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良
【摘要】隨著各大高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逐漸加大,大學生就業困難已是當前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促進大學生更好地適應嚴峻的就業形勢,已經成為高校的重要課題。本文就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指導隊伍 服務體系 評價及反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0-0033-01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如果大學生在畢業之后盲目就業,很容易面臨“畢業=失業”的風險,因此需要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科學規劃,提高就業能力。但是,當前高校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大學生缺乏職業規劃的意識、職業生涯規劃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等,這就需要采取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培養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
大學生只有對職業生涯做出規劃,才能對職業做出更好的選擇。面對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高的現狀,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教育,使他們意識到職業規劃對將來就業的促進作用。首先,大學生應對自己有全面的了解,知道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找到與自身匹配的職業。其次,教師應幫助大學生樹立奮斗目標,使他們能夠明確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步驟,利用大學時間更好地完善自己,從而提高將來就業成功的幾率。
二、建設專業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隊伍
根據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認識,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組建專業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隊伍。首先,學校可在本校挑選出理論水平較高、有創新精神,并且具備就業指導基本素質的優秀教師,對他們進行專業化、高水平的業務培訓,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給他們提供學習深造的機會,以提高他們的專業化水平。其次,學校還可加大對輔導員的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力度,使他們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逐步向學生滲透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再次,高校還可聘請外面優秀的職業生涯規劃專家來學校開展講座,與學生進行互動,從而為學生提供專業化的咨詢及指導,使大學生能更好地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三、建立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
學校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貫穿于整個大學生活過程之中,同時還要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筆者以大學四年制的教育為例,以每學年為一個階段,并且針對每個階段提出具體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意見。
(一)職業生涯探索期
這一階段對應的是大學一年級,基于學生剛剛步入大學,對自己所學的專業還不十分了解,應該從三個方面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第一,通過教育使他們知道大學和高中的區別,樹立大學的奮斗目標,樹立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第二,給他們做一個完整的課程介紹,其中要包括對專業及選修課程的詳細介紹,還要培養他們的職業素質。第三,給他們說說職業規劃的概念、步驟、目的、方法等要素,從而讓他們對職業生涯規劃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二)職業生涯準備期
這一階段對應的是大學二年級,基于學生已經初步適應大學生活,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一定的了解,學校須對大學生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傾向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從而幫助他們了解專業發展方向。同時,高校還要鼓勵大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比如,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可以去景區給游客做講解;會計專業的學生可以去醫院的財務部參加社會實踐;藥學專業的學生可以去藥店學習辨別藥物的具體位置、藥品的分類和具體擺放等。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同時,指導他們將所學知識不斷運用到實踐中,并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職業技能,從而提高就業競爭力。
(三)職業生涯定向期
這一階段對應的是大學三年級,大學生在這個階段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并且有意識地執行;另一方面要繼續參加學校或校外的實踐活動,以拓展自身素質,提高自身能力。除此之外,大學生還要密切關注國家出臺的幫助就業創業優惠政策。高校應該充分發揮輔導員和教師的引導、宣傳作用,即向大學生傳授一些求職面試的技巧,比如,教師可告訴學生在回答面試官問題時,說話要謙虛謹慎、隨機應變、揚長避短,使他們能夠掌握必要的求職方法,提高自己將來就業成功的幾率。
(四)職業生涯預備期
這一階段對應的是大學四年級,此階段高校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職業規劃教育。第一,引導大學生進行角色轉變,使他們能盡快融入社會,并提供就業信息咨詢服務。比如,高校可在校舉辦就業指導講座,組織畢業生招聘會等。第二,為大學生創造實習機會,使他們能夠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彌補,為職業生涯規劃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三,學校要給學生講一些調整心理壓力的方法,因為他們剛踏入社會,雖然對自己即將從事的職業充滿期待,但更多的是擔心與焦慮。
四、建立健全職業生涯規劃服務體系
在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要不斷建立健全職業生涯規劃服務體系,更好地為學生提供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和不足都不盡相同,且性格特征、對于自己的職業定位、對于生涯規劃等方面也都有不同,這就需要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堅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的指導原則,結合大學生的專業、個性等,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手段,給學生針對性的職業指導。例如,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可采取小型輔導班、個別咨詢等方式來給學生提出針對性的職業指導建議。此外,為了更好地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還應建立好學生的咨詢檔案,用有效的跟蹤服務來促進學生科學地做出職業生涯規劃。
五、結合評價及反饋機制提高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質量
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應與時俱進,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形勢,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實現幫助他們科學規劃職業生涯的目的。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需要建立評價及反饋機制,及時整理和收集信息,進行合理判斷,及時調整職業規劃教育的內容、方法等,不斷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例如,高校可跟蹤調查畢業學生的就業信息,多方面收集學生畢業之后反饋回來的信息,切實了解當前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新要求,為學校的專業教學計劃提供有效借鑒,合理調整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
六、結語
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僅需要大學生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還需要教師的指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科學規劃職業生涯。高校應不斷提高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建立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建立健全跟蹤服務機制,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職業規劃教育的作用,促進大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曉玲,余倩花,周厚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創新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7,(3):37-38.
[2]張海娟,劉曉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困境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7,(11):79-84.
[3]姚海燕,劉志遠.論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構建與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J].黑河學院學報,2017,(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