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睿
[摘 要]近年來,隨著出境游的愈發火熱,中日韓三國的旅游服務貿易發展出現了新變化。通過對中日韓三國旅游服務貿易現狀和競爭力指數的對比分析,發現目前只有日本處于貿易順差,并且中國的競爭力在弱化,雖然日韓兩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趨勢但不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在分析中國旅游服務貿易存在的游客來源單一等問題基礎上,提出創新多元化服務、產業融合推動特色旅游等有助于中國旅游服務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日韓;旅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75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2-0026-0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among outbound tourism,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service trade in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has seen new changes.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and competitiveness index of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s tourist service trade, found that at present only Japan is in trade surplus, and Chinas competitiveness is weakened. Although Japan and South Korea both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upward trend, they do not have obviou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single source of tourists origins in Chinas tourism service trade and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innovate and diversify services, promot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 tourism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service trade.
Keywords: Tourism; Service Trad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一、中日韓旅游服務貿易現狀
(一)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現狀
中國旅游業是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崛起一起成長起來的行業從建國之初的第一家旅行社,歷經60年終于發展成為一個國際旅游服務大國。近年來國際旅游業越發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與發展前景的服務貿易行業。目前中國出境旅游趨勢明顯,據UNCTAD統計,2016年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總額高達6615億美元,其中貿易逆差2445億美元。近年來由于交通的便利與政策的放寬,國民紛紛熱衷于“國外游”使得旅游服務貿易逆差持續拉大。2016年中國入境旅游人數1.38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3.5%,國際旅游收入120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6%。公民出境旅游人數達到1.22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4.3%,出境(進口)旅游花費109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1%??傮w來說,旅游服務貿易在中國服務貿易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日本旅游服務貿易現狀
日本服務貿易發展相對較好,2016年日本服務貿易總額3585.32億美元,其中旅游服務貿易493.13億美元,占服務貿易總額的13.75%,日本的旅游服務貿易在其服務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并不高。2015年之前,日本的旅游服務貿易一直處于貿易逆差狀態,但與中國不同,2012年開始,日本的旅游服務貿易逆差呈現出遞減趨勢,直至2015年,日本旅游服務貿易首次出現順差,說明日本的入境旅游不斷增多。2016年,日本旅游服務貿易總額約493.13億美元,順差121.89億美元,自2012年之后日本已逐步擺脫了旅游服務貿易逆差的局面。
(三)韓國旅游服務貿易現狀
韓國旅游服務業起步較早,有著完善的法律政策支撐,特別是“韓流”的興起更加帶動其旅游服務業的發展。近十年韓國的旅游服務貿易一直處于逆差狀態,期間有少許年份逆差增大,但其占世界旅游服務貿易比重一直處于1.5%~1.8%之間,發展相對穩定。2016年韓國服務貿易總額2032.64億美元,其中旅游服務貿易約438.52億美元,占比21.57%,相比日本,韓國旅游服務貿易在其服務貿易中的地位更為重要。在自然資源要素相對稀缺的情況下,韓國政府通過與文化特色相融合的形式不斷提升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
二、中日韓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
(一)國際市場占有率
國際市場占有率指一國旅游服務的出口額占世界旅游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其值越大說明該國旅游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越強。由圖1可以看出,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的市場占有率高于日本、韓國。2009—2016年中日旅游服務國際市場占有率波動比較頻繁,可能是受2008國際金融危機和2014年全球經濟下滑的影響。總體來看,中國旅游服務貿易國際市場占有率呈下降趨勢,日本上升趨勢較大,韓國上升平緩。中國在旅游出口市場比
日韓兩國稍有優勢,但是這種優勢正在逐年減小,中國有被日本趕超的危機。
(二)貿易競爭優勢指數(TC)
TC指數用來考察中日韓三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優勢狀況,TC=(出口-進口)/(出口+進口)。TC指數的取值范圍在[-1,1]之間,當TC指數取值接近0時,說明其競爭優勢水平接近于平均水平,大于0時,說明競爭優勢大,越接近1代表競爭力越強;反之,代表競爭力越弱。
2005—2016年,中國的旅游服務貿易TC指數逐漸由正轉負,且越來越接近-1,競爭力由強變弱,并且弱化趨勢明顯。2005—2008年,中國旅游服務貿易TC指數維持在0—0.2之間,稍有優勢但不顯著。2009年,TC指數首次跌落至0以下,可見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的出口優勢消失。2010—2016年,貿易逆差進一步拉大,出境旅游比例持續上升。日本近10年來TC指數呈現穩定增長,由-0.5增長至0.25,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逐漸由弱轉至中等偏上水平,原先的進口劣勢逐步消失,并在2015年首次實現順差。韓國的旅游服務貿易近10年雖然一直處于貿易逆差狀態,但是逆差逐漸緩和,2014年逆差達到近十年最小值-0.13,雖然期間略有波動,但總體來看,韓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呈逐步改善的發展態勢。截至2016年中日韓三國數據,日本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優勢強于中韓兩國,就目前發展趨勢來看韓國也優于中國。
