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
[摘 要]從金融發展來看,保護區域金融安全不僅是理念,更是奮斗目標;從全社會來看,金融安全區的創建并非一句口號,更是一個品牌。加強區域金融風險管理,建立安全、穩健、高效運行且促進區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金融體系,維護區域金融安全,是當前宏觀金融監管的重大課題,必須加強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區域金融;宏觀金融;風險管理;金融監管
[中圖分類號]F8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2-0137-02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 protection of regional financial security is not only a concept, but also a goal of struggle.From the whole society, the creation of the financial security zone is not a slogan, but also a brand.Therefore, strengthening regional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establishing a safe, stable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financial system and maintaining regional financial security is a major task of the current macro financial regulation. We must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Keywords: Regional Finance;Macro Finance;Risk Management;Financial Regulation
一、加強區域金融風險管理的原則
(一)全局性原則
區域金融風險管理綜合整個區域的經濟、社會、自然條件,分析區域的工業、商業、農業、金融、文教、財政等風險情況,從整體上進行長期規劃[1]。因此,在區域金融風險管理中不但要明確區域宏觀金融風險,還要動態考察區域金融風險的演變,并和其他區域比較,進行全局分析。
(二)層次性原則
區域金融風險管理需按照需要實際情況進行,遵守層次性原則。按照實施風險管理的領域進行劃分,區域金融風險管理包括區域金融機構和市場的風險管理、區域產業和行業的風險管理、政府部門風險管理等。所以在管理區域金融風險時要以各層次執行總體規劃為指導,做到區域金融風險管理的相互聯系、制約和協調。
(三)差異性原則
在開展區域金融風險管理工作時應把握共性,采取針對性強的差異化風險管理策略。如果區域政府的債務負擔較重,就應將宏觀金融風險管理重點放在財政可持續發展的體質與政策問題上;如果區域中小企業密集,則要把宏觀金融風險管理重點放在產業鏈資金與技術風險問題上;如果區域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相對發達,需將宏觀金融風險管理重點放在全面協調的區域金融監管體系的建立上,確保金融穩定性。區域金融風險管理策略要與區域多元化特色化經濟發展戰略體系匹配,最終服務于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2]。
二、加強區域金融風險管理的宏觀策略建議
(一)建立健全監管體系,實行區域聯合監管
金融監管是保護區域金融機構信譽與安全、維護金融市場公平競爭的重要宏觀策略。一個高效的、獨立的區域金融監管體系與一套健全的、完整的區域金融監管制度對于管理金融風險具有重要意義[3]。和國家相比,區域層面的金融監管更不健全、更不規范,所以應重視制定區域科學的法律法規,保證金融機構資本充足,引導并督促金融機構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形成高效安全的區域金融監管體系,確保金融活動安全、穩定。由于現階段區域容易出現金融監管的真空地帶,政府部門應建立由金融辦牽頭、央行與銀監辦作為監管主體的區域金融綜合監管體制,協調劃分區域的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等監管職責,并以區域銀行同業協會作為代表,發揮行業的自律作用,通過合用備忘、聯席溝通等方式對監管資源進行整合,重點協調銀行,在競爭中合作,共同發展,保證區域金融秩序的穩定性,大力支持區域經濟的建設與發展。
(二)實行差異化管理,設置差別化結構體系
各個區域發展經濟的水平與階段并不一致,相應的經濟金融政策也存在差異,這就需要中央金融監管部門以不改變整體經濟戰略部署為前提,從國民經濟發展戰略與金融有序化發展的角度出發,按照各個區域的經濟基礎、自然條件與經濟增長方式、金融生態環境、產業結構等特征,以堅持金融總體目標不變為前提,安排有差別的區域經濟金融政策,發揮區域的經濟、社會、自然等優勢,逐步控制區域金融風險。與此同時,應對區域差別化金融結構體系的設置進行引導,助力區域有效規避、分散金融風險。中央金融監管部門應在同一金融體系中按照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審批其設置不同的金融機構,形成區域多樣化的金融結構體系,從而更有效地滿足區域的實體經濟發展需求,預防金融體系中的實體經濟不斷積累更多風險或進一步放大風險。對于經濟欠發達的貧困區域,應更有效地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戰略,探索區域開發性的金融機構,形成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金融資源配置機制,弱化區域金融風險;對于金融資源稀缺、實體經濟形式較為規范的區域,應引導并規范可將市場需求反映出來的非正規金融;對于社會信用體系脆弱、經濟發展快速的市場化先行區域,應大力發展風險評級、信用擔保等中介機構,對實體經濟風險集中過度到金融機構做出緩沖。
