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續祥,付雪梅
功能訓練主要是以身體整體性為基礎的多關節、多維度、多肌群參與的動作練習,促進運動員肌肉平衡,發展神經肌肉協調配合能力和對身體的控制能力[1]。功能動作篩查(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是對運動員基本動作模式進行評估的一種手段。它是20 世紀 90 年代美國矯形專家 Gray Cook 和訓練專家Lee Burton 等人設計的一個基于基本動作模式來預測運動損傷風險的篩查體系。是利用7個基本動作和3個疼痛篩查動作所組成的對運動員運動損傷預防的一個基本體系[2]。FMS還可以綜合檢查人體靈活性和穩定性,能及時發現在完成動作時出現的代償和不對稱。自動作功能測試設計出來,廣泛運用于軍隊[3]、消防[4]、體育[5]等領域。其中體育運動中運用最為常見,在足球[6]、籃球[7]、排球[8]、和田徑[9]等項目中都有其身影。
網球功能性動作篩查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專業運動員,高校網球專業隊,對業余網球愛好者研究較少。而業余網球愛好者才是主要參與網球運動的人群,所以在以后加強對這方面的研究。現目前運用的研究方法是對比研究和實驗干預研究。第一運用對比分析法對比不同受試者之間的FMS得分差異,找到其不足之處,反饋給運動員和教練員,在日常訓練中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第二運用實驗干預的方法對受試者進行分組測試FMS得分,根據一定時間的功能訓練,對照前后差距。實驗證明,一定時間的功能訓練能提高運動員身體的靈活性與穩定性給教練員員和運動員的訓練計劃提供了具體的參考。
對比分析類研究包括FMS各項測試得分對比、不同訓練年限對比、性別對比、慣異側對比、不同運動等級對比、有無傷病對比。運用以上對比數據,進行分析,找出測試者之間的不足之處,然后提出相關建議,運用到以后相關訓練中,逐步改善運動員身體的靈活性與穩定性,提高運動成績。
2.1 對比類數據分析
研究者對測試對象測試完成后,收集到測試數據,運用相關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其中劉暢[10]、劉佳藝[11]、楊金鳳[12]、楊文靜[13]、王勇[14]等研究者運用單項對比分析這一方法,使得被測試對象的測試結果一目了然,便于后面研究者更好的利用相關數據。具體分析情況見表1。
根據上表所述:
2.1.1 受測試人數
受測試人數在四位研究中的均相對較少,多數樣本均是水平較高運動員,在樣本量的取值上就會相對較少,這就反應出,在以后選擇樣本量時,需要盡量選擇大樣本量,這樣對以后研究更有參考價值[10、11、13、14]。

表1 對比類分析情況
表注:單項對比中得是低于或高于單項平均分。在性別對比項中,男好是指男生比女生好,女好是指女生比男生好。在慣異側對比項中,出現的項目均是慣用側好于異側。在不同等級項中,一級男好于二級男。在楊文靜一列中是,省隊男好于高校男,省隊女好于高校女。
2.1.2 FMS總平均分
總平均分只有高校12人的平均分在14分以下,楊金鳳[12]研究平均分接近14分,其余幾位研究中均是大于14分。這就反映出幾位研究的FMS測試對象分數相對較好,有運動損傷的受測試者較少,在以后訓練和比賽中的受傷概率相對14分以下更低。研究表明,如果運動員的 FMS≤14,那么他的運動損傷風險將從15% 激增至 50%[1]。因此,對于功能動作篩查而言,14 分是一個分水嶺,高于 14 分,說明運動員的運動損傷風險較低; 低于( 或等于) 14 分,則意味著運動員的運動損傷風險將顯著性提高,需要對存在功能障礙的動作模式進行糾正性練習[15]。
2.1.3 FMS單項對比
單項對比中由于選擇受試者,在身體素質,包括力量、平衡、柔韌、靈敏、協調方面的不同,所以在測試結果上存在差異。第一項:深蹲測試,四位研究者中,只有楊文靜[13]在在省隊收集數據發現高于單項的平均分,其余均是低于單項平均分。這就提示我們網球愛好者,在臀部、膝關節、踝關節處力量相對較差,在以后訓練中,要注意發展相應部位的力量。第二項:跨欄測試,四位研究者在這一項中,研究結果均是高于平均分,所以網球愛好者的運動不對稱形式下的步行機制相對較好,在以后訓練中需要繼續保持。第三項:弓步直線測試,四位研究者中只有王勇[14]的研究數據顯示低于平均分,其余均高于平均分,這反映了大部分網球愛好者臀部靈活性、穩定性,股四頭肌的柔韌性較好,需要在以后訓練主要保持。第四項:肩部靈活性測試,在四位研究者中,兩位高于平均分,兩位低于平均分,反映出網球愛好者在平時訓練時需要多加注意肩部靈活性的訓練,提高肩關節內收、外旋、外展的能力,以此來提高運動成績。第五項:仰臥主動抬腿測試,在四位研究者中,研究數據均高于單項平均分,這就反映出,網球愛好者在摑繩肌腱、腓腸肌還有比木魚肌的柔韌性及髖關節的靈活性較好,需要在以后訓練中繼續保持。第六項:軀干穩定性俯撐測試,四位研究者中,只有王勇研究數據顯示高于平均分,其余均低于平均分。這就說明大部分網球愛好者的上肢和軀干的穩定性相對較差,提示我們需要加強上肢力量和核心力量的練習,從而提高軀干的穩定性,提高運動成績。第七項:旋轉穩定性測試,在四位研究者中,研究數據顯示均低于單項平均分,反映出在組合運動中上下肢活動的穩定性較差,提示我們需要加強對四肢的靈活性與軀干的穩定性訓練,逐步提高運動成績。
