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儒
【摘要】當下教學改革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使得教研教改成為了許多人關注的一個熱點。教研活動在對教學質量具有促進作用的同時,也對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在現今存在相當一部分農村地區的學校仍舊出現了教研活動開展相對薄弱的情況,甚至在一小部分地區出現忽視教研活動的現象。這種現象在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累積將會對全國教學改革造成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農村學校 教研教改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0-0024-02
在現如今,有部分地區的農村學校,出現了對教研活動不夠重視的情況,在這之中甚至出現不開展教研活動的現象,而偏向于僅重視“教育”而忽視“研究”,這種現象在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累積將會對全國教學改革造成一定的影響[1]。
1.農村學校頻繁出現教研狀況的分析
1.1農村學校教師資源過于分散
在城鎮地區的學校中,教師資源豐富且質量高,而反觀農村地區學校,教師的質量和數量都普遍較低,同時兩者的差距也相對較大。比較直觀的就是在農村學校會出現“一師多課”的現象,班主任也存在一人負責兩至三個班級的現象。這將直接促使農村學校在開展教育教學時出現較大壓力,進而影響到教研工作的開展[2]。大多數的農村地區往往處于偏僻的山區,致使學校與學校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出現分散的特點,進而農村學校的教師也出現一定的分散。
1.2對農村學校教研活動的監管力度不足
在大多數農村學校中,主要通過學校領導起主導作用進行展開,隨后覆蓋至整個學校。但是在農村學校中,往往會出現學校領導對教研活動理解不透,甚至出現理解錯誤的現象。除此之外,個別還存在對教學缺乏專研的態度,對學校的管理也缺乏相關的理論知識。最終導致農村學校難以開展教研活動。同時部分當地的監管部門也因為農村學校的偏遠,監管力度出現一定的削弱。
1.3農村學校的偏遠性構成交流阻礙
農村學校普遍設立于當地的山區中,使得學校與學校之間較為偏遠,同時因為偏遠地區經濟發展相對弱后,農村學校教師的薪資待遇顯著低于城鎮學校的教師,這使教師在教研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動力,同時教師生活環境的艱苦,也會嚴重影響到教師的教學質量[3]。因為學校之間距離和交通不便,缺乏一定的溝通與交流,造成了教學方式一成不變,缺乏創新和引導性的狀況。
2.應對方法與思路
2.1寓教于樂,明確教學研究的方向
在大多數的農村學校中,老師們的教學方法大多是依據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同時教學思路也保持著以往的封閉式教學。為了解決這樣的情況,需要讓教師對新型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有所了解,進而達到擴大教研方式的目的,改變教師對教研的態度。進而使得教師投身教研活動,并且持之以恒的為此進行付出。
教研活動在開展過程中,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思考,同時保持教研內容的豐富度,同時針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有方向性的進行解決。日積月累便會使得教師感受到教研活動對自身教育方式的幫助,體會到科研教學的益處,并在接下來的課程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充實感。
2.2農村學校合并資源,提高教師待遇
在當下有相當多的一部分農村學校在當地分布過密,但是教學規模并不大,這使得原本對教學資源需求大的農村地區學生得不到綜合全面的教學。為此,需要考慮將鄰近的學校進行資源整合,進一步改善農村學校的教學環境,建成一體化、綜合的學校。同時當師資力量集中將會對科研活動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2]。在學校資源整合后,將會增加自身就教研教改方面對外交流的機會,同時提高對教師的待遇,進而達到充分調動教師投身教研活動的目的。
2.3加強對農村學校教研活動的監管力度
在部分農村學校中,雖然也會開展一些教研活動,但是往往因為地域相對偏遠,而得不到有關部門充足的監督,從而不能及時有效的得到教研活動的官方反饋,使教研活動所取得的收益微乎其微。為此,有關部門需要對偏遠的農村學校有針對性的制定一個完整的監管系統,以達到對農村學校強有力的監督效果,并且定期前往實地進行檢查教研記錄,并完成聽課等常規監管流程,對學校在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反饋,進而促進農村學校的教學發展。
3.結論
在我國當前的教育改革中,農村教研是一個相對較難發展的方面,需要各個農村學校對教研活動給予一定的重視,并且積極的加以實踐,才能為教育改革的發展添磚加瓦,進而對農村地區的教育教學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教育,切實解決農村地區教育相對薄弱的問題,盡可能減少農村學子因為艱苦的環境而造成的教育缺失,最終達到促進全國教學改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海偉.淺談農村教研教改的困惑[J].青春期健康,2016,(8):92-93.
[2]岳進文.農村學校教研教改要發揮青年教師的主要作用[J].讀與寫(上,下旬),2015,(9):392.
[3]萬祥洲.農村學校如何開展教研教改工作[J].貴州教育,2005,(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