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璇
【摘要】教育界前輩葉圣陶先生曾教導過我們,教育就是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兒童時代是陶冶人格最重要的時期,好的習慣伴隨孩子的一生,能夠成就孩子的一生;而壞的習慣使孩子茫茫然就墜入了無底的深淵。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是孩子一切身心發展的基礎。小學生產生的不良習慣有著社會、家庭、學校幾方面的客觀原因,也有其自身的主觀因素。如何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小學教育的重點內容,本文在這方面進行闡述和探討,希望能夠與廣大同行一同學習和進步。
【關鍵詞】小學生 行為習慣 養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0-0188-02
一、小學生行為習慣規范訓練的途徑
1.在日常教學中開展訓練
強化小學生行為習慣可以在日常教學中開展,教師可以在集體活動中要求學生排隊進出場,按照安排好的次序就坐,遵守秩序認真聽講,有禮貌的鼓掌。在集體聚會的重要場合不吃零食,不亂扔紙屑,保持衛生良好。教師要積極組織小學生行為規范主題班會,在持續不斷的教誨中為小學生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2.在日常生活中強化訓練
強化小學生行為習慣的規范,還可以從日常生活細節入手,比如學生在學校餐廳就餐時,要求學生不浪費糧食,講究個人衛生和餐廳環境衛生,不在餐廳高聲喧嘩;放學出校門,要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走斑馬線,不能在馬路或者公交車上嬉戲吵鬧等等。
3.在家庭教育中注重訓練
強化小學生行為習慣的規范,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家庭成員對學生的影響最為深刻。父母的日常生活習慣像鏡子一樣照射到小學生身上。比如尊敬長輩的修養,小學生應該在家庭生活中認知更為深刻。父母對家中老人敬重,小學生就會受到感化,同樣非常敬重老人,愛護老人,愿意給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還未完全形成,好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掌握之后如果不進行強化訓練就很容易消退忘記了。針對小學生的這種情況,我們要對他們嚴格要求,反復訓練,直到這個好的習慣對他們來說已經習以為常,自然而然。
二、小學生良好習慣形成的策略
1.小學生良好習慣形成應樹立榜樣
可塑造性強是小學生的共同特點,模仿是他們最常用的學習方式,周圍的人和事都是他們模仿的對象。別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做事,如何說話都是他們行動的教材。因此,為他們樹立好的榜樣可以使他們的行為習慣得到好的引導。教師首先要在一言一行上都保持著師者的風范,舉止優雅,語言文明,具備公德心。教師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小學生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教師要用嚴格的職業操守來規范自己的言行,率先垂范,嚴以律己。比如,教導學生愛護環境衛生之前,教師自己要保持辦公室和講臺的周邊環境一塵不染,學生會在教師強有力的感召下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是學生學習上的導師,德行上的標桿,生活上的知音。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為學生全面灌輸良好習慣的具體內容,破解難題,提出新看法新要求。
同時,由于小學生相對單純,除了家長以外,他們最尊敬最信任的人就是教師了。如果得到教師的認可和表揚,他們會特別開心快樂。教師可以從這一點出發,在例行班會上,評選出每周的“班級之星”,表彰保持良好行為習慣的學生,給他們真誠的鼓勵和熱烈的掌聲,請他們為其他學生樹立優秀典型。班級上所有的學生都會樂意在“榜樣”的帶動下明確自身的不足,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文明守禮,愛學習、愛勞動,勤奮進取。所以好的行為習慣養成要從點滴做起,一些平平常常的小事總是積小成多,小中見大,好似涓涓細流終會匯入江河湖海,成就質的飛躍。
2.小學生良好習慣形成要以德為先
在學校這個環境中,各學科的學習內容應該更多的滲透品德教育。高尚的品德是養成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基礎。品德課堂上,要把相關的道德知識春風化雨一般浸潤到學生的心田,讓學生懂得建設自己良好的品德在這個人與人組成的社會中是必修課。我們國家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推進了人類文明的進程,正是先人一輩輩的磨礪形成了全社會都遵循的良好行為習慣。
3.小學生良好習慣形成從生活中入手
社會各屆對學生而言是外部的環境,包括小學生居住的社區、當地派出所、消防大隊、交警大隊等等。要充分發揮他們對學生的影響,請他們深入課堂,為小學生進行相關的教育,盡力講解清楚不安全因素和不道德現象對社會和他人的危害。社會外部環境的公論使小學生舉手投足前產生一些思考,哪些是應該做的,哪些是不應該做的,哪些事情換一種方式做更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同。
三、結束語
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是學校、教師和家長共同指導督促下,學生長期訓練的結果。良好的習慣儲存在學生的大腦信息系統中,能夠惠及一生;相反,壞的行為習慣則是道德上償還不完的債務,讓我們負重前行,困難重重,倍受折磨。正如英國作家薩克雷的名言:“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教師要為小學生的一生幸福奠基,為了他們的將來,持之以恒地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韓德英.習慣養成“三步曲”[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10).
[2]劉春艷,辛玲.還學生為習慣養成的主體[J].中國德育.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