2.1.4 運動年限對比
運動訓練年限對身體的靈活性、穩定性都有影響。在開始訓練初期,三位研究者同時寫到會逐步提高身體靈活性與穩定性。劉佳藝[11]研究表明訓練在三年到七年之間會降低身體的靈活性與穩定性。原因是網球正確動作形成需要一個過程,需要經歷破壞、重建、在破壞、修正,最終形成正確動作。所以訓練年限在七年以上的會逐步提高身體的靈活性與穩定性。而劉暢的研究與劉佳藝有一定的出入,劉暢認為訓練年限到一個極值以后,增加訓練年限會降低身體的靈活性與穩定性。原因的訓練年限增加是運動員身心疲憊,也會出現一些運動損傷,從而影響測試分數。這就反映出,在網球訓練掌握動作的泛化階段會逐步提高身體的靈活性與穩定性;在動作的分化階段由于經歷破壞、重建,隨之會影響身體的靈活性;在動作的自動化階段,由于動作的定型,隨之身體的靈活性也會相應提高。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訓練年限過長會出現身心疲憊,傷病也會伴隨而來,就會影響到身體的靈活性與穩定性,這就提示我們在參加運動訓練是,需要選擇合理訓練手段,因人而異,還要注意適時恢復,在保證身體健康的情況下繼續運動,才能取得更好的運動成績。
2.1.5 性別對比
性別對別中數據顯示,男生多數在軀干穩定性等力量型項目好與女生;二女生在柔韌性項目中,比如肩部靈活性、旋轉穩定性測試中,女生好于男生。健康成年人在篩查結果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39>0.05)[16]。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訓練中,男生需要注意柔韌性練習,再訓練完成后注意放松,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女生注意力量練習,特別是核心力量,逐步提升身體穩定性。
2.1.6 慣異側對比
網球是單側運動項目,慣側是指經常運用的一側,異側是指不經常運用的一側。慣異側對比中數據顯示,在跨欄測試、弓步直線測試、仰臥主動抬腿項目中,慣用側數據均好于異側。從事運動項目的不同而給予區別對待,對于羽毛球,網球等持拍項目運動員而言,他們在肩關節靈活性測試中表現慣用側稍好于異側是允許的,因為持拍項目運動員存在有優勢手臂的現象[17]。原因是網球是單側運動項目,在訓練和比賽是,多用身體一側,長期下來,慣用側的身體素質就會好于異側,逐漸出現不均衡現象。所以在今后訓練過程中,教練員和運動員要加強對異側的訓練,逐步提高身體的穩定性,提高運動成績。
2.1.7 不同運動等級對比
不同運動等級運動員在深蹲測試、肩部靈活性、仰臥直腿上抬、軀干穩定四項測試中分數存在差距,但是P值均大于0.05,不存在顯著差異。所以在不同運動等級的運動之間,身體靈活性與穩定性不存在顯著差異。這就反映出一級運動員有更專業、更全面的訓練水平,使得運動員身體的靈活性與穩定性更好。
2.1.8 有無傷病史對比
有無傷病對比中有傷病的運動員在完成動作是,質量整體均低于無傷病運動員。原因是,有傷病運動員完成動作是出現疼和代償性動作,導致動作質量下降。所以傷病是影響身體靈活性與穩定性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教練員和運動員對傷病要有足夠的重視程度。訓練前做好熱身運動,訓練負荷逐步增加,訓練后養成放松習慣。在出現損傷是應及時處理,遵照醫囑,進行恢復,切記過早盲目參加訓練。
從2011年-2012年,準備參加倫敦奧運會期間,國家隊聘請了來自AP集團的11名身體功能訓練專家和5名物理治療專家,對20余支隊伍提供了身體功能訓練和物理治療[18]。在此背景下,以功能性力量訓練為代表的一些新型力量訓練方法和手段在我國迅速興起。下面這些研究者把功能訓練運用在網球這個項目,進行一些功能性動作干預實驗,達到提高運動成績的效果[19-21]。
3.1 實驗數據分析
研究者利用實驗對受試者進行FMS數據干預,經過8-16周的功能訓練,在進行數據分析。張銳[22]、王恒[23]、何驍[24]設立實驗組與對照組,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功能性干預之后,對比FMS分數,并分析實驗結果。而劉亞平[25]采取的是實驗前側與實驗后側FMS對比實驗結果,具體分析見表2。

