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廣泛應用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意味著重大的機遇。傳統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正在逐漸顯現,如何改進教育模式,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诖耍谝苿踊ヂ摼W背景下,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構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體系。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大學生 理想信念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0-0034-01
移動互聯網是一種讓接受者快速便捷獲得信息的新興媒體。與傳統媒介相比,移動互聯網以移動通信、網絡技術等為支撐,以微信、微博等作為載體,自中國社會“網絡化”,高校一直走在新媒體發展的前沿。據報道,中國大學生的上網率高達99.6%,移動互聯網成為大學生溝通、獲取各種信息及娛樂休閑的重要平臺。同時,移動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大學生在感受“新媒體時代”帶來的巨大變革與便利時, 也面臨著由其產生的負面問題,如理想信念淡漠、思想偏激等。新形勢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怎樣充分使用網絡新媒體的優勢,創新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成為當務之急。
一、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機遇與挑戰
相關報告顯示,中國網民人數中,接近40%是18-24歲的青年,其中學生網民占重要地位。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移動互聯網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因新媒體時代的快速進步而獲得新的發展機會。隨著社會價值體系的日益多元化,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問題。
1.加強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直接關系到高?!芭囵B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全局性問題,為此,要始終堅持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崇高信念為基本內容的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較強的意識形態色彩和政治價值導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無產階級合格接班人,但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又不能自發產生,只能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才能實現。網絡新媒體技術很好的融合了圖像和聲音,將現實和虛擬世界連接起來,使得人們的認識和溝通方式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發生了變化。移動互聯網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傾訴和表達自我的平臺,在這樣的平臺下進行真實思想的交流碰撞。高校思政工作者從中獲得一個了解大學生真實想法的機會。
2.拓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空間。
傳統的思政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能使用傳統的方式向大學生灌輸馬克思主義思政教育的內容,比如通過課題講述、校報、宣傳欄等一些傳統的方式方法,這樣做費時費力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在新媒體環境下,思政工作者可以借助移動互聯網論壇、微博、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微信公眾號等新方式,創新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
3.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沖擊著傳統理想信念教育方式。
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在使用全新的工作載體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缺乏理性分析、尚未成熟的大學生沉浸在虛擬世界當中,失去理性的自我。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發展的速度卻遠遠落后于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速度,再加上傳統教育制度的落后已經不能適應新環境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造成了大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質疑,這是當今社會面臨的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二、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創新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初探
1.加強高校思政工作者對新媒體的認知和理解。
高校思政工作者是理想信念教育是否完成的重要力量,思政工作者對新媒體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直接決定著教育的效果。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除積極主動的認識、學習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信息的特點,更需要積極研究分析教育的新方式,了解新時期出現的新事物,研究它們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影響力,將它們加以利用為學生服務。同時強化思政工作者的敏感度,能迅速感知可能出現的問題,在新媒體的掌握和利用方面走在學生的前面。
2.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適應新媒體的能力和實效性。
提升教育理念,增強導向性。理念是實踐的先導,不同的理想信念教育理念,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要根據時代要求和社會發展需要,轉變傳統理想信念教育理念,使之適應“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要求,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和實踐前沿。改進傳統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模式,將接受方式由被動向主動、互動轉變,首先改變師生之間的地位問題,由教師的高高在上,轉變為平等友愛亦師亦友的關系體,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精神上給予引領,完成他們從尚未成熟到成熟的過渡?;谝陨闲枰靡苿踊ヂ摼W中微信、微博、網站、論壇等的先進平臺建立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模式,將枯燥難懂的理論知識透過新媒體點滴傳達給學生,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實際效果。
3.加強并擴大理想信念教育輻射范圍和影響力。
現行的理想信念教育多是以課堂傳授為主,輻射范圍有限,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平臺的出現,解決了時間空間傳播的障礙,實現理想信念教育的全覆蓋,更多的普及師生范圍,同時可以使學生由受教者轉變成施教者,增強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更好的接受教育,也更好的開展和傳播。通過移動互聯網,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發起話題討論,增加互動性和參與感,使受教育變成主動學習,從而增加理想信念教育的輻射范圍和影響力。
4.加強對理想信念教育的專項研究。
組織協調高校內外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和政工干部定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專項研討,為創新工作方法提供理論支持,高校同時需要將思想覺悟和學業水平都很高的學生黨員也吸納到理論研究隊伍中,以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基本狀況、教育工作成果和創新方向作為調研主題,系統化的調查研究,推動理想信念教育理論創新。其次,要建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調研成果集成系統,定期不定期的組織調研,實行大數據管理,依據數據的變動實行工作的動態優化。高校需要從移動互聯網平臺和思政教育工作者隊伍兩個層面收集、整理和分析相關數據,為創新和優化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依據。
互聯網信息潮流具有國際化的特點,高校作為思想和信息集散地,在新媒體環境下需加強信息監管,高校必須要健全對新媒體信息的監管機制,開展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同時,為了給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良好環境,信息行業主管部門也要對移動互聯網相關知識加強宣傳,加強監控和引導,加強過濾有害信息,從源頭上加以凈化。提前防范,切實進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互聯網監管。
總之,高校思政工作者需緊密結合移動互聯網特點,充分發揮其優勢,積極應對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所面臨的挑戰,使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在當今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收到實效。學校和社會要共同努力,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不斷地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方式上進行創新。唯有如此,才能讓大學生深切的感受到,理想信念在現實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使理想信念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作者簡介:
傅冕(1984.8-),女,漢族,江蘇淮安人,學士學位,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