(三)優化資產內部結構,促進中小企業貸款
區域金融資產結構的主體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這不僅被政策導向所影響,還會受到區域經濟環境、經濟體制、金融發展等的影響,其模式不固定,協調區域中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的比例正是優化非銀行資產與銀行資產的比例[4]。當區域的直接融資不足時,應以健全制度、優化社會信用為前提,最大限度發揮市場在配置區域金融資源中的作用,增加直接融資比重。而區域直接融資要重視創新股票與企業債,對規模更大的資本市場資金進行操控,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經濟建設。具體來說,區域可積極設立專門的產業投資基金,為基礎設施重點項目融資;或設立專門的風險投資基金,為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業融資。當區域面臨金融危機時,政府部門是連接銀行和企業的橋梁,適當提供優惠政策與制度,促使銀行在控制貸款風險的同時提高中小企業貸款比例。政府和銀行還可針對中小企業特征出臺聯合舉措,建立信用風險制度,對貸款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銀行內部要建立中小企業使用資金的信用記錄,同時聯合稅收等部門一起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保證控制金融風險,解決區域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
(四)借力外部資本市場,發展區域交易市場
結合區域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形成相互競爭與互補的格局,推動區域金融改革。區域企業在初創時會面臨較大經營風險,應盡可能預防財務風險,所以在融資戰略的制定中要權衡資金成本和融資風險的關系,保持資金結構良好、運用管理規范,獲取基本的財力與潛在信用能力。通過區域市場財務規范與前期培育掛牌上市,企業可有效建立現代管理制度,資質更突出,利用股權質押融資可獲取二次貸款,借力外部資本市場弱化企業借貸、銀行放貸的雙重風險,形成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互為互助的共贏局面。而以區域股權市場為代表的長期金融支持和以銀行信貸市場為代表的短期融資,兩者形成區域互補格局,再加上區域非金融機構提供的支持,大大豐富區域資金來源,同時加劇相互競爭,推動區域金融改革與創新。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處于落后狀態,區域金融機構體系不完善,導致區域金融市場發展滯后,建立為區域特色經濟發展服務的金融要素市場是完善區域金融市場、加強區域金融風險管理的突破口。通過構建并發展區域金融要素市場,促使區域發展特色產業,帶動區域提升整體經濟水平,推動區域金融市場的全面建設與發展。在區域政府的引導以及市場運作之下,構建區域產品資本化交易市場,把區域內的特色產品交易市場化、規范化,形成流程簡約、運作規范、管理嚴格、風險可管可控的產品交易系統,同時搭建區域特色產品交易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結算中心,使區域內企業獲得金融風險管控渠道,提高區域金融風險管理水平。
三、結語
區域經濟必須和金融發展有機結合,區域金融業的發展則有賴于區域經濟發展程度,區域金融業也將反哺區域經濟發展。在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強且經濟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宏觀經濟的潛在風險呈現出逐級滲透與跨界傳染的趨勢,區域經濟的風險抵抗能力與在管控風險的前提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必須在實踐中加強對區域金融風險的管理,為區域金融與經濟的協調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郭丹.金融產業集聚的區域經濟增長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35):250.
[2]劉先鋒.新常態下金融風險的表現形式及防范策略[J].金融發展研究,2016(12):82-83.
[3]鄒劍鋒.區域金融風險分析——基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探討[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5(03):18-20.
[4]李曙琦.區域金融穩定發展的對策研究——基于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視角[J].經濟研究導刊,2016(31):61-62+86.
(責任編輯:喬虹 董博雯)