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剛
[摘 要]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的深入推進,離不開完善的土地市場。而農戶的土地流轉行為直接影響著土地市場的發育,規范和引導農戶土地流轉行為,對于促進土地市場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政府要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工作,明晰農地產權關系,為土地流轉提供前提條件;加快土地流轉市場法制建設,維護農戶土地流轉的公平交易秩序。同時,建立土地流轉的市場機制,發揮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關鍵詞]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農戶;土地流轉行為;土地流轉方式
[中圖分類號]F3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2-0086-03
Abstract: Regulating and guiding the farmers' land transfer behavio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land market. The survey data show that land share cooperation is gradually popularized in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reform area and the farmers' land transfer behavior tends to be standardized.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do a good job in confirming land contractual management right and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perty rights and land rights .The government shoul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of land transfer market and maintain the fair trade order of land transfer. Meantime, the government should establish a market mechanism for the transfer of land and marketing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allocating land resources.
Keywords: Modern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Reform; Farmers; Land Transfer Behavior; Land Transfer Method
一、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農戶土地流轉行為調研與樣本描述
本課題組選取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10個典型縣(市)48個村(屯),發放農戶土地流轉行為調查問卷 438 份,回收問卷 430份,有效問卷 425 份。調查數據顯示,實際發生土地流轉行為的農戶數共271戶,占樣本總數的63.8%;未發生土地流轉行為的農戶數共154戶,占樣本總數的36.2%。
1.調查樣本個體特征情況
在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從總體上看,被調查農戶的個體特征存在較大差異,其中男性農民占調查樣本總數的85.9%。從年齡構成情況看,被調查者主要集中在31—40歲及41—50歲兩個年齡段,其中31—40歲有85戶,占樣本總數的20%;41—50歲有189戶,占樣本總數的44.4%;51—60歲有75戶,占樣本總數的17.6%。
從被調查農民的受教育程度來看,大多數農民都接受了小學及以上的教育,其中接受小學教育的為137戶,占樣本總數的32.2%;接受初中教育的為215戶,占樣本總數的50.6%;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僅為44戶,占樣本總數的10.4%。這個調查結果與現代農業發展對新型職業農民的素質要求存在著較大差距,總體情況不太理想。
2.調查樣本農戶家庭基本情況
(1)農戶家庭成員所從事的職業情況
被調查農戶的家庭成員所從事的職業情況,對土地流轉行為產生重要影響以及被調查農戶家庭所從事職業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在212戶純務農的家庭里,土地流入家庭為54戶,占樣本總量的25.5%;而在213戶兼業務農、非農的家庭里,土地流出家庭為128戶,占樣本總數的30.1%。而無土地流轉的農戶家庭成員所從事的職業中以純務農為主,共計115戶,占樣本總數的27.1%。可見,兼業務農、非農擴展了農戶的收入渠道。農戶收入水平的提高,弱化了農戶對土地的依賴性,使得農戶更傾向于將土地流轉出去。
(2)農戶家庭所擁有的農業機械設備情況
表2顯示,土地流入家庭擁有農業機械設備105臺,戶均農業機械設備1.32臺;土地流出家庭戶均農業機械設備為0.37臺。這充分表明,土地流入家庭由于其擁有的農業機械設備較多,其勞動生產率越高,對土地流轉的需求越強烈。土地流出家庭的戶均農業機械設備僅為0.37臺,遠低于土地流入家庭的戶均農業機械的數量,反映出這部分農戶的農業再生產能力不強,大多選擇將土地流轉出去。無土地流轉家庭戶均擁有的農業機械設備為0.51臺,處于中間值,具有一定的農業生產能力,并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大多選擇維持現狀,未考慮進行土地流轉。
二、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農戶土地流轉行為的基本概況
1.土地流轉的方式
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土地流轉工作是在充分尊重各縣(市)農業發展實踐和農民意愿的基礎上,根據廣大農戶和各級地方政府的土地流轉實踐經驗而展開的。在政府引導下,以市場化為基礎,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土地流轉方式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在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農戶土地流轉的主要方式為轉包、互換、委托第三方經營。其中土地轉包為112戶,占樣本總數的26.4%;委托第三方經營為82戶,占樣本總數的19.3%;79戶選擇互換,占樣本總數的18.6%;53戶選擇土地股份合作,占樣本總數的12.5%。上述統計數據顯示,出租、轉包、互換等傳統土地流轉方式占據較大比例,而委托第三方經營、土地股份合作等新式土地流轉方式在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逐漸出現,并推廣開來。
在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隨著政府的積極宣傳和農戶法律意識的增強,土地流轉市場發育程度不斷提高,土地流轉的規范性漸趨增強。198戶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或者其他形式的土地流轉書面協議,占到土地流轉樣本總數的72.1%;73戶采取了土地流轉的口頭協議的方式,占土地流轉樣本總數的26.9%。
2.土地流入的來源
在土地流入的來源上,259戶選擇從其所在村鎮獲得土地使用權,僅有12戶選擇了從外村鎮獲得土地使用權。調查數據表明,農戶以從親戚和朋友的手中獲得土地使用權為主。從朋友手中流入土地的農戶占到樣本總數的42.5%,而從親戚手中流入土地的農戶則占到調查樣本總數的31.7%。這表明在調查樣本區農村土地流轉市場還很不完善,土地流轉的市場化程度有待提高;農戶為規避土地流轉的市場風險,選擇在熟人之間進行土地流轉。
