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要:板胡,是我國民族樂器中一個很有特色的拉弦樂器,因其共鳴箱的一端蒙以木板而得名。共鳴箱體多數是由椰子殼制成,蒙上薄木板后,發音高亢,明亮。因其聲音獨特、音量宏大、音色尖銳,所以在各個地方戲曲樂隊中,都是承擔主要伴奏樂器。后經過演奏家們的研制,探索,又搬上舞臺,作為一種獨奏樂器呈獻給觀眾,并取得很大成功。
關鍵詞:地方戲;板胡;演奏
中圖分類號:J63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3-0120-01
由于板胡早期的時候使用的是絲弦,如果手指直接按弦,聲音發暗,而且拉力太大,弦很硬,會傷手。所以需要戴特制的指套才可以,這樣便于滑弦,揉弦、打弦等技巧的使用。久而久之,形成了板胡獨特的演奏風格,后經改進,使用了鋼弦,使板胡音色、音質得到更好的改善,用弦雖然改了,演奏風格卻傳承了下來。
中國的地方戲曲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各地方言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行腔方式,那么伴奏也是一樣,要隨著行腔的變化去為音樂服務,要緊密配合演員,經過多年的探索,形成特有的風格。下面談一下幾個劇種的區別。
河北梆子板胡:屬于高音板胡共鳴箱體很小,面板直徑大概8-9厘米左右,千斤高,定弦低多以6 3弦為主,戴三個指套。指套由音圈或不銹鋼等制成,外面包有驢皮或牛皮。滑音有自己的特點,揉弦以按揉為主,聲音飽滿,富有激情,隨著演員的唱腔,高音需要換把在下把完成,由于指套很窄。難度很大,所以在練習的時候,就要求多注意音準。因為帶著指套再換把,很難控制。弓子要拉的滿,非常熱烈夸張。
評劇板胡:評劇是由蓮花落發展而來的,最初小戲班子的樂器就是用的河北梆子板胡。板胡制式基本一樣,屬于高音板胡。只是因為唱腔不同,定弦也不同,常用的15弦52弦,后又發展出了26和63弦,千斤低,滑音的位置跟河北梆子有很大區別,外弦多數定A或更高的B,所以音色更加明亮,穿透力很強。運弓講究滿宮滿調,氣勢如虹,由于千斤低,指距很近,練習時更要嚴格把握音準,女腔基本不換把,男腔經過實踐研究出了評劇大板胡,共鳴箱變大,俗稱大瓢。定弦低四度、千斤提高、指法與二胡接近,戴指套音色很有特點,下把要換把,經過幾代人的苦心研究,唱腔有了新意,為豐富行當做出了貢獻。由于行腔和定弦的不同,評劇板胡的揉弦以滾壓結合居多,經驗證明,按揉聲音死板,也影響手指靈活。滾壓結合聲音通透。比較細膩。再結合打弦的技巧,腔體的發聲高、寬、亮。
絲弦板胡:這里說的絲弦是流行于石家莊一帶中路絲線,伴奏樂器板胡也是從河北梆子借鑒過來的,共鳴箱體要比河北梆子的大一些,屬于中音板胡,戴四個指套,不銹鋼制,指套比較大,絲弦的表演奔放,夸張,所以板胡的伴奏也隨著演員的情緒,很有特點。運用了很多壓弦,摟弦的技巧,有的時候類似于人聲哈哈大笑的感覺,很是詼諧幽默。經常因為壓弦力度太大,造成斷弦的場面。板胡學習多是口傳心授,因為樂句夸張,記譜不容易,練習時要多揣摩,模仿演員的演唱。
豫劇板胡:共鳴腔體大,屬于中音板胡,戴三個指套,不銹鋼制,指套較大。千斤高,定弦為四度,36演奏風格鄉土氣息很濃,因為四度定弦,滑音很有其特點。也因為定弦的不同,練習時要掌握其特點,才能拉出來特有的韻味。共鳴箱加大,千斤提高,板胡的音質也有很大區分,略帶沙啞,所以演奏時力度的掌握很關鍵。
晉劇板胡:共鳴箱體很大,屬于次中音板胡,戴三個指套,不銹鋼制,弓子有的是竹板制成,弓毛較多,這也是由于箱體大,聲音低沉,不容易出聲的原因,演奏時與二股弦配合,二股弦形似于京胡,筒稍大,蒙面板,千斤低,也戴有指套,聲音清脆,特別高調,與晉劇板胡配合起來一高一低,非常有特點,可謂相得益彰。在這里板胡扮演的像是低音樂器,非常好聽。
山西還有很多劇種都是用板胡,大多都戴指套,共鳴箱體大部分是中音。
秦腔板胡:屬于中音板胡,不戴指套,千斤高,定弦低,換把演奏。唱腔高低起伏較大,伴奏也隨著演員有大量的下把位演奏,聲音圓潤,透亮,演奏與二胡指法接近,為了夸張的表現,摟弦的技巧尤為突出。唱腔也極具特點,表現的是黃土高原那種悲涼的感受,所以伴奏時也要充滿激情,秦腔板胡為歌舞獨奏的板胡提供了很多的借鑒,在板胡的研制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包括一些獨奏曲的創作,也提供了很多素材。練習時要注意對西北風格的把握,摟弦的技巧要千錘百煉才能拉出韻味。
東北地方戲板胡:東北地方戲包括有二人轉、拉場戲、吉劇、龍江劇等等。音樂以二人轉為母體。傳統的二人轉板胡是借鑒評劇板胡,千斤略高,定弦外弦一般定G,內弦定C,戴指套。傳統的唱腔弦高腔低。后經文藝工作者進一步規范,把調式降低,板胡使用中音板胡。不戴指套,定弦有52弦、63弦、15弦和26弦等。演奏方法跟歌舞板胡相同,滑音具有自己的特點,保留了一些東北地方戲特色。
演奏以上這些地方戲曲的時候,最需注意的是掌握唱腔特點和處理手法。要潛心研究每個劇種伴奏的技術要領,尤其是滑音,從哪里滑,滑到哪個音符,都有嚴格的要求。每個劇種都不一樣,還有打音的處理,揉弦的區別。另外,戴指套的運用和不戴指套的技巧。用的不好就會適得其反,甚至于怪聲怪調,雖然同為板胡,卻各自又各自的演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