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潔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精神文化的建設已經成為我國城鄉建設方面的重中之重,基層群眾也越來越追求高質量的文化生活。本文主要闡述了基層群眾文化的定義和特點,分析了當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提高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策略,以期對相關從業人員有所借鑒意義。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創新
中圖分類號:G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3-0223-02
現階段,群眾文化活動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開展豐富多樣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關系到千家萬戶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工程,是一項需要堅持不懈的工作。因此需要廣大文化工作者,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了解清楚當前所存在的問題,開展和組織好各種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一、基層群眾文化的相關概述
(一)群眾文化基本定義
群眾文化的主要要素是廣大的人民群眾,且以自身作為文化活動開展的主體,以娛樂、滿足精神生活為目標。并且,群眾文化也是群眾表達其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且這種文化的發展是貫穿于廣大群眾所有勞動和生產全過程的,以此在群眾的參與下得到良好發展。并且,因群眾的積極參與,使得文化活動才更加具有價值和意義,才能獲得更多美德享受,這對提升群眾審美情趣、藝術修養具有積極作用。
(二)群眾文化的基本特點
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也是具有其獨特特點的,其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在活動地點的選擇上是以群眾所聚集的公共場所居多,以此能夠滿足群眾參與集體文化活動目的;其次,群眾所選擇的文化活動項目既有其感興趣的項目,也會積極的參與到一些其不是特別感興趣的文化活動中去;如對參與人數進行了解,其參與形式上可以以個人,也可以以群體形式所活動。
二、當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活動設施存在較大不足
文化設施是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基礎條件,對于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對現今基層文化活動設施進行了解,諸多地區對于群眾文化活動不夠重視,且在經費上多用于經濟增長方面,反而對于群眾文化生活活動無法提供良好支持。開展各類舞蹈活動,需要具有場地和基礎設施,具有越完善的設備條件及場地,越能更賤完美地開展活動,防止發生不必要的衍生問題。如果擁有專門的活動廳、舞蹈排練廳及音響器材等場地和設備,更加能夠降低問題出現的概率。而對一些具有基本文化設施地區現狀進行了解,其雖然擁有一些文化活動基礎設施,但是因設施的簡單或者老化,跟不上人民群眾的精神發展需要,鄉鎮群眾的文化權益得不到保障,文化建設也較為落后。
(二)文化活動內容較為單一
近年來,鄉鎮群眾文化活動日益受到重視,文化活動的形式百變,內容多樣。但是,文化活動的數量增多不代表質量的提高。并且諸多地區在文化活動內容形式上相對單一,且在形式變化上相對較低,很少在活動內容上得到一定創新,在一定程度上還是無法滿足鄉鎮群眾對文化活動內容的要求,所以群眾在文化活動參與積極性上相對較低。例如,某一個舞蹈團體準備參加比賽,在進行準備的過程中,舞者能夠相互增進交流和加深感情。還能通過參加比賽豐富閱歷和開拓視野,若只是自發的進行舞蹈活動,那么很難達到上面所講的效果。
(三)文化活動經費不足
經費是鄉鎮文化活動的基本保障,鄉鎮文化活動能夠有效的進行,離不開經費的大力支持。在本文研究中對鄉鎮文化活動經費隋況進行了解,其在文化活動經費上相對缺乏,且無法支持文化活動更好的開展。并且,大多數鄉鎮都選擇尋求贊助商或者企業冠名的方式來開展一些大型的文化活動。但對于一個地區的長遠發展來說并不是長久之計,這種策略不具備穩定性,限制條件比較多,缺乏穩定的經費支持,鄉鎮群眾文化活動就很難持續的開展下去。
(四)人員構成不合理
擁有良好的文化活動人才才能更好的推動基層文化活動更好的開展。在群眾舞蹈中出現了“兩多兩少”的不合理現象,老年人參與人數多、中青年參與人數少;女性人數多,男性人數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明顯,第一,對于中老年人來說,他們大多數已經退休,子女成家立業,他們有更多的閑暇時間參與集體活動,并且對于中青年群體來說,他們正處在發展事業的關鍵階段,精力和時間都有限。第二,目前群眾舞蹈內容比較單一,僅僅局限于健身和傳統類型,缺少富含時代氣息的舞蹈類型,因此難以對青年人構成吸引力,這種參與者年齡、性別都不均衡的情況,對群眾舞蹈的長遠發展及其不利。
三、新時期提高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策略
(一)理念創新,完善群眾文化活動保障力
首先,化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同時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更離不開理念的創新,優秀的群眾文化活動,必然是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促進群眾文化活動朝著制度化,科學化以及規范化的方向發展,促進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制度建設;其次,要深入分析鄉鎮群眾文化活動服務機制,激勵鄉鎮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面對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更離不開創新,要在文化活動組織,文化活動安排等各各方面進行創新,融入新元素、新看點、新形勢,增強基層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興趣。
(二)內容創新,提高群眾文化活動吸引力
現階段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規劃與開展,都離不開內容的創新性,響應國家的號召,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黨和政府對于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組織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是人民群眾權益的有效體現。新形勢下,國家大力提倡文化群眾活動的創新,推動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形式,題材等各方各面的創新,一方面,采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結合當地的特色,文化活動的內容貼合實際,體現民意,使文化活動能夠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另一方面,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要體現在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要深入調研,聽取老百姓的心聲,采用科學化,規范化以及創新化的形式來進行群眾文化活動的規劃,請教專業人士做好群眾文化活動的指導工作,提高人民群眾對于活動的積極性,聽取基層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改進,激發人民群眾參與到活動中來的熱情。
(三)品牌創新,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影響力
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離不開一定的載體,優秀的群眾文化活動的影響力也是空前的,它能夠促進文化品牌的建設,提高鄉鎮文化活動的活力與社會影響力,要想使鄉鎮群眾文化活動能夠有效的開展,就必須重視文化活動品牌建設,提高文化活動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和創造力。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必須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根據當地的文化特點來構建獨具特色的文化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的積極性和熱情,從而增強文化活動在基層建設中的影響力;扶持社會組織及個人組織的文化活動,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使當地群眾能夠經常欣賞文化表演活動,使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影響力不斷擴散,實現表現力的最大化。
(四)機制創新,增強群眾文化隊伍凝聚力
首先,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門要重視并加強對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領導,不斷創新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提高影響力,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使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到文化建設的道路中,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其次,要培養具有專業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人才,提高專業素質,對人員的結構做出合理的調整,符合鄉鎮文化活動發展的需要,從當地文化的實際出發,培養符合當地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隊伍,促進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發展;除此之外,各地文化館還應與街道、社區聯合起來,共同開展針對少兒的文藝、舞蹈等方面的專業培訓,并且不斷創新群眾舞蹈的培訓形式,以實現培養少兒文藝人才,豐富少兒文化生活的目的。無論采取哪一種培訓方式,培訓的目的都是為了滿足新形勢下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都要體現出系統化和科學化的特點。最后,鼓勵社會各界人士以各種方式參與或者組織舉辦鄉鎮群眾文化活動,以不同形式來表達共同的想法,政府在經濟和政策上給予一定支持,樹立鄉鎮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提高社會影響力,從而推進鄉鎮文化活動的順利進行,有序開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帶動文化經濟發展,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在新形勢下,在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產生不少問題,因此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認真分析研究新形勢、新環境,結合實際,認真開展好群眾文化活動,以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多方面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