表2 實驗數據分析
表注:在實驗前、后兩項中均是平均分。
3.1.1 測試人數分析
測試人數數據顯示:受試者來源均是省隊隊員或高校網球專項學生,這樣在進行實驗時,相比業余網球愛好者受外界干擾因素更小,更利于進行實驗。在測試人數上,選擇人數相對較少,原因是受試者的樣本量較少,影響了測試人數。
3.1.2 實驗組與對照組數據分析
根據實驗組數據分析,實驗前后總分均大于14分,說被選中的實驗對象,身體的靈活性與穩定性相對較好。在經過8-16周功能訓練以后,4位不同研究者在進行測試,得出的分數均大于實驗前的數據。表明功能訓練對實驗組的受測試人員的身體協調性與靈活性有直接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訓練中,注意進行功能性動作訓練,用來提高運動成績。而對照組的研究結果是數據沒有明顯的變化,這就更加證明了功能訓練對測試分數的影響。這就提示運動員和教練員在以后訓練內容中需要把功能訓練作為訓練內容的一部分,逐步提高身體的靈活性與穩定性,也同時完善身體的動力鏈,提高運動成績。
3.1.3 驗干預方法分析
實驗干預方法分析:四位研究者收集了FMS數據之后,進行了分組實驗。在對訓練內容進行總結時,就發現四位研究者的訓練內容大同小異,都包含了身體素質訓練、靈活性、穩定性訓練,堅持訓練一段時間之后,在測試相應的FMS指數。
3.1.4 驗結果分析
實驗結果中,有兩位是對預防傷病的,減少受傷率的研究;還有兩位是加強整合動力鏈,達到提高運動成績的目的。他們在實驗前的猜想,均得到實現,在利用功能訓練,對預防傷病,減少受傷率的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整合動力鏈,使得發球成功率和技術評分也得到提高,改善身體兩側不對稱的情況,提高運動成績。在對降低受傷率的實驗結果顯示,選擇合適的功能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干預,能夠逐步改善各項動作缺陷,有效提高網球專項學生的基本運動功能。通過改善其中動作的弱鏈環節,有效的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這樣更加有利于全身心投入到專項技術學習。在提高專項運動技術的同時,提升身體的靈活性與穩定性,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取得優異的成績。在對加強整合動力鏈的實驗結果顯示:第一,通過功能訓練提高身體的靈活性與穩定性,逐漸改善身體兩側不對稱的情況,為提高專項技術提供基礎。其次,通過糾正性訓練與功能訓練完善發球用力順序,協調用力,整合發球動力鏈,讓更多的肌群參與到發球的動作過程中,使得發球質量得到保障。然后,通過整合發球的動力鏈,使動能能更有效和穩定的傳導和疊加,最終體現在發球的末端動作上,提高發球質量,提升發球的成功率。最后,發球的質量和成功率的提高,必然提升發球的技術評分,使得專項技術更加完善,為提高運動成績提高保障。這就提示我們以后在訓練中,及時發現運動員身體的不足,利用功能性訓練進行干預,減少運動損傷,提高運動技術,提高運動成績,延長運動員的運動壽命。
從以上文獻綜合分析可以發現,FMS用于網球研究主要是對比類和實驗類。對比類主要在總分對比、單項對比、訓練年限對比、性別對比、慣用側和異側對比、不同運動等級對比、有無傷病史對比對不同身體素質的網球愛好者進行比較,找出兩者的不同之處與薄弱之處,用來反饋給教練員或運動員,在以后訓練加強對薄弱之處進行訓練。實驗類研究主要對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與功能性動作訓練分組進行干預,經過一段時間后,能提高運動員的身體靈活性與穩定性。這也能作為其他教練在進行功能性動作訓練時,提供了相應的參考。但是,目前研究的測試人數相對較少,樣本量的選擇對象不多。而實際情況是,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業余網球愛好者才是主體部分,這就要求以后研究者多進行業余網球愛好者的FMS研究,提供更多可以參照的指標。作為教練員,不管是高校教練員,還是省隊教練員,都應該重視FMS測試,同時把功能動作訓練加入日常訓練內容中去,更全面提供運動員的綜合素質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建華,孫璞,楊國慶. 功能訓練的反思[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2,(05):408-410.
