌唱者能否很好地“傳情”的前提是不再受歌唱藝術中聲音技術的制約。如果一個歌唱者不具備一定的聲音技術條件,沒有駕馭聲音的能力,即使他對聲樂作品理解的再深刻,感情再豐富也無法表達音樂的真實情感。
總之,有聲而無“情”,聲音技巧再高超也只是盲目炫技,有“情”而無聲則是窮做戲而不能很好地傳“情”。技術是基礎,情感是靈魂,以聲傳情,寓情于聲。這就是歌唱藝術中的“技術、情感”的美學關系。
三、聲樂演唱學習不同階段技術與情感的側重關系
1.初級階段:無情無聲:側重點加強聲音技術的訓練。在學習聲樂之初,最基本的聲音觀念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大部分演唱者只是簡單的模仿正確的聲音并不斷加以鞏固,以我自身為例,剛開始學習聲樂時的狀態通常是顧頭不顧尾的。注意共鳴、位置、氣息等技術方面較多時,往往就忽略了情感的投入。個人認為在這一階段應該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聲音技術的訓練上來,我們只有具備了一定駕馭聲音的能力之后,才能有精力去表達作品的情感。因此,聲音的技術訓練不僅是初級階段的聲樂學習者的重點學習內容,而且是處于任何學習階段的聲樂演唱者都不能忽視的。
2.中級階段:有聲無情:側重點注重情感表達。有一些聲樂學習者經過多年的刻苦訓練,基本功很扎實,技術掌握也很嫻熟,挑不出什么毛病來,可是參加大賽時卻總是拿不到好的名次。究其原因,就是過于注重聲音,而沒有走進人物角色,這樣的演唱是不能打動聽眾的。老師輔導時曾說:“你們的演唱到達這個階段,我再強調哪個字強一點,弱一點;哪個音長一點,短一點都沒有太大的意義,關鍵是你們在舞臺上要“瘋”起來,你就是所要飾演的這個人物角色,一個好的歌唱演員不僅要唱的好更要演的好”。情感的表達是建立在聲音技術的基礎上的,在一定條件下,情感也可以反過來帶動聲音技術。在這一階段要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情感上。掌握一個“度”,情感不到觀眾不會走心,情感過了也會讓人感覺“假”。只有恰到好處的表現作品的主題才能感人肺腑,動人心弦。
3.高級階段:聲情并茂:以情帶聲,寓情于聲。能夠到達這個階段,全面把握技術與情感是很不容易的。重技術輕情感或重情感輕技術都不能獲得聲情并茂的演唱效果。可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經過前兩個階段,允許自己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把主要的注意力分配給其中的某一方面。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對于內容的表達和技術訓練兩者都要交叉進行,時有側重。當然最終呈現在舞臺上的藝術效果是聲情交融在一起,這樣才能激起聽眾的情感共鳴。
技術與情感是聲樂演唱中的兩個最主要的方面,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我們應該協調與權衡兩者的側重度。既不能只注重歌唱技術而忽略情感的投入,也不能只有豐富的情感而丟掉歌唱技術。惟有把“技術”與“情感”完美融合,聲樂演唱才能獲得“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