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云
[摘 要]12月2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對稅收進行全面改革的法案,此次稅改最明顯的一點是將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從之前的35%降到了20%。美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對全球經濟具有“領頭羊”效應,而減稅必將產生一定的影響。以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為例,來分析此次稅改的影響,并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美國稅改;對外直接投資;企業所得稅
[中圖分類號]F8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2-0083-03
Abstract: On December 2nd the US senate passed a sweeping overhaul of tax, the most obvious of which was a reduction in corporate income tax rates from 35% to 20%. As an economic power,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bellwether” effect o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ax cuts are bound to have some impact. This article will take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tax reform.
Keywords: the Tax Reform;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Enterprise Income Tax
一、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現狀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中國在美國的直接投資總額從2007年的34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423億美元。 2016年4月,美國相關報告稱,與2014年相比,中國在美國的投資總額增長了近30%,投資企業也從171家增至193家,增長了13%。可見,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規模越來越大,投資速度越來越快。繼2015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首次超過美國對華投資后,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依舊熱情高漲。2016年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凈額達85.02億美元,再次超過美國對華直接投資。圖1為過去10年里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凈額的折線統計圖。
由圖1可以看出,中國對美投資總體呈上升趨勢,只是近幾年速度有所放緩。中國企業在美國的直接投資領域涉及農業、制造業和服裝業。2016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中所占比重最高的是制造業。中國企業在美國的能源、房地產和制造業投資最多,并逐漸向金融、高科技領域轉移,2013年,首次超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成為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力量。
二、美國稅制改革概述
2017年12月,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對稅收進行全面改革的法案,此次稅改是1986年以來美國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廣的一次減稅。在企業稅收方面,特朗普稅改的最大亮點是大幅降低公司稅稅率至20%,這一舉措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所得稅稅率。
現行美國稅制體系下,企業采用八級累進稅率,而以所有人形式存在的中小企業的最高稅率也達到了39.6%。公司所得稅的稅收改革政策,改變之前的累進稅率,提出了單一稅,稅率從35降至20,所以公司的有效稅率越高,越容易得到企業稅率降低優惠。公司可大致分為兩類: 一種是較高的本地收入和有效的稅率,如電信、醫藥等。另一種是中小型公司。對大多數行業來說,大公司更有能力合理地規劃稅收,因此減稅對中小企業是有利的。
在美國的國際稅制改革后,新稅制將具有不同的特點,不僅保障世界各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而且保證實施擴大產品出口、稅收對進口商品的影響。因此,稅制改革是改革跨境銷售、服務和無形資產稅收政策,實現從全球稅收向地方稅制的轉變。改革將廢除外資企業在稅法中的政策,并免除海外業務的積極收益,節省100%的股息收入。
此外,繼續保留海外個人控股公司的被動收入政策,包括股息、利息和特許權使用費。在實行新的稅收制度之前,必須對海外留存收益征稅,即對現金征收8.75%的稅,對其他形式的收入征收3.5%的稅,稅收寬限期為8年。對稅法典規定的、與企業所有者分離征稅的C型公司,實行20%單一稅率。其中個人最高稅率33%,凈資本利得、紅利收入以及利息收入16.5%,穿透企業的個人所有者主動經營所得的個稅稅率為25%,獨資企業的合理勞務報酬除外。
三、美國稅改對中國對美直接投資的影響
特朗普稅改后,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會明顯增加,這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國投資環境優越
根據經合組織的統計,2016年和2017年,美國聯邦、州和地方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5.0%,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中最高的。
