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還原學生真實的閱讀過程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對閱讀材料進行理解,運用和反思, 從而思維品質得到了發展,閱讀水平得到提高。在當今的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上,學生閱讀時間少,對文本的理解浮于表面,無法得到真實的閱讀體驗,這種情況亟待改善。
近年來,我國的英語教學界對文本解讀和學生的閱讀體驗越來越重視。葛炳芳認為:我們教師不應把閱讀課完全變成問答課,教師應該關注前期的課堂鋪墊以及課堂生成和文本閱讀后產生的共鳴。教師需要進行適度而深入的文本解讀。有效的教學設計取決于教師對文本解讀的水平,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認知過程、情感發展和學習成效。
本文以筆者的一節省級示范課為例,詳細闡述如何在閱讀課設計的各個環節,帶領學生深入解讀文本,獲得更真實的閱讀體驗。
二、文本解讀的教學實踐
要想提升學生真實的閱讀體驗,教師必須要從選材,問題設計和任務設計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思考。現以筆者教授TED文本”happy maps”為例來分析和探究相關策略。
1.選材和設計從學生出發,體現學科育人價值。根據新課程提出的高中英語教學目標,我們不僅僅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取,更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策略以及他們的價值觀取向。
本節課的文本是一篇TED演講,名為“happy maps”。技術專家Daniele某一天偶爾繞路卻發現了一條環境優美的小道。受此啟發,他研發了一個能讓人找到“快樂”的地圖APP。這個故事對學生很有啟發性。在文本解讀過程中,教師不斷借用學生身邊的例子,例如:中午因跑去食堂而錯過路邊盛開的廣玉蘭花等,不斷啟發學生思考。這些活動和任務,讓學生從文本的內涵出發,聯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拓展了文章的空間范圍。
2.讀前-導入開門見山,創設閱讀環境。閱讀前的導入能夠讓學生了解文本主題,為稍后進入文本閱讀狀態做好準備。但是導入環節用時不宜過多,以免剝奪學生的閱讀時間。本節課,學生閱讀前的導入部分只花了2分鐘,力求做到開門見山。在導入過程中,教師在詢問學生對地圖app的感受之后,隨即提出作者的觀點——“太過注重效率可能會帶來限制”,作者的觀點和學生的觀點產生了一定的矛盾沖突,這促使學生進一步思考,并且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雖然時間花費不多,也很好起到了創設閱讀環境的目的。這樣開門見山的導入,為學生留下了更多閱讀時間。
3.讀中利用問題鏈,提高學生思維深度。
閱讀任務1:作者繞路的經歷
解讀過程:對于這一部分教師首先提出低層次問題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roads?教師引導學生關注作者表達情緒的形容詞——surprised。隨即教師提問:Can you find out another word describing the speakers feeling?這時,學生找到另一個表達情緒的形容詞——ashamed。在此基礎上,教師又提出Why is the speaker ashamed?這個較高層次的問題。回答這個問題時,學生不僅要尋找信息,而且需要關注信息之間的因果關系。學生經過一番比較分析,得出答案。本環節中的這些問題構成了一個連續的問題鏈,彼此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邏輯關系,教師帶領學生由淺入深,由理解文字的字面意義逐漸轉化到了文字的隱含意義,這種循序漸進的文本解讀地讓學生體驗到了閱讀的真實過程。
閱讀任務2:解讀作者的實驗過程
解讀過程:根據文本中的“After that experience, I changed.”這句話,教師提出第一個問題,“What changes happened to the writer?”這個問題是一個獲取式問題,旨在讓學生去留意作者在工作方式上的轉變。從文中,學生很容易找到表明作者轉變的句子。隨后讓教師提出后續問題:What adj. can you use to describe the speaker? Why?這個問題希望學生能夠對文本給出的一些事實信息(facts)進行概括和總結,得出一些觀點(opinions),很好地鍛煉了學生概括分析等高層次的思維能力。
4.讀后-讀寫結合,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讀后活動強調課堂的輸出,是檢驗整堂課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平臺。讀后活動的設計是否與課堂閱讀緊密相關也是閱讀課中真實的閱讀環境創設的一個重要部分。
本節課,在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之后,筆者設計了兩個層次的讀后活動。
第一個活動,教師希望學生能夠對文章內容進行評價。這個活動希望學生重新回歸文本,以自己的眼光來審 視文本,從而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第二個活動和學生的生活聯系緊密:教師事先收集了學生的夢想和困惑,讓其他同學結合該文本來寫建議信。這個活動希望學生能夠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的創造性寫作,從而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結語
要想構建一個真實閱讀的英語課堂,首先材料選擇和任務設置上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導入時要在話題和情境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讀中和讀后要利用各種機會,讓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并培養學生各個層次的思維能力。教師恰當的文本解讀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從而提升學生真實的英語閱讀體驗。然而,教師的解讀不能過度,更不能夠因為文本解讀而犧牲學生的閱讀時間和思考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到閱讀的真正樂趣,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作者簡介】潘璠,常州市戚墅堰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