(三)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
本文RCA指數用于表示一國旅游服務貿易出口占世界旅游服務貿易出口的比重對于該國出口貿易總額占世界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之比。計算RCA的公式可以表示為:
其中Xij表示i國j產品的出口額。若RCA指數大于2.5,說明該國的旅游服務貿易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若RCA指數大于1.25小于2.5,則該國旅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較強;若RCA指數小于0.8時,則該國旅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較弱。
2005—2016年,中國RCA指數呈下降趨勢,從2005年的0.7逐漸下降至2016年的0.35,并且一直低于0.8,說明中國旅游服務國際競爭力較弱。日本在這期間的RCA指數呈增長趨勢,從0.34升至0.65,雖然增長緩慢且有少許下降年份,但總體保持上升趨勢。從RCA指數來看,韓國的RCA趨勢和日本類似,處于緩慢增長趨勢,但總體競爭力弱于日本。從旅游資源與國土面積來看,中國遠超日韓兩國,但是旅游服務國際競爭力卻不如日韓兩國說明中國雖然是個旅游大國卻不是旅游強國。
三、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旅游服務監管不到位
中國現行的旅游法律法規仍是2013年10月1日執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仍存在一定法律漏洞,一些不法人員在旅游市場里的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擾亂了旅游市場秩序。比如部分旅游公司存在違規經營的情況,嚴重影響了旅游市場的公正性,使得游客利益受損。另外,中國部分旅游服務從業人員專業素質水平有限,未能達到入境游客的期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旅游服務的國際形象。
(二)入境游客來源單一
近年來,跨境旅游服務越來越受到國家的支持,入境旅游人數總體呈上升趨勢。2017年上半年數據顯示,國內入境旅游人數6950萬人次,其中外國人僅占1425萬人次,港澳臺地區的游客是中國入境游主要來源,入境的外國人中以亞洲國家和地區為主,極少數來自歐美。一方面,地緣相近導致以上國家存在天然的文化相似性,另一方面,旅游服務層次差異及模式多樣化限制了歐美國家的入境需求。相對單一的入境游客來源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不利于行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三)旅游服務吸引力不足
旅游服務吸引力不足也是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缺乏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旅游資源豐富,但多以自然風光游和歷史文化遺產觀光游為主,對比日本和韓國,雖然二者在資源稟賦上不占有優勢,但其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卻不斷提升。日本和韓國服務貿易相對比較發達,尤其在文化貿易方面,日本的動漫及周邊產業吸引了大批入境游客,韓國的韓流文化吸引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量文化愛好者前去觀光。在中國的旅游資源中,諸如此類的品牌效應和文化附加值相對稀少,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參與性的旅游項目在旅游區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較少。因此,目前中國旅游服務吸引力是不足的,未能足夠開發更多目標客戶群體,無法滿足國際游客的多層次需求,而這將是今后我國旅游服務貿易轉型的方向。
四、提升中國旅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一)實施強化監管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旅游業絕只僅是單純的經濟事業,它在帶動外匯流入的同時也在傳遞中國的文化精神和道德文明。首先,政府應該提高對旅游立法的重視程度,對現有規則予以補充、修繕,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其二,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把關。增強人力資源培訓,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游客滿意度,牢固樹立旅游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同時,旅游服務的發展應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保證資源開發與經濟效益均衡發展,在資源可承載能力范圍內,拓展并開發多元化的旅游服務和項目,最大化契合旅游服務消費者的需求。
(二)創新多元化旅游項目
近年來,中國旅游服務貿易始終存在外來客源單一問題,不利于旅游服務的長期可持續增長。針對這一問題應當從供給側改革入手,根據目標群體推陳出新,創新旅游模式,提供多元化的服務,不斷提升區域文化認同,即“一帶一路”倡議所提出的民心相通,解決跨文化溝通障礙之后,貿易自然更加暢通,使中國的服務貿易客源不再局限于亞洲國家和地區,而是包括西方發達國家在內的全部區域。在旅游項目上,要增加創新元素與特色元素,針對不同區域特色開發旅游項目,滿足各層次客戶需求。同時加強品牌建設和推廣,將旅游市場的國際競爭由價格和質量競爭轉變為品牌和特色競爭。
(三)產業融合推動特色旅游
目前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缺乏特色,未能與周邊產業形成合力以增強旅游服務吸引力。中國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然而尚未形成品牌效應和產業融合效應,各產業也未能通過合作實現效益最大化。良好的前期宣傳有助于打開國外旅游市場大門,深入的產業融合有助于拓展特色旅游。如中國的漢文化,將人文資源與旅游文化結合起來不僅能增加旅游服務的附加值還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中國的中醫藥文化,將旅游與醫療相結合,國外游客在觀光游覽的同時體驗中醫養生文化,提高了游客對中國旅游服務質量的滿意度。轉型和融合已成為中國旅游服務貿易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通過不斷轉型升級中國醫療旅游業也必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參考文獻]
[1] 徐文月, 劉敏. 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評價指標研究綜述[J]. 旅游論壇, 2017, 10(5):41-55.
[2] 梁雯. 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逆差問題與對策[J]. 改革與戰略, 2017(9):148-150.
[3] 李小牧, 王海文. 國際服務貿易[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2.
(責任編輯:顧曉濱 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