3.農戶流入土地的原因
從農戶流入土地的原因上看,表4顯示,農戶流入土地主要考慮到“經營土地具有一定經濟效益”、“過剩的勞動力”及“土地規模經營效益高”等因素。26.0%的農戶流入土地的主要原因是經營土地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9.0%的農戶流入土地是由于家庭有過剩的勞動力,6.0%的農戶流入土地是由于土地規模經營效益高。可見,謀求較高的農業生產利潤是影響農戶流入土地的關鍵因素。
4.農戶流出土地的去向
在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71戶有土地流轉行為的家庭中,有98戶將土地流轉出去;而關于農戶流出土地的去向,則以親戚和朋友為主,其次為農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調查數據顯示,農戶土地流轉為親戚所流入的占到樣本總數的27.3%,農戶土地流向朋友的占到樣本總數的32.4%,農戶土地流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占到樣本總數的18.6%。這表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始興起,并逐步成長起來。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82%以上的土地流轉都發生在小規模的分散經營的農戶之間,他們絕大部分是由于經營土地收入較低、從事農業生產過于艱苦、家庭勞動力不足以及家庭成員長期在外打工等諸多原因,促使他們將土地流轉出去。
在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隨著“三權分置”工作的深入展開,課題組還考察了農戶在土地流轉過程中所遇到的阻礙。調查數據顯示,土地價格(78%)是阻礙農戶進行土地流轉的最主要因素——土地價格定價主要取決于雙方談判能力,土地流轉尚缺乏規范的市場定價機制。在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土地流轉信息不對稱(12%)是影響土地流轉的次要因素——很多農戶不太了解土地流轉信息,而農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因土地流轉信息不暢,其土地流轉行為也受到較大影響。另外,土地信托中心服務不到位,也是影響土地流轉不容忽視的因素。
三、促進土地流轉市場發育的政策建議
1.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制度,建立土地流轉信息服務平臺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是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推動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工作頒證制度。政府要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明晰農村土地產權關系;對農村土地已經承包到戶的,均要確權到戶到地,依法賦予農戶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政府要通過多渠道的宣傳,讓農戶充分認識到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對其具有重要意義,引導農戶主動參與、積極配合土地確權工作,從而為土地流轉提供前提條件。
在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改善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政府要引導建立農村土地流轉信息網,為農戶土地流轉提供良好的服務平臺。要繼續完善省市縣鄉村五級農村土地流轉信息網絡和縣鄉村三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加強內部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定期向農戶等市場主體提供土地流轉供求信息和價格,規范土地流轉程序,推動農戶有序地進行土地流轉。
2.建立農村土地流轉的市場機制,引導農戶有序向城鎮轉移
在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要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的市場機制,尤其是土地流轉價格機制,充分發揮價格機制的重要作用;在政府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形成規范的土地流轉價格體系。在此基礎上,建立第三方土地估價平臺,為土地流轉提供專業性市場數據和估價系統支持,為完善土地流轉價格機制提供科學依據,消除農戶在土地流轉時遇到的土地價格阻礙。各地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要研究制定優惠政策,吸引龍頭企業等有實力的市場主體到農村參與土地流轉,加快推進土地的規模經營。同時,政府要提高農民對土地流轉的認識,使農戶明白分散的小規模土地經營,不僅成本較高,而且不利于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而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在提高農業生產率的同時,還可以對農民的經濟利益提供有效保護。
為推動農戶進行土地流轉,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內的各縣(市)要通過第二、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增強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吸納,增加農民的非農業收入,為農民進行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創造有利條件,加速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從而強化農戶進行土地流轉的意愿。
3.政府要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市場法制建設,創造公平交易環境
在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政府應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法制建設,及時修改不利于土地流轉市場形成和互相沖突、相互矛盾的法律法規,并對不完備的土地流轉法律法規加以完善。對土地流轉的原則、條件、范圍、程序、形式、違約責任及利益調節等關鍵問題做出明確的法律規定,以保證農村土地流轉市場運作的有序性。
根據土地流轉市場發展的新形勢,政府要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市場的立法工作。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要提升土地流轉市場的立法質量,做好相應的精細立法工作,使得法律規范更加具體化,法律有更強的可操作性,可以考慮制定《農民土地流轉權益保護法》、《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法》,為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發展提供法律支撐。
[參考文獻]
[1]郭棟,邸敏學. 發揮好農村土地流轉中的政府作用.理論探索,2017(3).
[2]宋宜農.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經濟問題,2017(2).
[3]蘇群,汪霏菲,陳杰. 農戶分化與土地流轉行為.資源科學,2016(3).
[4]羅興,馬九杰.不同土地流轉模式下的農地經營權抵押屬性比較.農業經濟問題,2017(2).
(責任編輯:顧曉濱 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