[2] Cook G,Burton L,BARBARA J,et al.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ing: The Use of Fundamental Movements as an Assessment of Function Part 1[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cal Thera,2014,3( 9) : 396 - 409.
[3] O'connor F G, Deuster P A, Davis J, et al.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ing: predicting injuries in officer candidates[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011, 43(12): 2224-2230.
[4] Peate W F, Bates G, Lunda K, et al. Core strength: a new model for injury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and Toxicology, 2007, 2(1): 3.
[5] Krackow M S. An analysis of player position group, height, weight, and relative body weigh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scores on the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TM)[D]. Virginia Tech, 2001.
[6] Frohm A, Heijne A, Kowalski J, et al. A nine‐test screening battery for athletes: a reliability study[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2012, 22(3): 306-315.
[7] Lumbroso D, Ziv E, Vered E, et al. The effect of kinesio tape application on hamstring and gastrocnemius muscles in healthy young adults[J]. Journal of bodywork and movement therapies, 2014, 18(1): 130-138.
[8] 孫天佳,孟國正. 基于功能性測試(FMS)的排球運動員功能性評價研究[J]. 運動,2013,(20):27-28+25.
[9] Appel B M. The Capability of the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to Predict Injury in Division I Male and Female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J]. 2012.
[10] 劉暢. 功能性動作篩查在網球體能訓練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6.
[11] 劉佳藝. 北京體育大學網球專項學生功能動作篩查與損傷原因研究[D]. 北京體育大學, 2015.
[12] 楊金鳳. FMS功能性測試在高校網球教學中的應用[A].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5:2.
[13] 楊文靜. 基于 FMS 測試不同水平網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對比分析[D]. 河南師范大學, 2015.
[14] 王勇. 業余網球愛好者功能性動作篩查的應用研究[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6, 24(2): 95-96.
[15] K. Kiesel,P. Plisky,M. Voight. Can Serious Injury inProfessional Football be Predictive by a Preseason FM[J].NAJSPT - 8( 2007) : 147-158.
[16] 王丹.發展網球專項生肩關節、軀干、髓關節柔初素質的實驗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
[17] 扆錚,尹軍. 功能動作篩查的應用研究[J]. 山東體育技,2015,(06):75-79.
[18] 王雄,劉愛杰. 身體功能訓練團隊的實踐探索及發展反思[J]. 體育科學,2014,(02):79-86.
[19] 黎涌明,曹春梅,陳小平. 非穩定支撐面上自由負重練習的肌電分析[J]. 體育科學,2012,32( 6) : 39-43.
[20] Li Y,Cao C,Chen X.Similar electromyographic activitiesof low er limbs betw een squatting on a reebok core boardand ground[J].J Strength Cond Res,2013,27(5) : 1349-1353.
[21] Robert Stanton,Reaburn P R. The effect of short-termsw iss ball training on core stability and running economy[J].J Strength Cond Res,2004,8( 3) : 522-528.
[22] 張銳,高守東. 身體功能訓練對網球專項學生功能動作篩查(FMS)和運動損傷率的影響[J]. 安徽體育技,2016,(02):78-81.
[23] 王恒. 功能性訓練對優化網球運動員發球動力鏈提高發球速度的實驗研究[D].天津體育學院,2015.
[24] 何驍. 功能動作篩查(FMS)在網球運動損傷預防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5.
[25] 劉亞平. 功能動作訓練體系在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網球發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