由表1可以看出,主要發達國家公司稅稅率總體呈現逐漸下降趨勢,但美國該稅率幾十年未變,保持在35%的水平。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美國目前的企業所得稅明顯高于德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國。美國稅改后企業所得稅稅率將從目前的35%下調至20%,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德國企業除了公司所得稅外,還要承擔10%至18%的營業稅;如果企業稅率降至20%,接近某些避稅天堂的稅率,那么美國的競爭優勢將顯著增強,這將使跨國公司在美國投資更具吸引力。
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根據全球競爭力報告,美國多年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 其貿易投資環境具有很大的優勢。 由于中國企業實際負擔的有效稅率比美國高,加上美國在技術、創新和能源價格等方面的優勢,一些中國企業可能會受到美國低稅率的誘惑,將投資轉移至美國,以削減成本。同時,疊加特朗普對制造業回流的訴求,對美國的投資力度可能會加大。
(二)歷史經驗
歷史上,里根政府將企業所得稅率從46%降至40%后,外商直接投資在三年中增長了近一倍(見圖2)
從圖2可以看出,里根政府將企業所得稅率降低了6%,外商直接投資迅速增加。這次特朗普稅改,將企業所得稅降低了15%,是里根政府的兩倍之多,效果也會更加明顯。在美國降低稅賦的情況下,如果中國維持原有稅率不變,那么在美國的投資成本相對就會降低很多。雖然上世紀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還不成規模,但2008年后,投資規模和速度增加迅速,此次稅改更是對其形成刺激作用,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會明顯增加。
(三)中國稅負成本相對較高
當美國的制造業在邊境調節稅中受益時,中國的制造業將面臨較大的沖擊。根據美國的邊境調節稅,在出口時能扣除勞動力成本,企業競爭力提高。但中國的增值稅稅基包括了勞動力成本,制造業稅負成本會相對提高,競爭力減弱。如果無法降低制造業成本,制造業工廠有可能撤離中國市場。尤其是高端制造業,我國在這一領域并無優勢,稅負成本的相對提高,會導致高端制造業外逃他國。
(四)繞過關稅壁壘
特朗普在2016年競選時曾特別指出,將對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在入境美國時施加45%的關稅,這也許只是特朗普競選時為吸引選票的口號。但對中國出口征收45%的關稅,將對中國對美出口產生直接的負面影響。而繞過關稅壁壘的最好方法便是到美國投資設廠了。上世紀,日本汽車企業在高額的關稅面前紛紛選擇到美國投資設廠,最終日本的汽車行業不僅沒虧損,反而因此利潤猛增。因此中國企業也可以借鑒日本的歷史經驗,利用美國的“制造業回報”來投資美國的工廠。
四、針對美國稅制改革中國的應對策略
(一)鼓勵企業“走出去”
美國投資環境優越,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可以發展自身的經濟實力,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獲得技術資源,引導企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應進一步引導“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更好地帶動中國裝備、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服務走出去,以對外直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產業發展。
(二)加強監管
中國企業借美國稅改的機會,加大對美國直接投資,這種投資容易沖動、盲目,帶來風險。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該推進立法,加強“走出去”合規性審查和境外大項目協調,開展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工作考核,加強對優質企業的監管,防止企業借機向境外轉移資產。
(三)深化稅費改革,為企業減負
近些年我國實施了大量減稅降費措施,但部分企業仍反映稅負很重。由于我國目前出臺的減稅政策只減輕部分企業的稅負,例如營改增、創新企業稅收優惠等,并未減輕全部企業的稅負。再者,我國企業經營綜合成本過高,而我國對此方面優惠政策近10年未修訂,因此我國亟需對企業所得稅進一步進行修改。
1.擴大稅收優惠政策范圍
可以對傳統制造業進行稅收優惠,還可以引入一些服務創新和傳統產業結合的政策,以減輕中小企業的稅負負擔。同時可以擴大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范圍,形成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實質性刺激效應。
2.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
中國企業的稅負與其他國家相比偏重。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曾因國內稅負高“逃”去美國,他聲稱在中國繳納的稅款占全年凈利潤的66.89%。為了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減少資本外流和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汪婷,高天惠.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6,32(23):161-163.
[2]苑生龍.中國對美直接投資激增的原因、趨勢及對策[J].中國物價,2017(4):3-6.
[3]張銳.中國對美直接投資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建議[J].中國貨幣市場,2011(6):27-31.
[4]哈繼銘.美國政策調整的影響[J].新金融評論,2017(3):39-57.
[5]張蕊.減稅降費.政府收入“減法”換來經濟發展新動能[J].中國財政,2017(4):8-10.
[6]胡澤曦.余懿春.吳剛.美國稅改外溢效應引發關注[N].人民日報,2017-12-05(022).
[7]宋湘燕.胡海濤.美國公司稅改革動因、可行性及影響研究[J].當代金融研究,2017(2):81-92.
[8]戴悅.特朗普稅改及影響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7(9):3-12.
[9]黃志龍.美國稅改意味著什么?[J].新理財(政府理財),2017(5):25-26.
(責任編輯:郭麗春 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